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建制鎮功能演變下縣-鎮-村空間模式
——以廣東省兩縣為例

2023-03-15 08:17:02黃耀福吳昕暉
熱帶地理 2023年2期
關鍵詞:功能服務

莫 樊,黃耀福,吳昕暉,王 勁

(中山大學 a.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b.中國區域協調發展與鄉村建設研究院,廣州 510275)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新華社,2018)。縣-鎮-村體系是當前中國鄉村地區的基本行政體系與空間層級,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對縣城和鄉村的投資,縣城人均市政公用設施建設固定資產投資額從2019年的2 180元增長至2020年的2 764元(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19—2020),國家財政中關于扶貧與農村綜合改革的投資也從2019年的7 205.8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7 444 億元(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2021)。但處于縣、村之間的建制鎮并未獲得同等關注度,甚至被邊緣化了,成為資源的流出地與投資洼地。一方面,2002-2010 年全國超過1.6 萬個建制鎮被調整與撤并(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02—2010;其中2003 年數據缺失);另一方面,鎮一級的建設投資額維持在較低水平:2017-2019年建制鎮人均市政公用設施建設固定資產投資額均只有1 205 元(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17—2020),僅為縣城2019 年投資額的55.3%。鄉鎮財政收入的“空殼化”也導致鎮內學校宿舍與衛生院設施建設落后、鎮區人居環境較差(周飛舟,2006;Gu et al., 2015),出現“鎮不如村”現象,鎮逐漸成為中國城鄉建設中的薄弱環節。

實際上,在中國鄉村發展歷程中,建制鎮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從宋明至今,鎮是滿足村民日常生活需要的重要商品交易中心,具有承上啟下的商品集散與貿易批發功能。20 世紀80 年代始,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與外資的引進,鄉鎮企業蓬勃發展,吸納了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推動了自下而上的農村城市化進程。如今,中國現存的1.88萬個建制鎮鎮區容納了超過1.66億戶籍人口,占農業人口的30.1%(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19—2020;國家統計局,2013—2020),這些居民大都依托鎮獲取生產與生活所需,特別是教育、醫療和養老等基礎服務。建制鎮從傳統的商品貿易市場、為農村居民提供生產服務功能的空間,向村民兼業與獲取教育、醫療等綜合服務的重要單元轉變,綜合服務功能轉變帶來的縣-鎮-村空間關系變化亟待研究。

鄉村地區的空間模式相關研究成果豐碩。中心地理論、基層市場理論、desakota 等多種空間模式理論往往從宏觀視角把鄉村地區抽象為單一功能空間(Skinner, 1965;陸大道,1988;Ginsburg et al.,1991),以此探討城-鄉之間人口規模與空間結構之間的關系,而對于鄉鎮尺度的關注較少。因此,本文將研究尺度聚焦到建制鎮,基于2021年鄉村建設評價數據,以廣東省翁源縣與陽西縣為例,利用GIS將數據空間可視化,分析建制鎮綜合服務功能,并討論建制鎮功能轉變對縣-鎮-村空間模式的影響。以期為構建鄉村振興背景下縣-鎮-村一體化體系提供理論與實踐依據。

1 建制鎮的作用:基于文獻的分析

“鎮”作為一個空間單元,最早出現在北魏,是軍事管理單位,即“軍鎮”。宋代商品經濟逐漸活躍,鎮更多指向起源于“市”的農村商品集散地與交易場所,并在明清時期得到快速發展(傅衣凌,1964;樊樹志,1987)。鎮在歷史上的起源、演變和發展的相關研究也指出,鎮的基礎功能是市場貿易與商品集散(趙岡,1992;吳翔,2015)。

傳統縣-鎮-村體系的形成與歷史上“皇權不下縣”的政治體系直接相關(溫鐵軍,1999),縣以下的鄉土社會主要通過市民的日常活動實現自下而上的構建(陸玉麒 等,2005)。小農經濟下的市民需要依托一定距離內的市場來滿足剩余農產品交換的需求(趙岡,1992)。因此鎮作為具備市場貿易與商品集散功能的空間,是基層商品交易的中心,與村莊共同形成一套集市體系(Yang, 1945; Yang,1961)。1964年,施堅雅(Skinner, 1965)在中心地理論的基礎上提出基層市場理論,認為集鎮是基層市場-中間市場-中心市場結構的空間單元,在自然資源均勻分布的平原上,其服務范圍接近正六邊形。在市場體系里,基層集鎮作為基層市場,服務周邊約18 個村莊,為半徑約3~6 km 范圍內的村民提供農產品交換和獲取基礎勞務等功能(李郇 等,2022)。中間市場與中心市場作為區域中心,具備更高級的商品批發與集散功能,鄉鎮通過交通干道與之緊密聯系,實現商品要素的等級流動(圖1-a)。該理論在蘇北平原、長江上游等地都得到證實與修正(牛亞菲,1989;王笛,1993)。隨著市民日常生活的豐富,鎮逐步成為社會、經濟的綜合空間。但當從文化交流、廟會祭祀等功能角度出發理解鄉村空間結構時,該理論與六邊形的理論空間模式(Crissman, 1976;趙世瑜,1992)存在客觀差異,基層市場體系的社會空間解釋力有限(吳重慶,1999;劉永華,2004)。

建國后到“一五”計劃期間,國家對農村地區的農副產品實行統銷統購之余,剩余商品仍可通過定期圩市流通交易。此時鄉鎮仍作為農副產品的集散中心,發揮著聯通農戶-鄉鎮、鄉鎮-縣城(市區)的作用。1958年后,在“政社合一”的體制背景下,全國掀起撤鄉建社的浪潮。此后20年間,大部分建制鎮變為人民公社駐地,成為政治、生產、生活的服務中心。在壓縮城鎮人口的政策與“割掉資本主義的尾巴”的背景下,原依托市場繁榮起來,但未設立公社的鄉鎮被撤銷,且快速萎縮、退化為一般村。

在“以糧為綱”等政策推動下,農村處于單一經濟狀態,伴隨著“公有化”“均等化”等理念的深入,村民的市場交易需求不斷減弱,轉而集聚到公社參與集中生產與公共生活(吳康 等,2009;吳淑麗 等,2018)。由于戶籍管理與供給制度的限制,村民依賴于戶口所屬地的公社獲取生活所需,自由流動被嚴格限制(羅平漢,2016)。此時人民公社作為兼具政治、生產、生活、文化等功能的完整空間單元,建有機關辦公樓、供銷社等行政管理設施;小學、診所、集體食堂、圖書館等城市化服務設施,還有工場、倉庫等一系列生產設施。不同公社雖有工、農業生產功能上的差異,但在強調計劃與統一的背景下,在行政管理與生活服務上擁有幾乎相同且相對完整的體系(華攬洪,2006)。公社內的公共產品大多由生產隊及生產大隊供給,部分由本級公社或縣公社供給(林萬龍,2002),無差異的服務供給與完整的供給體系構建導致公社間、公社與縣之間聯系甚少。“中學不出隊,高中不出社”等口號也表明公社能提供完整的生活服務,縣-鎮-村的內部聯系和對外聯系均為封閉狀態(圖1-b)。

改革開放后,這種封閉式的空間組織得以打破。80年代中后期,隨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和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鄉鎮企業蓬勃發展。在居住、工業生產等要素不斷向城鎮集中的農村城市化過程中,長三角與珠三角等城市地區形成本地發展的“蘇南模式”,與“三來一補”的“珠江模式”(李郇,2000;張敏 等,2002)。隨著沿海地區發展模式的擴散,內陸地區也通過社隊工廠改制、引入外資等方式建設了一批勞動密集型產業。與此同時,戶籍管理的放寬使村民在鄉鎮間能自由流動以謀求生計。在“離土不離鄉,進廠不進城”的背景下,鄉鎮成為村民兼業與生活的重要載體。

此時縣-鎮-村體系因生產功能增加、交通便捷度提升而復雜化,資金、勞動力等生產要素通過生產性設施在縣-鎮-村之間快速流通,中心鎮村的節點地位與作用被強化(陸大道,1988)。以廣東省為例,據《廣東農村統計年鑒(1993)》和《廣東農村統計年鑒(2000)》(廣東農村統計年鑒編輯委員會,1992—2000,2010),1992—1999 年,珠三角以外地區的鄉鎮企業總產值從596.5 億元增長到7 033.5億元,鄉鎮企業總產值全省占比從43.4%提升至63.5%,意味著在農業主導地區,鄉鎮的生產節點作用進一步凸顯。隨著工業化程度的加深,鄉鎮工業所生產的初級工業產品,一部分在各鎮中流通進行再加工,另一部分則流向縣城或更高層級的區域市場,意味著鎮通過產品流通與縣城、大中城市間形成開放式的貿易關系(費孝通,1996)。如位于山區的羅定縣,現羅定市(縣級市),在1985 年對外出口近20 種產品,通過生產基地將服裝等商品出口至珠三角甚至國外,商品總值達3 873 萬元,占全縣外貿出口銷售額的64.6%,鄉鎮成為生產體系中聯系城市甚至國外的重要節點(羅定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1994)。而同樣位于山區的云安縣,其鄉鎮化工廠所生產的初級化工產品部分流通至其余各縣、各鎮水泥廠,進入新一輪的加工生產,鎮成為本地生產網絡中的產品流通節點(云安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等,2011)。此時,每一個鄉鎮作為生產中心與其他鎮、縣產生差異化的協作聯系,縣-鎮-村之間形成以鄉鎮為次級中心的網絡體系(Bourne et al., 1978;羅雅麗 等,2015)(圖1-c)。總體而言,建制鎮的功能與空間模式的轉變可以總結為以下過程(表1)。

圖1 縣-鎮-村空間模式歷史演變Fig.1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county-town-village spatial pattern

表1 建制鎮功能演變的驅動機制、空間模式轉變Table 1 Summary of the driving mechanism, spatial pattern transformation of the functional evolution of the town

進入21世紀,經濟危機、勞動人口外流和財稅制改革等因素促使鄉鎮企業改制并走向衰落(湯鵬主,2013)。1978—1999 年,鄉鎮企業產值占全國工業總產值的比重一度從12.14%增長到79.69%(李先軍 等,2021);但至2012 年,占比下降為64.6%(國家統計局,2013;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鄉鎮企業局,2013),建制鎮在全國生產網絡中的地位逐步減弱。農業稅取消后,建制鎮的財政收入進一步減少,在經濟發展與空間建設方面均陷入困境。隨著城市化程度的加深,縣-鎮-村體系的生產功能整體減弱,如廣東省縣域的第二產業增加值占全省第二產業增加值的比重從2010 年的11.74%進一步下降到2020年的9.82%(廣東省統計局,2011—2021;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2011—2021)。

2016年,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推動優質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資源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鎮配置。《2019 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提出要強化小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補短板,提高服務鎮區居民和周邊農村的能力。政府逐漸增加對農村地區公共服務的財政支出,縣-鎮-村體系在相關政策支持下向綜合服務功能體系轉變,建制鎮在其中擔任向農村居民提供基礎服務的角色。2010—2019年,建制鎮的義務教育階段校舍面積占全國比例從37.2%提升至40.6%,固定資產總值全國占比從37.4%提升至38.7%(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發展規劃司,2011—2020);2015—2020 年,鄉鎮衛生院所服務的人次從8.7億增長至11 億,平均每院收入從619.3萬增長至974.5萬元,其中來自政府及上級財政的收入占比從45.3%上升至48.4%(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21)。

回顧建制鎮的功能演變可以發現,無論是自下而上形成的交易市場,還是因政治或經濟體制所需而轉變為生產、生活服務的重要空間,建制鎮始終是農村地區的區域中心,滿足一定半徑內村民的生活所需。近期建制鎮相關研究大多基于規模與經濟、生產功能等角度探討建制鎮的功能與縣城、村莊間的聯系與鎮村空間布局的優化(Long, 2014;毛田穎 等,2019;曾鵬 等,2021),或從規模等級、網絡互聯的角度整體考察縣域城鄉體系(Hou et al., 2015; Cui, 2022),對在建制鎮服務功能轉變背景下的縣-鎮-村空間模式變化關注不足。在當前新型城鎮化的背景下,建制鎮作為城市延伸向農村地區的公共服務的重要載體(陳易 等,2021),是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中的重要一環。因此從公共服務功能角度探究建制鎮如何服務農村地區,以及縣-鎮-村的空間關系是必要的。

2 研究對象、數據來源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選取廣東省翁源縣和陽西縣共16個建制鎮作為研究區域(圖2)。廣東省的建制鎮擁有悠久的農業生產歷史,在計劃經濟時期通過圩市、人民公社等形式發揮服務作用,當前也依舊保留著重要的農業生產服務功能。同時,廣東省地處改革開放前沿,省內建制鎮功能的演變深受全球化和市場化的影響,并在農村城市化的過程中成為工業生產與村民兼業的聚集地,其功能從傳統到現代的演變在全國鄉鎮中具有典型性。

圖2 研究對象區位Fig.2 Location of research subjects

廣東省農業縣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山區、丘陵與沿海為主,翁源縣和陽西縣分別位于粵北山區與粵西沿海地區,既能代表省內不同地貌特征的縣域,也能較全面反映農業主導地區的建制鎮發展情況。其中,翁源縣位于廣東省北部,下轄8 個建制鎮,2020 年全縣常住人口32.2 萬人,縣域面積為2 175 km2,山地面積占全縣80%,是典型的山區縣;陽西縣位于廣東省西南部沿海,下轄8個建制鎮,2020年全縣常住人口43.4 萬人,縣域面積達1 435.18 km2,大體可分為沿海地帶和山區地帶兩大部分。

2.2 數據來源與方法

數據均來自2021 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全國27 省81 個縣開展的鄉村建設評價工作的實地調研與村民調查問卷,包括個人/家庭基本情況、農業生產、公共服務供給、農房與配套設施、村莊人居環境、村莊治理6部分。調查以線下調研和線上網絡問卷相結合的形式,共收回有效村民調查問卷2 127份。將子女就讀、家庭購房等問題為空值的問卷進行剔除,最終得到有效問卷1 974 份,其中翁源縣815份,陽西縣1 159份。

選取問卷中與建制鎮相關的14道題目進行統計分析,包含教育、就醫、養老與購物4個方面;并通過空間可視化,反映村民的選擇在空間上的特征,以探討當前縣-鎮-村空間結構與建制鎮的作用。

3 建制鎮功能與空間模式的演變

3.1 建制鎮功能的現代化演變

通過歷史數據對比發現(表2),2000年前,兩縣建制鎮在縣-鎮-村生產網絡上節點作用非常明顯。1992—2000年,陽西縣鄉鎮工業生產總值占全縣比例從29.96%增長至59.67%;與此同時,2000年的陽西縣城工業生產總值占全縣比例僅為16.48%,遠低于鄉鎮工業生產總值。1992年,翁源縣鄉鎮工業生產總值占全縣比例為31.12%,也顯著高于1988 年時翁源縣城的工業生產總值占比(3.20%)。進入21世紀后,兩縣建制鎮的鄉鎮工業生產總值占全縣比例開始下降,同時縣城工業生產總值在縣域中的占比逐步提升:陽西縣的縣城工業生產總值占比在2000—2021 年從16.48%上升至29.71%;翁源縣的縣城工業生產總值則從1988 年的3.20%提升至2016 年的19.83%。縣域內,生產功能開始往縣城集中,建制鎮在縣域生產體系中的地位逐漸減弱。

表2 廣東兩縣生產情況Table 2 Production statistics of Wengyuan and Yangxi counties in Guangdong

數據顯示,盡管當前廣東省內的建制鎮工業生產功能逐步衰退,2021 年的實地調研發現,目前建制鎮仍吸收了約占被調查總數1/3 的農村勞動力,以在機關事業單位、企業、工廠上班與經商為主。

2021年鄉村建設評價中,兩縣的數據顯示,建制鎮平均承擔了62.41%和66.30%村民子女的義務教育需求與54.53%村民的基礎疾病就診需求,是基礎公共服務的基本空間單元,承載著超半數村民的生活需求。此外,建制鎮還承擔著部分養老功能。當前,除居家養老這種主要形式外,還有約41.03%的村民選擇前往鄉鎮養老院、敬老院、養老服務中心等獲取養老服務(表3)。隨著老齡化加劇,無人照料、自理能力弱的老年人數量不斷增加,到就近的建制鎮獲取養老服務將成為村民的主要選擇。當前建制鎮作為村民兼業與生活的主要地點,公共服務功能正不斷增強,在教育、醫療、養老方面發揮著突出的基礎作用。

市場交易功能是建制鎮的傳統功能,當前鎮區仍通過定期圩市發揮農產品交易、社會交往的作用;與此同時,村民需求頻率與質量的提升促使鎮區也出現百貨商鋪、農貿市場等多種形式的現代化商業服務設施。當前,兩縣建制鎮均建有農貿市場、超市、零售商鋪、商城等商業設施,平均滿足65.82%村民的購物需求。但隨著網絡的普及與對現代化生活的向往,有4.29%的村民認為鎮區的商業設施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表4),擁有更高等級商業設施的縣城成為購物的主要目的地。

表4 廣東省兩縣村民鎮區商業滿意度Table 4 Villagers' satisfaction with town business in Wengyuan and Yangxi counties of Guangdong Province %

總體上,建制鎮正轉變為綜合化、復雜化的服務空間,是滿足村民日常商業購物、義務教育、基礎醫療等服務的主要單元。新時代背景下,村民生活需求的變化,以及服務地選擇的差異化使縣-鎮-村之間的居民流動規律發生改變,由此帶來新的空間結構模式。

3.2 教育功能視角下的空間模式

當前教育成為推動縣域新型城鎮化的重要驅動力(張歡 等,2021)。教育作為每個農村兒童均需要獲取的公共服務,需求頻次高,持續時間長,如義務教育階段長達9年。在分散化的農村地區,到鄉鎮就讀小學與初中成為普通農村家庭對子女教育成本投入與收益綜合考量后的較優選擇。2020 年,兩縣0~14歲人口平均占比為23.1%(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2021),對于教育的需求較為突出。鄉鎮教育設施普遍覆蓋面較好,在廣東省2個樣本縣的16個建制鎮均建有至少1所幼兒園、1所完全小學(鎮中心小學)與1所初級中學,平均承擔了5~6成的村民子女就讀幼兒園、小學與初中的需求(見表3)。許多村級小學由于就讀學生數有限,只保留了1—3年級建制,這進一步促進村內生源流向具有1—6 年級全建制的鎮中心小學。其中翁源縣的建制鎮教育服務功能尤為突出,承擔了7成村民子女的幼兒園、小學、初中的教育需求;陽西縣則承擔了約半數的農村學生就讀需求。在高中就讀方面,兩縣建制鎮承擔的村民子女高中就讀需求均不超過3成,其中在陽西縣鄉鎮高中就讀的村民子女比例僅11.90%;一方面是由于建制鎮內高中就讀人數難以滿足設立門檻,不少鎮內并不會單獨設立高中;另一方面村民對于高中教育質量要求更高,縣城甚至鄰縣教學配套完善的高中成為首選。總體而言,以鎮為單元配給的幼兒園、小學與初中設施提供學前教育與義務教育的保障,建制鎮成為基礎教育的重要供給單元。

教育功能影響的是以適齡兒童為核心的家庭人口的日常流動,超半數村民每日往返于服務地與居住地之間,在服務質量、時間成本等因素影響下,兩縣所呈現的仍是傳統的中心地結構(圖3)。村內兒童就讀規模縮小,進一步導致村莊的教育功能減弱,而建制鎮作為基礎教育服務單元的地位不斷上升。伴隨鄉村地區交通條件的日益改善,以鎮區為核心的30 min 生活圈基本能覆蓋鎮域范圍內的村莊。翁源縣作為山區縣,村莊到縣城的交通時間多在40 min 以上,但村莊與鎮區的交通便利性較高,一般在20 min內可達,故從幼兒園、小學等聯系上看,呈現典型的縣城-建制鎮-村莊居民點三級中心地結構。而陽西縣作為平原縣,各村到縣城的交通便利性顯著高于翁源縣,有很多農村家庭選擇到縣城就讀幼兒園、小學等,因此在空間結構上保留三級結構的同時,縣城的中心性更強。在初中教育階段,由于往返頻率下降,教育設施配置完備與教學質量良好的縣城成為村民的重要選擇之一,縣城這一等級的中心地作用顯著增強。

圖3 翁源縣與陽西縣教育服務選擇的縣-鎮-村空間結構Fig.3 Spatial structure of educational services in Wengyuan and Yangxi counties

3.3 醫療功能視角下的空間模式

以縣-鎮-村為單元所構建起的醫療體系是農村居民健康的重要保障。對于常見病、慢性病等基礎疾病的就診,在村級衛生站藥物儲備不足、縣城醫院距離過遠等現實條件的制約下,村民在具有較高頻率就醫或定期取藥的需求時,往往選擇前往可達性更高的建制鎮。當前廣東省兩縣的建制鎮的鄉鎮衛生院承擔著54.53%的周邊村民小病的就診需求,提供感冒、發燒、腹瀉等常見病或風濕等地區性疾病的醫治;其中翁源縣與陽西縣分別有50.37%和58.69%的村民到鄉鎮衛生院治療小病。部分鄉鎮衛生院還與縣外醫院結對開展遠程醫療,以提升建制鎮的醫療服務能力。但在大病就診時,縣城或省市醫院成為村民的主要選擇地,僅13.78%的村民會前往鄉鎮衛生院醫治(見表3)。鄉鎮衛生院由于就診便利成為村民基礎疾病就診的首選地,與村衛生室共同構成基礎醫療保障體系,但其設施配置與服務能力無法與縣城醫院相比。

醫療服務的需求頻次顯著低于教育,村民無需長期往返于醫療機構與居住地之間,交通成本的制約較小,更關注服務質量與設施的完善程度。因此,村民的選擇呈現以縣城為中心的空間結構(圖4),且地形不同帶來的結構差異并不明顯。村莊作為最小的行政單位,在醫療設施投入以及醫師配置上都難以滿足村民的需求;而鎮衛生院配置有B超、X光、檢驗科等基礎醫療設施,能為農村地區提供基礎的醫療保障,是村民在可接受的時間范圍內的最優選擇。縣城作為縣域內最高等級的行政建制,醫院建設投資、醫療設施配置完備程度與醫療水平等都顯著優于村鎮。為了享受更高水平的醫療服務,以及在大病就診時,縣城毋庸置疑成為村民的優先選擇。

圖4 翁源縣(a)與陽西縣(b)醫療服務選擇的縣-鎮-村空間結構Fig.4 Spatial structure of medical treatment services in Wengyuan(a) and Yangxi(b) counties

3.4 建制鎮功能演變后的縣-鎮-村空間結構

將村民居住地與教育、就診服務選擇地間的聯系疊加后發現,受地形影響,翁源縣與陽西縣的縣-鎮-村間形成不同強度的聯系和空間模式。翁源縣山地崎嶇,江尾鎮、壩仔鎮與縣城交通聯系便捷,被縣城服務所輻射,在被調查的村民中平均每鎮有75人次直接前往縣城獲取服務。縣域西部的官渡鎮等5鎮與縣城之間被連片的山脈阻隔,在與縣城溝通不便的情況下,形成以建制鎮為單元的小區域服務網絡,平均每鎮有超過130人次依托建制鎮獲取公共服務,而前往縣城的平均人次僅為26 人/鎮。有所不同的是,陽西縣地勢相對平坦,45 min車程內能從縣城到達各個鎮區,縣城的中心地位被進一步強化,平均每鎮有超過90人次前往縣城獲取各項服務。其中,儒洞鎮、沙扒鎮與溪頭鎮與縣城之間的聯系更為密切(圖5)。

圖5 翁源縣(a)與陽西縣(b)的縣-鎮-村空間結構Fig.5 Spatial structure of Wengyuan (a) and Yanxi Counties (b)

以山地丘陵為主的地區,由于地形阻隔、交通不便等要素的影響,限制了村民對公共服務的選擇,距離更近、基本服務較為齊全的建制鎮成為村民的首選地,僅有少數村民因需求水平高或者離縣城距離近等而選擇直接前往縣城,故山區縣內公共服務的中心地等級更為明顯。以平原為主的地區,縣鎮村之間交通聯系更為便捷,村民服務需求種類與層次成為主要的影響要素,因此綜合服務能力更強的縣城成為首選地,縣城中心性更強,輻射范圍也更廣,而建制鎮成為縣城服務的補充單元。

綜上所述,當前建制鎮功能正不斷復雜化,且以公共服務功能增加為主,受地形、交通成本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建制鎮是周邊村莊基礎服務的基本單元,以義務教育、基礎醫療等保障性公共服務為主;但縣城仍是縣域服務核心,配置高等級、現代化的綜合服務;不同類型或功能的服務配置共同形成縣城-建制鎮-村莊的等級結構。相比過往的縣-鎮-村體系,當前村民會根據交通成本、服務質量等需求自由地選擇不同的服務地點,在縣鎮村之間形成自由流動的空間格局,整體呈現為村民流動網絡化的空間結構。設施等級化與村民流動網絡化共同形成“等級+網絡”的縣-鎮-村體系(圖6-d)。

圖6 縣-鎮-村空間結構的變化(a.市場中心化結構;b.封閉式服務結構;c.生產網絡化結構;d.“等級+網絡”服務結構)Fig.6 Changes of county-town-village spatial structure (a.market-centric structure; b.closed service structure;c.production network structure; d." hierarchical and open network " service structure)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本文從鄉鎮的尺度出發,基于文獻的時間序列進行梳理與實證來探索城鄉空間結構的動態變化;進一步通過數據的對比發現,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與村民對于美好生活的日益向往,建制鎮從傳統的單一市場功能、工業生產功能向綜合服務功能轉變,呈現復雜化、綜合化的趨勢。十九大以來,在“把鄉鎮建成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新華社,2020)的政策導向下,建制鎮再度成為提供綜合服務功能的重要節點,在日常購物、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基礎醫療等日常服務功能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縣-鎮-村空間結構也從市場功能主導的中心地結構、人民公社下封閉式的服務結構、改革開放后以生產功能為核心的網絡化結構,轉向新時期下以公共服務功能、市場交易功能為主的“等級+網絡”結構。

當前,縣-鎮-村的服務功能等級序列仍然存在。村莊作為村民日常生產生活的基本空間,以農業生產、居住功能為主,輔以教學點、衛生站等服務能力較低的基礎設施。而建制鎮作為城市公共服務向鄉村延伸的重要空間(陳易 等,2021),成為提供義務教育、小病就診等基礎服務的基本單元;同時建制鎮與縣城聯系密切,鎮內居民常常選擇往上一層級獲取更多服務。縣城作為輻射縣域的服務中心,在基礎服務外,還為村民提供品質較高的現代化服務,在就醫、購房等非日常服務功能方面發揮重要的中心作用。

另外,道路設施完善與交通方式的改變,使得村民流動更為便捷,能根據所需自由選擇到縣城、鄰鎮享受高品質服務,也可以選擇在本鎮滿足需求,進而形成網絡體系。網絡中,縣城仍是核心,建制鎮則是連接城鄉的重要節點,承擔著鎮域范圍內村民的日常服務供給,同時保持與縣城的密切交流聯系;而當城鄉交流受交通、地形等阻礙時,建制鎮服務農村地區的作用會更加突出,甚至會成為局部區域的服務中心。

此外,本文尚且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由于鄉村建設評價是以選取樣本的方式進行,導致收集的問卷并不能實現縣域全覆蓋,未來有待擴充樣本數量且增加時間序列的數據收集,進一步觀察研究空間結構的變化;二是空間可視化下,部分村民居住在鎮區且滿足教育等需求地也在鎮區,在空間上位置重合或距離過近導致無法顯示,未來考慮增加數據圖表進行補充說明。

4.2 建議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化實施,建制鎮成為聯系城鄉的關鍵節點,本文的研究也表明了鎮既是鄉村服務的基本單元也與縣城或城市之間產生重要聯

系,在基礎教育、醫療等生活服務發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針對建制鎮建設提出以下政策建議:1)以完整鎮區建設推動建制鎮的公共服務配置完善。建制鎮作為農村地區服務的中心,通過完善道路交通、公共服務設施系統和市政設施網絡,為鎮村服務體系的形成提供空間支撐。2)不同類型的服務功能應根據村民實際需求采取不同方式配置。對于購物、教育等獲取頻率較高的功能,需要強化縣-鎮-村的等級結構,滿足村民用較低的成本獲取相應品質服務的需求;而對于就醫、養老等明顯具有品質化要求的功能,則宜采取集中化的形式配置。3)以縣域為單元,根據各鎮基礎條件統籌資源配置。各類設施應按建制鎮的區位和作用,采用不同的配置標準。靠近城市化地區的建制鎮在必要設施配置齊全的基礎上,可充分利用縣城或城市的輻射能力,減少過于城市化的設施建設;與縣城交通相對不便的區域,則需進一步提高建制鎮的服務水平,并通過增加城市化設施的方式打造區域服務中心。

猜你喜歡
功能服務
也談詩的“功能”
中華詩詞(2022年6期)2022-12-31 06:41:24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今日農業(2019年14期)2019-09-18 01:21:54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今日農業(2019年12期)2019-08-15 00:56:32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今日農業(2019年10期)2019-01-04 04:28:15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今日農業(2019年15期)2019-01-03 12:11:33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今日農業(2019年16期)2019-01-03 11:39:20
招行30年:從“滿意服務”到“感動服務”
商周刊(2017年9期)2017-08-22 02:57:56
關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幾點思考
懷孕了,凝血功能怎么變?
媽媽寶寶(2017年2期)2017-02-21 01:21:24
“簡直”和“幾乎”的表達功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优播 | 香蕉网久久| 免费看a毛片| 99热这里只有精品5| 国内自拍久第一页| 午夜欧美理论2019理论| 美女高潮全身流白浆福利区| 免费无遮挡AV|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在线 | 无码一区中文字幕| 欧美不卡视频一区发布| 免费va国产在线观看| 女同久久精品国产99国| 女同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影院八|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播放| 熟妇无码人妻| 日韩无码视频网站| 国产手机在线小视频免费观看| 尤物视频一区| 中文一区二区视频| 99色亚洲国产精品11p| 99re精彩视频|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亚洲| 国产v欧美v日韩v综合精品| 欧洲日本亚洲中文字幕| 97视频精品全国在线观看|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中文 |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激情| 99国产精品国产| 一级看片免费视频| 97青草最新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久线在线观看| 亚洲大尺码专区影院| 欧美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 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中国成人在线视频| av天堂最新版在线| 亚洲婷婷丁香| 国产女人在线| 欧美日韩高清在线|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玛| 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va另类在线播放| 91视频精品|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免费| 亚洲男人的天堂视频| 露脸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 久久情精品国产品免费| 日韩免费中文字幕|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你懂的| 久爱午夜精品免费视频| 在线免费亚洲无码视频| 精品国产aⅴ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另类日本|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五级| 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成人精品亚洲| 喷潮白浆直流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不卡 | 亚洲色图欧美在线| 国产精品所毛片视频| 青草精品视频| 欧美日韩精品在线播放|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日韩专区 | 日韩免费成人| 国产免费高清无需播放器| 欧美在线黄| 亚洲系列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99久久99这里只有免费的精品| 日韩在线中文|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翘臀在线看纯欲|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99久久夜夜嗨| 久久国产V一级毛多内射| 国产又爽又黄无遮挡免费观看 | 亚洲综合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