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忠麗
土光敏夫擔任東芝株式會社社長時,對員工提了這樣的要求——“為了事業的人請來,為了工資的人請走。”因為事業價值而聚集在一起的人,才能真正把事業做大,即使企業面臨困境,也會選擇風雨同舟,榮辱與共;那些僅僅為工資來的,他們沒有責任意識,企業生死和他們沒關系,真有問題,拍拍屁股就走了。
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讓企業屹立不倒的核心競爭力其實是企業里的人——講責任的員工和團隊。他們目標一致,分工合作,不怕扛任務,也不怕挨板子,才能在市場的血雨腥風里打響有團隊精神特質的品牌。
責任是分內應做之事。寥寥數字,大有乾坤。“分”是角色和崗位,“內”表示界限和范圍,“應”既理所當然、責無旁貸,“做”就是要盡心盡力地去完成,“事”就是自己的工作和職責。聰明的員工會在“責任”第一層面找到態度、時效、標準三個變量因素,不斷優化提升。
責任是吹糠見米,用業績說話。聯想集團有個很有名的理念:“不重過程重結果,不重苦勞重功勞”。很多人在感情上難以接受,但企業講求價值,沒有價值的下場是退出市場,“好人”更不該用“無用功”置企業于死地。
別磨洋工:用業績體現自身價值。比爾·蓋茨對員工的要求是:“我不要求你們一天24 小時磨工作,我只希望你們交上分內的業績和成果。”責任是否到位,結果證明一切。
別玩套路:領導不是背鍋俠。心懷責任,把業績留給領導的人比較看重貢獻,他們會將自己的注意力投向公司的整體業績,而不是自己的報酬和升遷。相反,那些把問題留給領導的員工,他們不清楚自己的使命,精力放在“跑龍套”和“踢皮球”上,這種心態致使他們不但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還會起反作用。
別打折:“差不多”就是零。一個由很多人組成的企業是經不起連續“差不多”的,哪怕是1%。由上向下布置一項任務,如果一個人差1%,下一個又差1%,如此下去,結果可想而知。
目標一致:去贏。樹立“共贏”的大局觀強調的是“互助協作”精神。一個目標清晰、分工合作的團隊有著強大的戰斗力。良性溝通是密切協作的前提,英特爾要求員工“張開嘴巴,拒絕不愿溝通的人”。與同事精誠合作,才能成人達己,為企業開創多贏局面。
落實責任:不怕!在企業中,崗位與崗位之間、員工與員工之間是責任與責任之間的關系,他們之間猶如一臺高速運轉的機器中相互咬合的齒輪,每一個齒輪的責任,都直接面向了與自己咬合的上下左右齒輪,如果某個環節缺失了責任,責任鏈就會斷裂,從而產生無法預測的危機。
市場驗收:當心“10-1=0”法則。有一道眾所周知的智力題:樹上有10只鳥,一個獵人開槍打掉了1只,還剩下幾只?當然一只不剩!這就是“10-1=0”法則。在企業,一個員工的不負責任,會讓顧客對這家企業所有的產品和服務產生懷疑,打上零分,進而影響到企業顧客群。員工只有對自己的產品和服務負責,承擔100%的責任、200%的服務,才能有效延伸、豐富公司的形象,使客戶迅速了解公司的基本特質,從同行業中獨立出來。
人生在世,角色眾多,以事修身,坦蕩離場。用稻盛和夫的話說:“走時比來時,好那么一點點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