拜玉芳
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教學實踐注重培養學生的全面素養,強調學科整合和跨學科教學,以及注重學生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所以,高中語文教育應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需求,營造積極、開放的教育環境,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為未來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新課改下高中語文教學實踐的特點
提倡全面素養培養。全面素養是指個體在知識、思維、情感、道德、技能等多個方面全面發展和提升的綜合能力。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教學實踐,旨在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發展。傳統的語文教學注重語言技能的培養,如閱讀、寫作和口語表達等,而新課改則更加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全面素養培養旨在培養學生的人文關懷、創新思維、審美能力和跨文化交際等綜合素養,通過多樣化的教學內容和方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閱讀各類文本、參與文化活動等,以培養他們的思辨能力、情感認知和社會責任感。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使學生能夠獲得更廣泛的知識,還能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使他們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更加具備競爭力。
強調學科整合和跨學科學習。學科整合和跨學科學習是指將不同學科的知識和概念進行有機結合,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綜合理解和應用。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教學實踐強調學科整合和跨學科教學的重要性。傳統的語文教學往往將文學、語言和寫作等內容進行分隔教學,而新課改則鼓勵將不同學科的知識和技能進行整合和交叉應用。例如語文教學可以與歷史、哲學、藝術等學科進行有機結合,通過文學作品的解讀與歷史背景的分析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跨學科思維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語文知識,同時也有助于拓寬學生的學科視野,培養綜合素質。
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習興趣是學生對語文學習內容和活動產生的濃厚興趣和愿望,反映了學生對語言文字、文學作品、閱讀、寫作等語文學習領域的好奇心、喜愛度和投入程度。當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時,他們會更加主動地參與學習,積極探索和發展自己的能力。通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提高他們對學習的投入度和參與度,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同時,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也有助于拓寬學生的閱讀廣度和深度,提升他們的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和文化素養。因此,語文新課改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應當根據高中生身心發展特點和興趣愛好改革教學策略,通過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熱情,使學生在愉悅和積極的學習氛圍中,獲得更加有效和有意義的學習體驗,為他們的個人發展和未來的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新課改下高中語文教學的策略
轉變教師角色,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自主閱讀和深度思考。在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轉變。教師不再是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而是更多地扮演著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學習環境的創造者角色。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自主閱讀和深度思考的學習活動。通過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閱讀材料、培養閱讀興趣、指導閱讀策略和閱讀理解技巧,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起獨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維的能力。教師還可以組織討論和研討活動,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發表見解和參與互動,從而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在高中語文課文《百合花》的教學中,教師可在課堂上組織小組討論,讓學生分析和解讀作品中的平凡人物和背景描繪。學生可以就文章內小通訊員和新媳婦這兩個角色的形象和命運展開討論,從個人和社會的角度進行思考,分享各自的觀點和見解。為進一步增強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教師還可引導學生深入剖析作品的選材和刻畫方式,通過討論讓學生理解為什么作者選擇了這樣的平凡人物,以及他們的形象在作品中所表達的深刻主題。討論過程中,學生還可分享對選材和刻畫的理解,進而探討作者的意圖和表達手法。這樣的課堂討論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文學鑒賞能力,還能夠加深他們對軍民團結和社會關系的理解,提升他們的人文關懷和社會責任感。
優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對文學作品和語言運用的興趣。為了激發學生對文學作品和語言運用的興趣,教師需要優化教學手段,比如采用情境化教學、故事化教學和體驗式教學等方法,將學習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和互動性。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朗讀、戲劇表演、文學欣賞等方式,讓學生親身體驗文學的魅力和深度。為此,教師應設計創新的活動和任務,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運用語言,提升語言表達和交流能力,讓學生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提高語文素養和能力。
在《百合花》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新活動和任務的設計將學習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運用語言,提升他們的學習體驗和語言運用能力。比如組織學生開展小組演繹活動,以《百合花》中的角色為基礎,編寫并表演相關情節。學生可自行分配角色、編寫對白,通過表演展示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通過參與演繹活動,學生不僅能夠深入理解作品中角色的心理和行為,還能夠培養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提高情感體驗和情景還原的能力。這樣的創作任務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思維能力,培養他們的寫作技巧和文學鑒賞能力,同時也讓他們深入思考作品中的主題和價值觀。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和體驗,還能夠培養他們的創造力、觀察力和實踐能力,使語文學習更加有趣和實用。
豐富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學習需求和學情拓展教學資源。在新課改下,教學內容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文學經典,而是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情,拓展教學資源,使其更加多樣化和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教師可以選取與學生生活經驗和興趣相關的文本,如實用文本、跨學科文本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入多媒體技術和網絡資源,利用圖文并茂的方式呈現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形式和手段,提供多樣化的學習體驗和機會。通過豐富教學內容,教師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實現個性化發展。
課文《百合花》所在單元的主題是“青春的價值”,表現了戰火中的青春美和人性美,閱讀時要注重細節描寫,指導學生捕捉那些感人的細節和瞬間。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和網絡資源,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呈現教學內容,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和理解。為此,教師可以準備一些與《百合花》相關的圖片、音頻和視頻素材,比如歷史照片、影像資料,展示人民解放戰爭的背景和時代氛圍,讓學生能夠直觀感受當時的歷史背景。其中還要選取與作品中平凡人物形象相關的圖片,如前沿包扎所里小通訊員和新媳婦的形象照片,讓學生更加生動地了解和感受作品中的角色。同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展示工具,結合文本解讀和學生的討論,展示作品的重要段落和情節。通過呈現文字、圖片、聲音和視頻等多種形式的信息,讓學生全方位地感受作品的意境和情感。例如使用幻燈片演示展示作品中的關鍵句子或情節描寫,搭配相關的音頻或視頻,使學生在視覺、聽覺等多個層面上感知作品。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深化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和體驗,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和文化素養,促進他們對歷史、文學和社會的關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