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壽勇 林萬
摘 要 國家儲備林建設對于保障國家木材資源供應、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和促進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為加快推進國家儲備林高質量發展,切實維護生態安全和國家木材戰略安全,以廣西為例,對其國家儲備林的建設現狀進行分析,并指出了廣西國家儲備林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財政支持力度較小、經營管理方式落后、建設主體相對單一和林地整合競爭激烈等,基于此提出了加強財政金融支持、改善經營管理措施、拓展項目實施范圍和完善林地市場管理等發展對策。
關鍵詞 國家儲備林;建設現狀;問題;發展對策;廣西
中圖分類號:F326.27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24.051
木材是我國重要的生產資料和戰略資源,在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木材產量10 693萬m3,比2021年下降7.7%[1]。而原木進口量為4 370萬m3,雖然相比2021年同期減少了1 988萬m3,同比下降31.3%,但還有大量的板材等木制品需要進口[2]。為有效降低我國木材供給的風險,2018年4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正式印發了《國家儲備林建設規劃(2018—2035年)》,提出到2035年規劃建設2 000萬hm2國家儲備林的發展目標,一般用材基本實現自給[3]。
廣西是我國最早啟動國家儲備林建設試點的省區之一,承擔著國家儲備林建設的重要任務。根據相關規劃,廣西擬建設國家儲備林面積186.67萬hm2,約占全國總規模的9.3%,任務量居全國第一。然而,當前廣西國家儲備林建設仍面臨一些問題,需要尋找有效的對策來實現高質量的發展。因此,本文通過對廣西國家儲備林的建設現狀進行分析,找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為廣西國家儲備林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益的建議。
1 國家儲備林的定義和重要性
1.1 定義
國家儲備林是指為了滿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人民對優質木材的渴求,在林業發展適宜區,采用改造現有林、集約化人工造林、撫育及補植補造等方式營造和培育出的多功能森林。這些多功能森林包括工業原料林、鄉土樹種、珍稀樹種和大徑級用材林等[4]。
1.2 重要性
國家儲備林的建設對于保障國家木材安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生態文明等具有重要意義。1)保障國家木材安全。我國人均森林面積和蓄積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和1/7,但需要支撐占全球23%的人口對木材等林產品的需求。通過大力開展國家儲備林建設,能夠提高我國的木材自給率,降低對外依存度,從而保障國家木材安全。2)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國家儲備林建設通過提供優質的木材資源和推動林業產業的發展,能夠為社會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和經濟效益。這對于緩解農村就業壓力、改善民生及促進經濟發展都具有積極的作用。3)助力建設生態文明。國家儲備林是多功能森林,能夠提供大量的生態產品和服務,如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空氣凈化等,這對于改善生態環境、構建生態文明具有重要作用。
2 現狀
廣西位于我國南部沿海地區,地域廣闊,雨量充沛,熱量豐富,林木綜合生長率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3倍,
林地面積超過1 600萬hm2,建設國家儲備林的優勢得天獨厚。2013年、2015年、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分別提出加強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建立國家儲備林制度等要求,將建設國家儲備林上升為國家戰略,廣西成為我國最早開展國家儲備林建設的試點省區之一。2015年12月,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與原國家林業局、國家開發銀行簽署了合作協議,合力推進建設廣西國家儲備林,廣西成為我國首個成功申請國家儲備林專項貸款的省區。2018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局發布了《廣西壯族自治區國家儲備林建設規劃(2013—2035年)(2018年修編)》,確定了樹種選擇、技術標準等關鍵要素,全區范圍內正式啟動國家儲備林的大規模建設工作。2019年,廣西印發了《關于加快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的意見》,首次提出將廣西打造成為我國最大的國家儲備林核心基地,進一步擴大了建設國家儲備林的范圍。2021年,廣西又印發了《廣西加快推進國家儲備林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統籌推進國家儲備林建設工作,明確提出“到2025年全區國家儲備林貸款余額達到1 000億元,新建國家儲備林
66.67萬hm2”的“雙千”目標[5]。截至2022年底,廣西已累計在全區14個市、81個縣(市、區)建設國家儲備林基地超過86.67萬hm2,建設面積穩居全國之首[6]。
3 存在的問題
3.1 財政支持力度較小
廣西國家儲備林建設面積龐大,每年的投資需求也很高,預計平均每年需要投資20億元以上,才能實現每年所規劃的國家儲備林建設目標。隨著近年來林木經營管理中的人工、物料等成本的大幅度增長,廣西國家儲備林建設中的營林成本也在不斷攀升。然而,廣西每年在中央財政儲備林工程建設專項補貼方面僅獲得不到2億元的補貼,這僅占廣西國家儲備林貸款余額的1.33%,遠遠無法滿足全區國家儲備林建設方面所需的資金。同時,廣西地方政府財政預算不足,僅能提供有限的資金支持,導致廣西國家儲備林建設正面臨著嚴重的資金缺口困境,難以提高廣西國家儲備林建設的效果和水平。
3.2 經營管理方式落后
廣西國家儲備林建設過程中,仍存在經營管理方式落后的問題。1)廣西國家儲備林的經營管理缺乏科學規劃,往往是基于短期利益考慮,沒有進行充分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評估。這導致廣西國家儲備林的布局不合理,種植結構單一,生態功能發揮不充分,無法滿足綜合利益的最大化。2)廣西國家儲備林的經營管理涉及多個部門和利益相關方,但部門間協調不暢,責任分散,導致各部門之間的合作和配合不夠緊密,管理效率低下。這使得林地流轉、執法監管、生態修復等方面存在一定問題,制約了國家儲備林的可持續發展。
3.3 建設主體相對單一
廣西國家儲備林建設主體相對單一,以國有林場為主,而集體林權參與度不高,這種單一的建設主體模式限制了廣西國家儲備林建設的市場化和專業化水平。目前,廣西國有林地面積約為149.8萬hm2,占全區林地面積(約1 602.0萬hm2)的比例不足10%,這一情況嚴重制約了廣西國家儲備林的建設規模進一步擴大。而集體林地面積占全區林地面積的90%以上,具有建設國家儲備林的巨大潛力和空間。但是,由于集體林地的使用權、收益分配等問題沒有得到明確解決,以及缺乏相應的政策支持和激勵機制,導致集體林地參與國家儲備林建設的比例較低,極大地延緩了國家儲備林的建設步伐。
3.4 林地整合競爭激烈
經過數十年的人工造林,廣西人工林面積達893.33萬hm2,約占全國的1/10,位居全國第一,已連續15年年均完成人工造林20萬hm2以上。因此,廣西的宜林荒山、荒地越來越少,營林生產與土地資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由于國家儲備林建設需要大量連續的林地,而適合的林地往往分布在不同所有者手中,因此整合這些林地成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在整合林地的過程中,一些企業或個人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投入大量的時間和資金去爭奪優質林地資源。隨后,他們再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將手頭上的林地資源轉給各大國家儲備林建設主體,導致林地價格已由2018年的30元/667 m2迅速增長到2023年3月的
150元/667 m2,林地價格整整增長了4倍,極大地影響了廣西國家儲備林的建設進度和質量。
4 對策
4.1 加強財政金融支持
加強財政金融支持是實現廣西國家儲備林建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1)廣西壯族自治區財政廳可以設立專項資金,用于支持廣西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這些資金可以通過直接補貼、以獎代補、貸款貼息等方式發放給相關主體,以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儲備林項目的建設。2)各市、縣應根據自身財力狀況,合理安排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扶持資金,并建立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可以通過制定相關政策,確保每年都能夠向國家儲備林項目提供一定的財政資金補助。3)各級政府還可以引導各類主體積極融資參與國家儲備林建設。例如,鼓勵各類金融機構通過積極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提供低息貸款、延長貸款期限等,支持國家儲備林的高質量發展?;蚺c金融機構合作建立綠色金融平臺,通過發行綠色債券、設立綠色基金等方式,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進入國家儲備林建設領域。
4.2 改善經營管理措施
改善廣西國家儲備林的經營管理措施,可從以下3方面入手。1)加強科學規劃和管理。制訂科學合理的規劃方案,根據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進行綜合評估,確保儲備林的布局合理、種植結構多樣化,使其能夠充分發揮生態功能和經濟效益。同時,加強對儲備林的監測和評估,及時調整經營管理策略。2)加強部門協調和合作。建立廣西國家儲備林建設管理的協調機制,加強各部門之間的溝通、合作和配合。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和任務,形成工作合力,提高管理效率。3)引入現代化技術和管理手段。加大對廣西國家儲備林建設的技術支持和培訓力度,引進現代化的林業生產技術和管理手段,提高林地利用率和經濟效益。例如,利用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對林地進行監測和管理,實施精準施肥、病蟲害防治等措施,提高林業生產效率和質量。
4.3 拓展項目實施范圍
為了進一步拓展廣西國家儲備林建設項目的實施范圍,可以采取以下有效措施。1)推動林地流轉,整合資源。以國家儲備林建設主體為核心,依法推動林地的有序流轉,集中整合項目地域內的林地資源。例如,可采取“大場帶小場”模式,優先整合市、縣級的國有林地,同時通過入股分成、林地流轉等手段,整合村集體、造林大戶(公司)及個人經營的林地,用于國家儲備林的建設。2)示范帶動,推廣經驗。選擇一批重點地區作為國家儲備林高質量發展示范縣(市),如平果市、寧明縣、鹿寨縣、浦北縣、容縣及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等。通過在這些示范點的建設中積累經驗、總結教訓,獲取一系列可行的操作模式和管理經驗。同時,通過這些示范點,推廣好的經驗及做法,使其他地區在建設國家儲備林過程中少走彎路,進一步加快國家儲備林項目的建設步伐[7]。3)協商合作,統籌力量。各級自然資源和林業行政主管部門需要共同商議,統一調配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切實解決集體林地確權登記發證中的歷史遺留問題,整合存量數據并建立統一的林權檔案庫,做好林權檔案移交的后續銜接工作,從而為集體林權參與到國家儲備林的項目建設中鋪平道路。
4.4 完善林地市場管理
完善林地市場管理,有利于促進廣西國家儲備林建設的高質量發展。1)建立統一的林地交易平臺。通過政府建立的這個平臺,可以為各方提供公平、透明、高效的交易環境,集中發布林地流轉信息,便于資源整合和流轉。同時,政府可以引入競價機制,確保資源配置的公正性。2)制定合理的林地流轉政策。具體包括價格管理、流轉期限、流轉方式等方面的規定。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不同區域、不同類型林地的差異化政策,鼓勵優良林地的流轉,避免過度爭奪和價格飆升。3)加強林地流轉信息公示和監管。確保信息的及時性和準確性。通過建立信息公示系統,可以提供全面的林地流轉信息,使各方了解市場供需狀況,減少信息不對稱和投機行為。
5 結語
總之,廣西國家儲備林建設在近年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通過加強財政金融支持、改善經營管理措施、拓展項目實施范圍和完善林地市場管理等發展對策,可以推動廣西國家儲備林的高質量發展。在未來的發展中,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廣西國家儲備林一定能夠為生態保護、經濟發展和社會福祉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國家統計局.中華人民共和國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2023-02-28)[2023-11-04].http://www.stats.gov.cn/sj/zxfb/202302/t20230228_1919011.html.
[2] 華經產業研究院.2022年中國木材產業發展現狀分析,下游需求不旺,進口量大幅下降[EB/OL].(2023-08-22)[2023-11-04].http://ngx.179c.com/p3498.html.
[3] 費本華,黃艷輝,吉聰輝.國家儲備材的新內涵及建設意義[J].木材科學與技術,2022,36(6):103-108.
[4] 宋經緯,徐子然,陳家鑫,等.我國木材市場供給現狀分析與未來發展建議[J].中華紙業,2021,42(5):43-47.
[5] 盛宣才,黃瑞榮,張林,等.廣西國家儲備林工程珍稀樹種資源調查與分析[J].林草政策研究,2021,1(4):77-83.
[6] 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局.廣西公布2022年國土綠化狀況公報[EB/OL].(2023-06-28)[2023-11-04].http://lyj.gxzf.gov.cn/xwzx/xxkb/t16715259.shtml.
[7] 廖前景.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生態建設調查與分析[J].鄉村科技,2022,13(2):107-109.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