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佐媛
(寧波滕頭集團有限公司,浙江 寧波 315000)
當前,企業財務風險呈現出復雜化的特點,部分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專業素養不高,管理意識薄弱,阻礙了企業的正常發展。企業的財務管理對企業各方面管理體系都會產生影響,企業應認識到財務內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對財務內部控制進行深入研究。
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財務內部控制的內涵逐漸豐富。財務內部控制要求企業在財務管理過程中嚴格按照預期管理規劃,及時發現各環節存在的問題,并不斷調整管理方案,確保企業預期管理目標的實現。
財務內部控制會對企業的財務工作產生巨大影響,企業要優化財務內部控制環境,才能保障在管理過程中完善管理體系。但是很多企業員工認為財務內部控制工作僅是財務部門的職責,不主動參與其中,再加上企業財務部門人員長期不進行輪崗或培訓,不利于優化財務內部控制工作的效果。
財務風險貫穿企業經營的各個環節,但是很多企業沒有對財務風險進行深入的分析,當財務風險發生時,會給企業的發展帶來重大不利影響。
財務內部控制活動包括預算管理、成本費用控制等方面的活動。財務內部控制活動要求企業管控重要的財務管理環節,防范資金浪費等一系列問題。但很多企業的財務內部控制活動不合理,容易導致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出現資金不受控制等一系列問題。
很多企業的信息溝通機制不健全,信息系統建設滯后,企業無法結合信息系統實現對各環節數據的動態管控,財務系統和業務系統之間的數據接口建設不力。
內部監督機制主要依靠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開展,但部分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僅由財務部門負責,導致財務部門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
1.強化財務人員的內部控制意識
企業員工的內部控制意識能夠對企業各項工作的開展產生巨大影響,企業的全體成員須高度重視財務內部控制工作。企業的管理層更要提高對財務內部控制的關注度,了解構建內控體系的具體流程,防范企業財務內部控制工作僅成為財務部門的任務的問題。企業的管理層只有了解財務內部控制工作的具體流程,才能在企業內構建良好的管理環境,為企業的財務內部控制建設提供有價值的指導與支持[1]。企業的基層員工也要積極配合并參與到財務內部控制中,管理層通過上行下效的方式提高基層人員參與財務內部控制的自覺性,從而形成以財務部門為主導,其他部門共同參與的財務內部控制體系,讓全體員工主動參與到管理的各個環節。只有全員參與,才能確保財務內部控制各環節得到員工的配合,從而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2.優化崗位職責
第一,企業須落實財務工作的崗位職責。企業的財務部門必須落實相互監督的原則,針對財務部門制定崗位說明書,規范財務部門的工作職責與具體工作內容。通過制定崗位說明書的方式,梳理各部門的工作要求,從而促使各部門嚴格按照自身管理流程開展工作。企業制定崗位說明書,還能夠讓新入職的員工和新上崗的員工快速適應自身崗位,了解崗位工作的重點,并合理開展權責分配。在制定崗位說明書的過程中,企業要結合崗位職責與崗位工作的具體內容、關鍵控制點等情況,根據各崗位的工作要求落實具體管理任務。
第二,積極推行輪崗機制。同一財務人員在同一崗位上長期工作,將導致財務人員產生工作懈怠等問題,因此企業要健全輪崗機制,通過輪崗的方式達到相互監督的效果。企業可以根據各財務工作崗位的重要程度落實輪崗的辦法,例如會計核算崗位同一人任職不能超過三年,出納崗位同一人不得任職超過兩年。企業要在規定期限內要求員工及時輪崗,在輪崗之前,輪崗責任人要對自己負責的工作進行整理,避免交接不清給企業帶來不利影響。企業健全輪崗機制,能夠降低舞弊發生的可能性。
3.加強企業文化建設
企業文化是在企業長期發展過程中全體員工形成的潛移默化的理念。加強企業文化建設能夠保障企業的全體成員按照企業文化的要求主動開展工作,因此企業要明確自身的文化建設要求,在明確自身工作規劃的基礎上,結合企業文化分析自身的工作實際,將企業文化灌輸給全體員工,確保企業文化能夠落地,從而增強員工的風險防范意識與誠信理念,使員工樹立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幫助企業留住員工,并提升員工的素養,降低管理不當導致企業產生重大缺陷的可能性,并推動全體成員形成對企業文化的認同,使企業文化真正融入員工的思想中[2]。
企業要成立風險評估委員會,由財務總監、總經理等成員組成,針對企業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全面分析,并制定應對措施,增強企業的風險管理能力與員工的風險管理意識。企業要明確財務風險管理的具體要求,并提高對財務風險的重視度。
1.設定財務風險管控目標
當前大部分企業在管理過程中過于注重生產、銷售等能夠直接產生經濟效益的環節,對財務風險不夠重視,缺乏相應的管控目標。財務風險管控目標作為防范財務風險的基礎,企業須確保其目標科學合理,從而有效消除風險。在財務風險管理中,企業的管理目標包括確保企業的財務信息真實完整,保證企業的資金與資產安全,降低或避免財務風險帶來的損失。
2.建立財務風險分析機制
在投資風險方面,企業在發展中需要擴大廠房,購買固定資產,購買土地,開展無形資產研發等,各類活動都需要企業支出大量的資金,如果投資風險管理不完善,就會降低企業投資的成功率,甚至導致企業重大投資失敗,嚴重阻礙企業的發展。在籌資風險方面,當前大部分企業的籌資仍以銀行借款為主,這導致當銀行信貸政策或企業的金融環境發生重大改變時,企業將面臨重大風險。企業要對風險進行評估,形成風險數據庫,對各類風險進行動態分析。企業的全體員工也要重視風險管理工作的具體要求,結合企業的風險管理特點有效防范風險。
3.設立財務預警指標
第一,完善財務指標。企業的財務預警和經營管理機制相關聯,企業須全面監控各項財務指標,通過設立財務監控指標,實現對各類風險的全面收集。企業在對風險指標進行大量研究的基礎上,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財務指標,基于財務指標對財務工作中的不確定性因素進行評價,使企業的財務預警指標更具可靠性。例如A 企業在設置財務預警指標時,對不同環節的財務狀況進行分析,并對不同二級指標按照1~5分評分,以此實現對企業財務風險的預警和防范,具體指標內容見表1。

表1 A 企業財務預警指標表
第二,企業要重視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的融合,通過財務指標的預警分析,起到防范風險的作用。但財務指標是歷史數據,具有一定的滯后性,不能體現企業未來的發展態勢,因此除了企業的財務指標分析之外,企業還要對非財務指標進行分析。非財務指標包括管理層的風險偏好、企業生命周期、外部市場競爭情況等因素,通過定性分析的方式判斷企業經營過程中存在的風險。
1.改進全面預算管理
全面預算管理作為企業有效的管理機制,是企業財務內部控制工作的重點。實施全面預算管理,能夠結合企業的市場經營活動與管理規劃,構建完善的管理體系,實現對企業各項活動的分析,幫助企業實現對各項工作的控制,提高企業管理工作的規范性,促使企業各環節的工作有序開展,幫助企業實現可持續經營。
首先,企業要適當增加財務人員的數量,確保財務部門人員對預算管理進行協調,并跟蹤監督預算管理各環節的工作,促使企業的預算體系更加合理。在預算工作組織方面,企業須完善管理職責與管理要求,確保預算工作有歸口管理主體,確保預算管理的各環節都得到有效管控,并由專人針對預算執行的全過程進行動態跟蹤與監督,反饋預算執行情況,以保障企業預算工作更加高效。
其次,在編制預算時必須強調預算編制的全面性,預算編制要涉及企業各方面的內容,在充分考慮企業戰略規劃的基礎上,確保預算更加可靠,使預算管理機制更加嚴謹。在選擇預算編制方案時,須加強溝通,保障企業的預算得到有效執行。在對預算進行跟蹤考察時,要制訂完善的跟蹤規劃,對預算管理的各環節工作進行細致分析,防范預算執行的隨意性,保障預算管理機制更加高效。企業的各部門在編制預算之前,要對與預算工作相關的各環節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編制預算,使預算編制更加合理。
再次,企業在執行預算時,要落實不同崗位的具體執行要求,促使全體成員參與到預算工作中。當企業的預算管理工作存在問題時,須動態分析存在的問題,防范預算執行過程中存在盲目性導致企業的預算管理規劃不嚴謹而產生的問題。企業須對重點預算事項進行重點管理,如對重大投融資方面的工作進行重點分析,并根據預算執行分析的結果落實整改工作。
最后,完善預算考評體系。企業在執行預算工作時,要針對預算執行的情況展開分析,判斷預算是否存在重大偏差。若企業的預算發生重大偏差,則須結合預算的偏差制定有效的獎懲機制,防范偏差不斷擴大給企業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2.加強成本費用控制
企業在財務活動中,成本費用涉及的范圍較廣,若企業的成本費用管理不當,將導致企業產生不必要的支出,阻礙企業正常發展。
第一,企業須明確成本費用控制原則。企業的成本費用控制要以預算為依據,避免不必要的費用支出,增強全體成員的成本控制意識,并在成本管理過程中實現各環節相互監督與制約,保障企業各層級人員的工作要求得以落實,使企業的管理工作更加科學。企業須針對預算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建立分析機制,通過恰當的分析方式完善企業的管理流程。
第二,企業須加強對成本費用支出的管理。企業在每月初須對上一月的成本費用預算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明確當月的成本費用管理要求。企業在制訂成本費用管理規劃的基礎上,應明確不必要的成本支出,防范不必要支出給企業帶來損失,確保企業的各項支出更加合理。
1.增強企業內部人員的信息溝通意識
企業要讓全體員工認識到與財務部門溝通的重要性,財務部門的人員也要加強與其他部門溝通,通過及時的溝通,高效傳遞財務工作各環節的信息,并使財務工作更加契合企業業務實際[3]。
2.完善信息系統
企業要提高信息系統的有效性,改進數據接口。當前很多企業的信息系統之間兼容性較差,在財務與業務之間沒有建立數據接口,導致數據的傳遞效率較低。因此,企業在未來要加強數據接口建設,通過數據接口提高財務數據傳遞的及時性,從而提高數據處理效率。
為了優化企業的監督機制,須設置專門的內部審計委員會。內部審計作為檢查內部工作的機制,能夠檢查企業財務內部控制工作的情況。因此,企業要建立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由董事長領導其他部門的成員參與其中,促使內部審計工作具有獨立性與權威性。內部審計部門要及時分析財務內部控制工作存在的問題,并尋找解決方法。
財務內部控制并不能直接為企業創造利潤,但是通過優化財務內部控制體系,能夠完善企業的管理體系,幫助企業增強盈利能力。在當前時代背景下,企業要認識到財務內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通過加強財務內部控制來應對財務風險。當前企業面臨的市場環境日益復雜,企業只有認識到財務工作的隱患,并完善管理機制,才能實現健康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