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邦維
《紅樓夢》是中國文學經典。關于它的主題,人們歷來有諸多探討,而“多重主題交織”已經成為人們對《紅樓夢》主題探討的共同意識。正如魯迅先生所言:“誰是作者和讀者姑且勿論,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自敘傳說”“愛情主題說”“政治歷史主題說”“家族衰亡說”“反封建主義說”等,是《紅樓夢》的主題“爭鳴”中的主要觀點。
一、封建政治斗爭主題說
《紅樓夢》中有許多對于官場的描寫。劉大杰在1953年12月撰寫的《紅樓夢引論》中就指出:《紅樓夢》這一歷史悲劇的歷史意義與藝術價值,絕不是單純地建立在賈寶玉、林黛玉戀愛悲劇的基礎上,而主要是建立在揭露貴族家庭的驕奢淫逸上。
李希凡、藍翎在1954年9月《文史哲》上發表了《關于〈紅樓夢〉簡論及其他》一文。這篇文章認為:《紅樓夢》描寫了封建統治階級必然滅亡的歷史命運,反映了18世紀中國社會的階級斗爭,即封建制度的崩潰和新興市民階級的興起;反映了明清之際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都t樓夢》揭示了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但不能將此視為《紅樓夢》的重大主題或唯一主題。
二、愛情主題說
何其芳在《論〈紅樓夢〉》中說:“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是《紅樓夢》的中心故事,是貫穿全書的主要線索?!彼M一步提出,曹雪芹在《紅樓夢十二曲——終身誤》里,就告訴了我們這個愛情故事的結局將是不幸的。
《紅樓夢》中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故事是建立在互相了解和三觀一致的基礎上的,但不幸的是,他們所生活的封建時代不允許自由戀愛,所以這一對叛逆者的戀愛注定是悲劇結尾。
三、成長主題說
朱學群在《紅樓夢學刊》——“迷失在成年社會門檻之前的賈寶玉——對于《紅樓夢》的一個‘主題學和‘文體學的研究”中借鑒成長小說的概念,認為賈寶玉不能夠泯絕童心而成長為一個“男性的”“社會的”成年人,最終因困惑和迷惘而迷失了自我。
在《英語世界〈紅樓夢〉研究》中,對《紅樓夢》中成長話題的論述,分別考察了20世紀70、80、90年代涉及成長話題的《紅樓夢》研究。70年代英語世界的一些學者將賈寶玉作為西方文學中人生意義的探求者形象與哈姆萊特等西方小說人物進行比較,還有學者從西方文學中一種描述個人成長的敘事結構即帕西法爾尋找圣杯來分析寶玉的紅塵歷劫的意義。80年代涉及成長話題的論文主要從西方文學中常見的兩種文學類——智慧文學和成長小說模式來分析《紅樓夢》。90年代有學者從兒童文學的角度探討《紅樓夢》的文學和社會價值,還有學者對小說中表現出的“不愿成長”情緒進行分析。
綜上,《紅樓夢》的主題具有多元化的特點,至今未形成一個共識。隨著時代的發展,其主題也將繼續趨向多元化的發展態勢。
(浙江蘭溪市第一中學)
【解析】
上面這篇綜述,作者搜集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關于《紅樓夢》主題的研究情況,選材頗具匠心,全文結構完整、清晰。正文采用橫式結構,圍繞主題呈現出不同流派的三個觀點,第一、二個觀點是紅學研究的重要觀點,第三個觀點角度新穎。概述語言簡潔明了,體現出了綜述客觀、準確、清晰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