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菲

英國國家美術館建立于1824年,位于倫敦市中心特拉法加廣場的北側,交通十分便利。該館收藏了13世紀至19世紀多達2300件繪畫作品,很多大師級別的作品在這里都可以看到。我第一次看到英國國家美術館,總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后來查閱資料才發現,原來美術館的設計師參考了帕特農神廟的建筑風格,以此來凸顯這座藝術殿堂的魅力。
英國國家美術館每個月都會舉辦一次公益寫生活動。有一次活動的主題是與節日相關的民間傳說,現場還有跨界聲樂歌唱家阿薩米亞的演出,這極大地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于是我前往英國國家美術館體驗了一回“博物館奇妙夜”。
當我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來到美術館32號展廳時,已經有不少人在排隊等候入場了。工作人員正在做準備活動,有條不紊地擺放著椅子、燈具和各類畫材。忽然,人群中爆發出一陣驚呼聲,我順著聲音望去,看到了兩位穿著華美的寫生女模特:一位頭戴金色皇冠,身著漢白玉色的薄紗長裙,行走間裙擺靈動飄逸;另一位面容精致,裸粉色頭紗搭配朱砂色長裙,仿佛希臘神話中的女神。事實上,兩人服裝的設計靈感正是來源于傳說中的女神、冰雪女王等。因為致力于保護和激發深藏在每個人心底的藝術夢想,英國國家美術館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被列為公共事業的美術館。


活動開始了,隨著阿薩米亞空靈的歌聲在展廳里響起,大家都沉浸在藝術創作的氛圍之中。展廳四周的墻壁上懸掛著一幅幅世界名畫,穿著得體的老人、面容稚嫩的學生都在專注地描繪眼前的景象,休息的間隙還會真摯地相互夸贊、鼓勵,這樣的場景讓人深受感動。
當時針指向八點,結束的鐘聲準時響起,在場的所有人起立鼓掌,向兩位模特表示感謝。兩位模特熱情地與大家交流,她們走到我身邊,與我的速寫合影。盡管我覺得自己的畫作完成度并不是很高,但是她們的臉上仍涌現出驚喜的神情,那一刻我非常開心。

我背上書包走出美術館,走進寒風肆意的夜色中,眼前是星星點點的燈海以及煙火氣息十足的圣誕市集。我買了一杯熱咖啡,不知是手中傳來的溫熱還是今夜的奇妙體驗,讓我的心底升起一股濃濃的暖意。
另一場值得紀念的英國國家美術館寫生活動是在兩個月前,主題圍繞葡萄牙女藝術家保拉·雷戈的作品《克里韋利的花園》。保拉·雷戈善于用粗獷而充滿力量感的筆觸繪制作品,顛覆了以往古典藝術中理想化的女性形象,同時揭露了當時社會對女性的迫害以及將女性置于劣勢地位的錯誤意識形態。《克里韋利的花園》是她創造的一個女性世界,其靈感來源于英國國家美術館館藏的繪畫作品。在這個世界中,保拉·雷戈將克里韋利描繪的圣女們聚集在同一個時空,這是她心中的理想花園。
在英國國家美術館門口懸掛著活動的巨幅海報,它就像是一份來自藝術家本人的邀請函,邀請人們進入她的藝術世界。值得一提的是,《克里韋利的花園》畫面中所有的圣女形象都是以普通女性為原型創作的,這些透露著堅強、勇敢的人物形象,全部來源于保拉·雷戈的家人、朋友,甚至是英國國家美術館的工作人員。
1989年,英國國家美術館的策展人邀請保拉·雷戈參加美術館的駐留活動時,她回復道:“英國國家美術館里大多都是關于男性創作的收藏品。作為一名女性,我在那里甚至找不到任何感興趣的東西。”在人類漫長的歷史長河里,女性的地位經常得不到重視,女性創作者更是少之又少。即使到了現在,英國國家美術館所收藏的2300多幅作品中,僅有21幅是女性創作的。


經過一個星期的思考,保拉·雷戈最終還是接受了美術館的邀約,她說:“作為一名女性,我應該在那里找到適合我的東西。”隨后,她開始為英國國家美術館的塞恩斯伯里展廳繪制壁畫。她創作的《克里韋利的花園》是對父權制社會大膽的反擊。
我站在46號展廳,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認真地觀摩這幅巨作。我嘗試著一邊揣摩畫家創作時的情緒,一邊快速地記錄。寫生之夜活動開始了,今夜的一個模特扮演的便是畫中的埃及的圣瑪麗,長到腳踝的頭發覆蓋了她的整個身體,看起來圣潔而美麗。耳邊縈繞著優美的樂曲,我在揮動畫筆的同時,腦海中一直浮現著一些疑問:在這一生中,我能用手中的畫筆為這個世界做點什么呢?通過描繪一些治愈的畫面來呼吁大家活在當下嗎?這些疑問讓我想起了不久前與朋友的對話,他問我:“如果人工智能繼續發展下去,很有可能會取代人類插畫師,你擔心嗎?”我回答道:“其實我并不在意是否會被取代,我想做的從來都是探索自己的內心,將那些在半夢半醒之間反復出現的畫面描繪在我的畫布上,在一幅幅習作中看到自己的成長。當然,如果能通過作品為一些弱勢群體發聲,那就更好了。”我相信只要順著這條路一直走下去,就一定能夠穿越荊棘,抵達夢想的彼岸。
我畫過的每一筆都是在記錄這個世界,我畫過的每一幅畫都表達了我的所思所想。或許我們無法成為夜空中最耀眼的星星,但每顆星星都能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閃耀著獨特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