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賈春艷
軍人是保家衛國的象征。在役期間,他們為我國人民的幸福生活提供了堅實的保障。退役后,他們也仍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寶貴的人才資源[1]。現役軍人和退役軍人的社會職能有著根本性的不同,許多軍人在退役后都需要有一個過渡期以尋找合適的就業創業機會。因此,如何幫助退役軍人有效就業創業是各級政府部門都在認真思考的議題。現階段退役軍人就業創業面臨許多的問題如沒有全面享受到就業創業相關政策,社會對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支持力度不足,退役軍人自身學歷較低等。有關部門應明晰退役軍人就業創業的難點和痛點,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升退役軍人就業創業的能力,積極探索促進退役軍人就業創業的有效路徑,從而保障退役軍人生活,助力退役軍人更好地實現自身的價值。
退役軍人是指包含退役義務兵、軍官、離退休干部在內的退出現役的軍人。保障現役軍人退役后的生活,維護退役軍人的合法權益是國家責無旁貸的責任和義務。現如今,我國每年都會新增一大批的退役軍人[2]。為了幫助退役軍人順利就業,有關部門應當積極貫徹落實國家關于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工作相關舉措,加強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培訓,提升退役軍人的就業創業能力。退役軍人就業能力提升的現實意義如下:其一,有利于保障退役軍人的合法權益。退役軍人群體長期與社會脫節,他們的就業市場競爭力相較于普通人較弱,就業渠道較窄,難以尋找到適合的工作崗位。盡管我國政府會給予退役軍人一定的生活補貼,但一直依賴政府扶持也不是長久之計。而通過提升退役軍人就業創業能力,使得退役軍人能融入社會并通過合法勞動來獲取報酬,可以長效保障退役軍人的合法權益。其二,有利于加強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軍隊現代化建設是我國重要的戰略任務。想要打造出一支高素質的軍事隊伍,就需要大量的高素質人才參軍。而退役后的就業創業問題恰恰是牽制人才參軍腳步的重要因素。通過提升退役軍人的就業創業能力,解決現役軍人的后顧之憂,可以極大提高青年群體參軍的積極性,為我國軍隊現代化建設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其三,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通過提升退役軍人的就業創業能力,使退役軍人充分融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既是解決退役軍人的生活保障問題,也是向社會市場輸送了大量的勞動力和寶貴人才資源,有利于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
國家面向退役軍人出臺了許多就業創業幫扶政策。但由于地方宣傳不到位、執行力度不足等問題,許多退役軍人對相關政策知之甚少,沒有享受到應有的補貼待遇,從而難以發揮扶持政策的價值。
當今社會就業環境隱隱有著“唯學歷論”的論調。學歷與社會認同感掛鉤,對于普遍學歷偏低的退役軍人群體而言,他們的就業創業活動舉步維艱。
目前我國針對退役軍人的就業創業培訓活動主要由政府主持。由于培訓內容缺乏吸引力、培訓方式單一等因素影響,光靠政府的力量顯然難以達到良好的培訓效果。
盡管退役軍人的就業創業受到社會高度關注,但多數社會主體只是圍觀,沒有真正涉足參與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幫扶工作,難以為退役軍人提供有力支持。
促進退役軍人群體就業創業是我國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必然舉措,有關部門應做好就業創業相關政策宣傳工作,鼓勵、引導和支持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具體措施如下:其一,就業創業政策宣傳工作不能只著眼于退役軍人,有關部門應從現役軍人抓起,安排工作人員定期前往軍隊開展政策宣傳工作,幫助現役軍人解讀就業創業政策,使每一名現役軍人都能全面理解和掌握相關政策內容。其二,有關部門可以收集和整理退役軍人就業創業的期望和需求,幫助退役或即將退役的軍人規劃就業方向和職業發展,并為其匹配符合條件的就業創業相關政策,做到一站式服務,節省退役軍人的時間精力。其三,信息時代背景下,有關部門可以開設專門的退役軍人就業創業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實時更新有助于退役軍人就業創業的新聞、政策、專家意見等信息,并開通線上業務辦理服務,為退役軍人提供政策解讀、就業引導等服務,從而助力退役軍人就業創業。
現代社會,學歷是就業創業的敲門磚。對于學歷普遍偏低的退役軍人群體而言,提升學歷有助于提高社會對他們的認可度,增強他們的就業創業能力。有關部門應健全退役軍人終身教育體系,與各類高校、職業學院開展戰略合作,形成校政協力的教育助力格局。各類合作高校和職業院校每年應拿出一定數量的招收名額給予退役軍人群體,將符合招收條件的退役軍人納入到高等職業教育體系中,在教授傳統課程的同時設置專門的就業創業課程,實現學歷教育和就業創業技能培訓的有機銜接,幫助退役軍人打破學歷質疑,提高退役軍人的社會認可度,從而使退役軍人能夠更加順利地參與就業創業工作。

就業創業培訓是提升退役軍人就業創業能力的主要途經。退役軍人經長期軍事訓練后往往具備優秀的綜合素養和服從能力。只需要為退役軍人提供相應的培訓,給予退役軍人適當的幫扶,退役軍人就能快速適應當下的就業創業環境。但想要幫助退役軍人獲得更加高質量的生活,有關部門就必須加強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培訓,提升退役軍人就業創業能力。具體要求如下:其一,培訓主體多元化。有關部門應整合各類高校、職業院校和社會培訓機構的教育資源,讓社會上的多類教育主體參與到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培訓工作中,形成多方協力的教育格局,建立多元化、多層次的教育體系,并根據退役軍人就業創業的實際需求來制定相應的培訓方案,從而保證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培訓工作質量。其二,培訓內容和方法的多元化。傳統的課堂教學和同質化的教學內容難以達到良好的教育培訓效果。有關部門應全面考慮退役軍人的職業特性,尊重退役軍人的培訓需求和意愿,并結合當下就業創業市場行情來設置多樣化的培訓課程,創新教育培訓方式,為退役軍人帶來良好的培訓體驗。例如,有關部門可以邀請已經成功就業創業的前退役軍人現身說法,向學員分享自己的成功秘訣和方法,為學員提供現場指導。
退役軍人就業創業離不開社會各類主體的支持。有關部門可以建立退役軍人就業創業社會服務平臺,邀請知名的就業創業專業學者和企業骨干兼職指導教師,聆聽退役軍人的創業想法,解答退役軍人的就業創業疑惑,給予退役軍人可靠的建議,為退役軍人提供信息支持,從而降低退役軍人的就業創業風險,營造良好的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氛圍。與此同時,退役軍人創業往往缺乏足夠的啟動資金,有關部門應幫助退役軍人與金融機構牽橋搭線,拓寬退役軍人的融資渠道,滿足退役軍人的創業資金需求。
綜上所述,有關部門應充分認識到退役軍人就業創業的現實意義,積極響應黨和國家號召,將退役軍人就業創業能力提升工作納入區域發展戰略規劃內,制定和落實好各項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優惠補貼政策,減輕退役軍人的就業創業壓力,健全退役軍人終身教育體系,鼓勵退役軍人通過自我學習提升學歷,面向退役軍人群體開展多元化的培訓課程,幫助退役軍人掌握各項就業創業技能,努力營造良好的退役軍人就業創業社會環境,為退役軍人提供強有力的社會支持,從而使退役軍人能繼續在社會上發光發熱,彰顯“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的精神,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