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涵
2022年,北京冬奧會、全國兩會和黨的二十大等重大熱點事件得到了海內外眾多網友的關注。如何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人民日報社零時差工作室交上了一份優秀答卷,通過創新報道模式打開了國際傳播新格局。工作室推出的時政外宣微視頻《三十七年的友誼,暖到你了嗎?》獲得人民日報融媒體工作室優秀產品7—8月特等獎;聚焦冬奧的多語種MV《一朵茉莉花 一起向未來》獲得人民日報社1—2月融媒體工作室優秀產品一等獎。此外,時政微視頻《50年了,看中國交出的答卷》獲得第32屆中國新聞獎融合創新三等獎。
2022年,零時差工作室緊密結合《人民日報》重大主題報道,深度整合優質報道資源,推出一系列創意獨特、設計精巧、制作精良的融媒體產品。7月,工作室開始推出《習近平和他的外國友人們》系列外宣微視頻,開篇之作《三十七年的友誼,暖到你了嗎?》于7月5日在人民日報客戶端首發,英文版于7月16日發布。視頻以習近平主席給美國友人蘭蒂的復信為切入點,講述了一段習主席與美國艾奧瓦州的老朋友們長達37年的跨國情誼,溫馨的故事感動了眾多網友?!皩W習強國”學習平臺、人民網、百度、騰訊、鳳凰網等都在首頁推廣,覆蓋受眾超3億,成為爆款產品。人民日報微博話題“跨越三十七年的友誼”閱讀次數超9600萬。
黨的二十大期間,經過充分考慮外宣特點和多次打磨修改,零時差工作室發布《回聲》《秒懂黨代會》等系列融媒體產品以及展現中國發展成就的系列海報《輝煌這十年》與同名視頻等。這些產品在美國、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巴基斯坦、柬埔寨、加納等國幾十家主流媒體落地,海內外覆蓋受眾超過12.5億人次。
《回聲》系列產品包括一部主片——《微視頻|回聲》(共陸續發布包括中英文雙語、俄語、日語、德語、西班牙語等在內的15個語種版本)及三部人物小片。該融媒體產品精選與習近平主席有過深刻交集的外交人物,把大主題和小切口、微刻畫相融合,全面展現中國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致力于推動和平發展、和諧相處的大國擔當。人民日報社國際部新媒體主編、零時差工作室負責人孟祥麟介紹,這些系列產品發布當天即被全網推送,“中國聲音世界傾聽”“菌草是中國給世界的禮物”“你好二十大”“黨的二十大”等多個相關話題登上社交媒體平臺的熱搜,海內外全網覆蓋受眾超過6億人次。

微視頻 | 回聲
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零時差工作室推出《兩會零時差》系列融媒體產品,聚焦“社會保障”“文化自信”“體育強國”“中國外交”等熱詞回應輿論關切?!秲蓵銜r差》共發布33個融媒體產品,其中包括5期正片、1期《印象·中國》短片、16個拆條視頻、8張海報、3個英文短視頻。據介紹,《兩會零時差》系列產品海內外覆蓋受眾超過5.1億人次,相關話題詞登上多個社交媒體平臺熱搜榜單,成為海內外傳播成效顯著的又一現象級融媒體產品。
在北京冬奧會倒計時1天之際,零時差工作室聯合哨聲體育工作室和人民視頻共同推出融媒體產品——多語種視頻《一朵茉莉花 一起向未來》,邀請可愛的中國萌娃和曾經堅守在武漢抗疫的外國友人一起唱響《好一朵茉莉花》《一起向未來》等歌曲,共同迎接北京冬奧會,有力回擊了美西方對冬奧會的不和諧聲音。
2022年,零時差工作室在重要主場外交活動和重大事件期間打造了《我在博鰲》《金磚峰會VLOG》《服貿零時差》《進博零時差》《世界杯零時差》等系列融媒體產品。在國家領導人重大出訪外交活動,如上合組織峰會、G20峰會和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中東之行等期間,零時差工作室打造“零時差·第一現場”重磅融媒體時政欄目,充分發揮了人民日報記者在現場的重要作用。
為適應媒體融合帶來的挑戰,常年致力于文字表達的文字記者紛紛轉型成全媒體人。這對于肩負國際傳播重任的人民日報社國際部記者是不小的挑戰。國際部記者、零時差工作室主創王海林表示,從撰寫無聲新聞,到講述有聲故事,兩者的角色轉變并不容易:“與傳統的文字表達不同,視頻語言整體來說更加鮮活,表達方式也更加多樣。比如在我負責的《零時差Talk》欄目中,我們就通過脫口秀配合漫畫及動畫等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022年3月21日至4月2日,《零時差Talk》推出《美國如何在俄烏沖突中瘋狂“吸血”斂財》《美在烏生物實驗室究竟隱藏著多少秘密?》等原創中英文雙語短視頻,從不同角度揭批美在俄烏沖突中“火上澆油”、大發戰爭財的卑鄙行徑,用美西方能夠聽得懂的語言,進行揭批。其中,“起底美在烏生物實驗”“美在俄烏沖突中瘋狂吸血斂財”等多個話題登上微博、B站等社交平臺熱搜。相關視頻還被巴基斯坦《每日郵報》等多家海外主流媒體轉載,起到了較好的傳播效果。
2022年3月,由王海林主創制作的《兩會零時差》欄目采訪了全國政協委員及旁聽2022年全國兩會的駐華大使等,充分將“自己講”和“別人講”有機結合,講述全球視野下的中國智慧、中國擔當。她認為,在融媒體產品的制作過程中,面對面是必須的:“傳統文字稿件的撰寫,有時囿于時間地點等因素的限制,不一定能夠面對面見到采訪對象。面對面能夠捕捉到對方的微妙情緒變化,能激發出采訪對象的表達潛力,從而幫助記者從多個角度呈現出采訪對象的狀態。欄目中的《解碼駐華大使眼中的中國》就是通過與巴基斯坦和盧旺達兩國駐華大使面對面,進行了非常詳盡的采訪和交流,才挖掘出背后生動的故事?!睂τ谌诿襟w時代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王海林直言,無論新聞傳播的形態如何變化,好的內容依然是最打動人心的:“對人民日報記者來說,好的文字功底和策劃能力是先天優勢。我們要進一步運用這種優勢,發掘精彩的故事,讓世界看到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p>
為實現更好的國際傳播效果,零時差工作室主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是提高產品國際傳播內容質量、打造更方便海外觀眾觀看的視頻產品,二是利用人民日報駐外記者優勢拓寬國際傳播渠道。據不完全統計,國際部和零時差工作室2022年制作的視頻產品已經在海內外百余個主流媒體平臺實現落地。展望2023年,孟祥麟表示,國際部新媒體團隊將用好用足融媒體傳播平臺,打造《習近平和他的外國友人們》等精品欄目,深挖時政新聞背后的故事,推出更多打動人心的內外宣融媒體精品。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報道方式,向國際社會講深、講透、講實中國共產黨的故事、新時代中國和中國人民的故事,為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做出積極有效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