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宗庚
摘 要 “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是自然財富的體現,同時是未來林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在此背景下,為實現生態環境保護的目標,掃除限制林業發展的現實阻礙,構建林業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協同發展的模式,以甘肅省祖厲河林場為例,從祖厲河林場的發展現狀及工作成果出發,對其生態環境保護現狀進行深入分析,并針對其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增強生態保護意識、提高民眾的積極性、提高項目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完善森林保護制度等對應的發展策略。
關鍵詞 林業;生態環境;對策;甘肅省祖厲河林場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24.064
環境保護是一項利益長遠的工程,必須將其作為核心的政治責任和基本的工作任務。生態保育與林業發展緊密相連,加速林業工程的進程對于提升自然生態的質量、促進經濟的穩健增長至關重要,能夠創造互惠雙贏的局面。然而,長期以來,“粗放式”的經濟增長是以犧牲環境與資源為代價的,林木被過度砍伐,生態遭受破壞,水土流失的情況較為嚴重,這些因素嚴重制約了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盡管我國在林業建設上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在實際工作中相關單位生態環境保護的主觀意識不夠強烈,林業建設的理念相對陳舊,相關的制度框架尚未健全,直接影響林業發展的質量和生態環保的成果。鑒于此,有關部門應當發揮帶頭作用,高度重視林業的發展建設,重新賦予生態林業系統生機與活力,創新生態林業模式,以確保林業發展與生態保護工作能夠齊頭并進。
1 祖厲河林場發展現狀及工作成果
甘肅省祖厲河林場位于秦嶺山脈西段,生態環境獨特,自然資源豐富。林場地處高寒山區,多年來受到過度放牧、非法砍伐等人為因素的影響,林木資源保護面臨極大壓力。然而,近年來,在國家森林保護政策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祖厲河林場的森林狀況有了顯著改善。通過科學規劃,林場內大量種植青海云杉、華山松等適宜當地環境的樹種,有效改善了土壤侵蝕和水土流失等問題[1]。2019—2022年,祖厲河林場累計完成林業生態工程建設任務3.13萬hm2,造林面積超出整個白龍江林區近20年的平均值,在保持生物多樣性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也逐步成為研究高寒區生態系統的重要場所。
在林業發展建設方面,祖厲河林場實施了一系列重點工程。例如,為響應國家林業可持續發展的號召,林場推廣森林生態系統管理,不斷提升林木質量和生態服務價值。實行封山育林和森林經營模式,禁止一切形式的非法砍伐,同時引入現代林業科技,如使用無人機進行林情監測,借助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和遙感技術對林木進行精準管理[2]。通過采取這些措施,林場不僅保障了木材資源的可持續供應,而且促進了地方經濟尤其是林下經濟的發展,讓當地居民能夠通過參與林業生產活動增加收入,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增長。
在生態保護成果方面,祖厲河林場嚴格執行國家環保法規,劃定了生態保護紅線區域,大力實施退耕還林和植樹造林項目,森林覆蓋率顯著提高。林場內以往因過度放牧而荒廢的草地,經過持續地生態修復,已經轉變為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的濕地公園,成為眾多鳥類的棲息地[3-4]。此外,為減少對天然林的破壞,林場還積極發展林木種植業,通過建設生態林和商品林來平衡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精心的培育工作、堅決的政策落實、有效的保護措施讓祖厲河林場的生態環境得到根本性好轉,祖厲河林場也成為甘肅省乃至西北地區生態建設的典范。
2 祖厲河林場林業發展建設中生態環境保護存在的問題
2.1 生態保護意識不足
祖厲河林場歷史悠久,具有重要的生態、經濟和社會價值。然而,在發展的進程中,由于地方政府和林區居民生態保護意識的不足,寶貴的林木資源未能得到充分重視,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當地政府未能有效落實林業生態建設的宣傳教育制度,導致林區居民對生態保護的認識不足,法律意識淡漠,亂砍濫伐的事件時有發生[5]。甚至在某些鄉鎮,民眾為了追求短期經濟利益,對采伐禁令視而不見,并且大規模進行林木開發。并且,生態保護意識淡薄也不利于保持林中生物的多樣性,且部分地區的林木種植同質化嚴重,表層工作不到位,更無法對深層次的林下經濟形成正確的認識,自然無法高效利用當地的林地資源,易導致森林生態結構不穩定,森林增長量與消耗量之間不均衡,進一步削弱林業的生態調節功能[6]。
2.2 民眾配合度不高
在林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民眾的配合是決定工作成效的關鍵因素,因為林業生態環境保護不僅關系到國家的綠色發展,還直接關乎民眾福祉。然而目前,民眾的作用并未充分顯現,其在林業發展及生態保護中的參與更多是受到甘肅省人民政府號召及行政推動的影響,缺乏足夠的自主性,這就需要有關部門積極引導并激勵民眾,使其將保護林業生態環境轉換為自覺行為。但也有部分民眾的“不配合”是當地部門的工作問題導致的,公共投資的不足使得林權持有者難以獲得及時的生態補償,這將極大削弱他們主動參與的意愿,進而影響林業生態建設的實效。客觀來看,部分民眾并未充分認識到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與緊迫性,導致他們不愿意積極配合林業發展的建設工作,林木資源保護意識薄弱也易催生出亂砍濫伐的行為,增加生態保護的難度。
2.3 生態項目不合理
祖厲河林場所推行的生態項目旨在響應綠化號召,通過種植大面積速生林來改善生態環境,但實際操作中卻出現了許多問題,部分項目未充分考慮當地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大量種植單一樹種(如速生楊),導致生物多樣性降低。據統計,項目實施后,速生林周邊種植區內所棲息的鳥類種類驟減,昆蟲數量也顯著減少,這不僅影響了生態鏈的平衡,還可能會誘發其他的環境問題。在水資源管理方面,速生林對水分的需求量較大,而祖厲河林場所在區域本身水資源就相對匱乏,數據顯示,項目實施5年內,地下水位下降了1.5 m,對周邊區域的林木生長也產生了不利影響。除此之外,部分保護項目尚未通過生態效應評估,就匆忙引進外來樹木,引發了較為嚴重的生態平衡問題。
2.4 相關政策不完善
祖厲河林場將林業生態建設作為立業之本和初心使命,大力開展荒山造林、森林撫育和退化林修復工作。但是,囿于林場轄區較大,且生態系統較為復雜,相關政策就顯得不夠有針對性,生態保護體系不健全,加之省內財政支持的后勁不足,森林生態的維護工作顯得力不從心,發展步伐也變得緩慢。并且,由于法律體系不健全,非法伐木、破壞自然環境的情況時有發生,阻礙森林資源的有效利用,造成了極大浪費。
3 基于生態環境保護的林業發展建設路徑
3.1 增強生態保護意識
祖厲河林場轄區面積較大,且常年干旱少雨,林地分布零散、林情復雜,各鄉鎮森林資源的分布情況存在明顯差異。對此,基層林業部門必須深刻認識到推進林業建設的迫切性和重要性,針對性加強生態保護教育,增強生態保護意識,使民眾不因小利益而采取破壞性的砍伐行為,從而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避免對生態平衡造成破壞。
在加強宣傳教育方面,祖厲河林場采取了多種措施,有效提升了社區參與度和環境保護意識。林場組織了系列環保講座和培訓,針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居民進行定制化教育,2022年全年共舉辦講座30余次,直接受眾超過2 000人,講座活動圍繞森林保護的重要性、生態平衡與可持續發展等關鍵主題,因此也能夠有效提升當地居民對環境保護的認識。并且,祖厲河林場與轄區內學校開展合作,制訂了“綠色校園”發展計劃,讓學生親身參與植樹活動,用實際行動感受保護森林生態的艱辛,形成對環境保護的積極態度。除此之外,祖厲河林場熟練使用社交媒體、網絡平臺等工具進行環保宣傳,在官方網站上定期發布保護工作的進展、環境小貼士、生態知識等,吸引了大量網民關注,有效擴大了環保信息的傳播范圍。
3.2 提高民眾的積極性
林業的發展及其生態保護功能的實現都依賴于當地居民的參與和支持,尤其在林地面積較大的祖厲河林場,當地居民在生態環境保護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對此,為了提高居民參與生態環保建設的熱情,當地政府應當促進林業經濟的增長,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提升居民的收入水平。需要注意的是,針對林權糾紛,優化對林農的生態補償政策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政府應加大財政投入,確保林農的權益得到維護,引導他們依法合規地管理森林資源,以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并提升生態保護的效能。在環保教育方面,有關部門應當加大宣傳力度,明確林業對于環保的貢獻,使民眾掌握相關的知識與技能,組建高效能的社區隊伍。激發居民的主動性、積極性,以適應新時代林業發展及生態建設的具體需求。
3.3 提高項目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現階段,生態環境保護已然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對此,有關部門應當以“保補結合”的態度主持項目工作,以項目本身的綜合治理效能補生態系統之缺。生態林種植項目是優化生態環境、提高生態效益的有效手段,不僅能夠擴大森林面積,而且能防止土壤侵蝕、保護耕地、調控氣候,同時促進林下經濟的繁榮。在實施過程中,需科學選擇樹種和種植地點,保障植樹造林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在水治理方面,甘肅省人民政府堅持生態保護優先的理念,立足水資源稟賦,持續開展全流域綜合治理,全面推進祖厲河聚水和淤地壩集水+坡改梯攔水+小流域治水+氧化塘截水+水保林蓄水的“1+N”綜合治理項目。對此,政府部門應當加強組織引導,出臺相關政策,持續對該領域注入資金。
需要注意的是,旅游業是林下經濟的重要變現渠道,對此,有關部門應利用自然文化優勢,結合當地特色打造獨有的森林景觀及人文景觀,以增加林區居民的經濟收入。同時,積極推動林下中草藥產業的發展,林地為中草藥的生長提供了理想的環境,應結合當地氣候和土壤特性,針對市場需求大規模種植中藥材,進而提升林業的經濟價值。對于養殖業而言,在林地中養殖家禽能為樹木提供自然肥料,既有助于生態環境保護,也有利于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3.4 完善森林保護制度
完善基層林業建設的森林保護制度能夠為實際工作提供明確的指導,林場有關部門可以從管理團隊著手,明確森林保護在林業發展建設中的具體地位,確保責任到人,避免工作中出現互相推諉的現象,充分發揮管理職能,確保林業資源得到妥善保護,從而推動林業產業的高效發展。針對林種的管理和培育工作,祖厲河林場提倡采用宜喬則喬、宜灌則灌的造林模式,確保檸條、山毛桃、山杏、側柏等主要綠化林種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從而最大限度提高人工造林的成效。與此同時,祖厲河林場為了加強對森林資源的監管,引入了定期森林資源評估制度和監控體系,對樹木健康狀況、生長速度及生物多樣性等方面進行持續評估,并對評估結果進行統一分析,形成指導林場日常管理及森林保護策略的科學依據,最終確保森林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4 結語
林業作為生態環境保護的關鍵環節,其發展對維護自然生態平衡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推動林業進步與生態保護的過程中,甘肅省祖厲河林場必須基于具體環境與條件,深化林業發展建設的各項工作,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化發展之路。這樣做不僅能有效保護自然生態系統,而且能保證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與生態環境的和諧共生,共同推動林業經濟的持續進步。
參考文獻:
[1] 張秉君.林業發展建設中生態環境保護現狀與對策[J].造紙裝備及材料,2023,52(4):187-189.
[2] 楊鵬宇.林業發展建設中的生態環境保護與其相關對策[J].鄉村科技,2021,12(26):93-95.
[3] 劉雅莉,單麗雯,杜劍卿,等.可持續發展目標達成度對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公眾滿意度的影響[J].環境科學研究,2023,36(5):1042-1051.
[4] 楊南,王斌,文芒才,等.“一帶一路”建設下西雙版納保護區跨境合作保護研究[J].林業調查規劃,2023,48(4):69-72.
[5] 張巨波.林業生態環境管理中病蟲害防治探究[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3(3):56-58.
[6] 尹思穎.我國林業生態保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3(1):91-93.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