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國斌上海國家會計學院
2023年10月30 日,財政部出臺了《關于引導保險資金長期穩健投資加強國有商業保險公司長周期考核的通知》(財金〔2023〕89 號,以下簡稱《通知》),將《商業保險公司績效評價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中經營效益指標的“凈資產收益率”由“當年度指標”調整為“3年周期指標+當年度指標”相結合的考核方式。財政部有關負責人指出,《通知》出臺的主要目的在于:按照保險行業運營規律,增強資產與負債的匹配性,繼續引導國有商業保險公司長期穩健經營,防止因單純考核年度目標,出現突增業績、忽視風險的短期行為,鼓勵其進行長期投資、穩定投資、價值投資。同時,也有利于更好發揮保險的市場穩定器和經濟發展助推器作用。
此前,新華社發文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各部門持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擴大金融開放,統籌發展與安全,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合力推進中國金融改革發展事業穩健前行。根據金融監管總局網站信息,截至2023年8月底,我國保險資金運用余額達26.97 萬億元,同比增長10.2%,其中投資股票、基金3.49萬億元,同比增長13.84%,占比12.94%。自2016年以來,保險資金配置在股票、基金的比例基本穩定在10%~15%,距離25%的配置上限尚有不少空間。財政部作為中央國有商業保險公司的出資人,《通知》對引導國有保險資金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推動保險資金長期穩健投資、提高國有商業保險公司的風險管理和長期經營能力到底將具有哪些方面影響,利弊如何,實施難點在哪里,對提振資本市場是否有積極作用,這些均是本文所思考的內容。
長周期考核屬于企業戰略績效評價的范疇。對于戰略績效評價的研究主要有兩個核心問題:一是戰略績效的度量,二是戰略績效評價方法。具體到投資領域,績效評價的關鍵在于評估方法的選取。以凈現值為核心的傳統投資評估方法有投資回報率法、資產收益率法、投資收益率法、內部收益率法等。這些評估方法沒有考慮到戰略投資的靈活性、不可逆性與可推遲性,所以不能僅用這些方法對投資績效進行理性評判。基于傳統評價方法的缺陷,可以引入諸如平衡記分卡、實物期權、價值鏈分析、標桿管理、技術路線圖等戰略績效評價辦法。
根據財政部規定,國有商業保險公司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分為四類指標:服務國家發展目標和實體經濟、發展質量、風險防控、經營效益,每類權重均為25%。如前所述,《通知》將《辦法》中經營效益類指標的“凈資產收益率(權重為8%)”由“當年度指標”調整為“3年周期指標+當年度指標”相結合的考核方式。3年周期指標為“3年周期凈資產收益率(權重為50%)”,當年度指標為“當年凈資產收益率(權重為50%)”。其中,3年周期凈資產收益率計算公式如下:
公式中:rn為當年凈資產收益率,rn-1、rn-2分別為前第1年、前第2年凈資產收益率。
同時,為引導國有商業保險公司投資經營,更好匹配保險資金長期屬性,《通知》在投資資質、資金投向和內部管理方面提出了相關要求。一是在投資資質方面。國有商業保險公司應當依法合規開展各類投資,遵守監管部門的償付能力、風險管理、公司治理等相關規定,匹配自身投資管理能力、風險控制能力和相關資質。二是在資金投向方面。國有商業保險公司要堅持審慎、安全、增值的原則,根據保險資金的長期屬性,平衡好投資收益和風險,優化資產配置,保險資金要投向風險可控、收益穩健、具有穩定現金流回報的資產。三是在內部管理方面。國有商業保險公司要制定專門的投資管理制度,建立透明規范的投資決策程序,設置科學有效的投資風險評估體系,做好投資項目的盡職調查和可行性研究,加強投資風險管理、交易管理和投后管理等。
目前,大多數國有保險公司會制定3~5年投資配置規劃,包括宏觀經濟與資本市場洞察、資產與負債匹配分析、過往資產存量與新增投資預估、資產配置約束條件、各類資產風險特征及收益預測等,但具體到每一個預算年度,則關注公司的當年財務收益或綜合收益。過往國有保險公司通常采用的投資方式包括固定收益投資、股票投資和房地產投資等。這些投資方式在當下仍然存在,今后也不會因長期績效考核導向而放棄對年度投資業績的考核。所以,投資方式與策略的選擇,需兼顧長短、衡量利弊。
一方面,固定收益投資通常是相對穩健的投資方式,可以提供穩定的收益。股票投資可以獲得較高的回報,尤其是在股市表現良好的時候。房地產投資可以獲得租金收入和資產增值。有一些保險公司的股票投資收益指標會以年度大盤指數(如滬深50、中證1000 等)漲跌為基準,進行彈性考核。另一方面,固定收益投資的收益率通常較低,可能無法滿足保險公司的長期資金需求。同時,股票投資和房地產投資存在較高的風險,特別是在市場波動大的情況下,可能導致投資損失。此外,過度依賴房地產投資可能導致保險公司流動性不足,難以應對突發風險。
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和監管政策的改變,國有保險公司也在逐漸調整其投資方式,更加注重風險控制和多元化投資,增加了對股票、債券、基金等金融工具的投資,以提高投資回報和分散風險。
總的來說,過往國有保險公司采用的投資績效考核方式在當下仍然有一定的優點,但也存在一些弊端。保險公司需要根據市場環境和風險偏好,靈活調整投資組合,以實現長期穩健的投資回報。
《通知》出臺后,業界擔憂的主要問題是,“3年周期指標+當年度指標”相結合的長周期考核,能否真正將保險資金的長期穩健投資落到實處?實施難點是什么?
對于國有保險公司而言,考核是指揮棒。實際的情況是,財政部對國有保險公司的投資考核已經在做3年或5年綜合考核遞延。《通知》正式出臺,是保險公司經營與投資長期主義價值觀和經營觀制度化的體現。長周期考核的目的是通過設定三年周期指標和當年指標相結合的考核機制,促使保險公司更加注重長期投資和風險管理。然而,要將保險資金的長期穩健投資落到實處,仍然面臨一些困難。主要包括:一是投資回報率的平衡。保險公司需要在追求長期穩健投資的同時,確保投資回報率能夠滿足保險責任的履行和保險人的利益。這需要在風險控制和投資收益之間找到平衡點。二是長期投資的挑戰。長期投資需要考慮更多的因素,如宏觀經濟環境、行業發展趨勢和資產配置策略等。保險公司需要具備專業的投資能力和風險管理能力,以應對市場波動和不確定性。三是監管和合規要求。保險資金的投資受到監管和合規要求的限制,需要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規定。保險公司需要確保投資行為合規,并遵守相關規定,以保護保險資金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對此,保險公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保險公司應當構建長期穩健的投資策略,年度則做好戰術資產配置策略(即SAA),堅持價值投資,堅守投資底線,堅守投資紀律。第二,強化投資能力建設。保險公司可以通過引進專業的投資人才、加強投資研究和決策能力,提升自身的投資能力,更好地應對市場變化和挑戰。第三,加強風險管理能力。保險公司應加強風險管理能力,建立科學的風險評估和控制體系,確保長期投資的風險可控。第四,加強合作與創新。保險公司可以與其他機構合作,共同開展長期投資項目,分擔風險和分享收益;同時,可以積極探索創新的投資方式和工具,以提高長期投資的效益和回報率。
總之,長周期考核的《通知》為保險資金的長期穩健投資提供了指引,但要真正落實,需要保險公司加強風險管理、提升投資能力,并與其他機構合作創新,共同推動保險資金的長期穩健投資。
保險公司是資本市場最大的機構投資者,資本市場對于保險資金運用長周期績效考核這一規定出臺寄予厚望。本文認為,《通知》對資本市場提振信心有以下幾點積極意義。
一是有利于長期穩健投資。《通知》引導保險資金進行長期穩健投資,意味著保險資金將更多地流入資本市場,并長期持有相關資產。這將為資本市場提供更為穩定的資金來源,減少市場波動性,增強市場的穩定性和可預測性。
二是提升市場流動性。保險資金的長期投資將增加市場的流動性。長期投資意味著資金將更長時間地留在市場中,增加了市場的交易量和流動性。這將有助于提高市場效率和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參與。
三是優化資本配置。保險資金的長期穩健投資將有助于優化資本的配置。保險資金可以通過投資于不同類型的資產,包括股票、債券、房地產等,來實現風險分散和收益最大化。這將有助于提高市場的整體效益和資源配置效率。
需要指出的是,凈資產收益率在整個國有商業保險公司績效考核占比僅8%,且和行業平均收益率掛鉤,單從指標的權重來看,其影響有限。但總的來說,《通知》的出臺,其導向明確,從一個較長周期來看,將為資本市場注入更多穩定的資金,提升市場的流動性和效率,優化資本的配置,同時加強監管和風險控制,有助于提振投資者對市場的信心,促進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當前,保險資金作為重要的長期資金,對于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促進經濟增長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一些保險資金過于追求短期利益、過度追求高收益,導致投資風險增加,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不夠。因此,財政部出臺《通知》“開了一扇窗,點亮一盞燈”,旨在引導保險資金更加注重長期穩健投資,加強風險管理,提高國有商業保險公司的長期經營能力。通過加強對國有商業保險公司的長周期考核,鼓勵其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推動保險資金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這一舉措有助于提高保險業的風險管理水平,促進保險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