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
外婆有個小菜園,面積不太大,卻承載著我童年所有的快樂。
北方春天到來的時候,寒冷還未消散,時不時的還會有寒流襲來,飄點兒小雪也很常見,待土地剛剛松動,外婆就開始忙了。她在小園陽光充足的地方,選一塊地,用竹竿和塑料布扣一個小拱棚,等待半個月左右,溫度升高,棚里的泥土就松軟了,與此同時,為了能夠提前吃到小菜,外婆開始在室內培育小苗。
外婆買來大約有100個營養袋,我會幫忙在每個袋里放些土,擺成幾排,把準備好的黃瓜籽、辣椒籽、窩瓜籽、角瓜籽、白菜籽等等放進營養袋里,每個袋里放兩粒種子備用發芽,再澆些水。雖然弄得雙手都是泥土,也很開心,自己是外婆眼里的小大人,什么都能幫忙呢!等到小苗長到四五片葉子的時候,外面的天氣也暖和了,把小苗移到棚里,白天適當通風,太陽下山就將棚子蓋好,保證溫度。在外婆的精心照料下,各種菜苗長勢喜人,此時的北方,看見綠色的秧苗,著實讓人心生歡喜。
暖棚里最先成熟的蔬菜要數蘸醬菜里的“三劍客”——小白菜、小青蔥和香菜了,配上外婆做的雞蛋醬,那真是一絕!等到各種火鍋菜陸續成熟后,天氣就暖和許多了,所有的菜苗已經能夠適應外面的溫度了,外婆會把拱棚撤掉,留好竹竿明年再用。此時辣椒、窩瓜、黃瓜、角瓜的秧苗已經足夠大了,外婆會把這些秧苗按照高矮順序排列栽培,小園頓時井然有序。我最喜歡的角瓜成熟得比較早,角瓜的秧長得特好看,葉子肥肥大大、翠綠翠綠的,像個大蒲扇,金黃的大花朵嵌在里面,看著就喜歡,要不是有扎人的小刺,真想一把抱在懷里啊!剛結果的小角瓜,輕易不要用手觸碰,因為很容易化掉。可等到長大了,它胖乎乎的,像娃娃的小枕頭,可愛極了,讓人又舍不得吃了。
每到周末,我都會迫不及待地去外婆家住一晚,看看外婆可愛的小菜園,它總是給我帶來很大的驚喜。小園里遠遠地就能看見那一架黃瓜,黃花綠葉煞是顯眼,下午不要摘,最好是一大早,趁著太陽還沒睡醒,去黃瓜架里揪一根頂花帶刺的黃瓜,不要洗,伴著露珠,直接放入口里,那清香的味道直抵心田,讓你以為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水果了。
我的暑期大多都是在外婆家度過的,外婆說最喜歡我圍著她身前身后地轉——不暈!我總是喜歡挎著小筐去拔草、去摘菜,體驗收獲的喜悅。外婆小園里有棵海棠樹,盛夏熱氣正盛時,躺在樹下的搖椅上,抱半個西瓜開吃,想想都很美味。那個西瓜,最好用汪曾祺老先生的辦法:西瓜以繩絡懸于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聲,涼氣四溢,連眼睛都是涼的。再有只小黃貓趴在腳邊,靜靜地陪伴,聽風兒吹過樹梢愜意地作響,知了的聲聲鳴叫,遠處的蛙鳴時來伴奏,空氣中夾雜著西瓜的甜味,海棠果的澀味,涌入鼻腔,直達心底,你會感覺所有的憂愁和煩惱都與這個夏天無關。
立秋以后,就是白菜和蘿卜的天下了,外婆種的白菜和蘿卜都分兩個品種。一種白菜是幫子多的,適合腌制酸菜;一種白菜是綠葉多的包心菜,適合冬儲炒著吃,還可以捧飯包。蘿卜一種果實是綠色的,可以用來燉肉、做餃子餡等等;一種果實是紅色的,人稱“心里美”,味道甜絲絲的,可以做涼菜,放點兒糖和香醋,是款待客人的上品。別看外婆識字不多,可對每個節氣都了如指掌,她會記得哪天栽蒜、種蔥、種土豆,哪天種二茬白菜和水黃瓜,過早和過晚都不好,太早了腌水黃瓜會爛,太晚了白菜心包不實,交叉種菜,保證菜新鮮,供給不間斷,還不浪費土地……看吧,外婆懂得的知識真不少呢!
在我們東北,冬天都有儲菜的習慣,土豆、蘿卜、白菜、大蔥都是必需品,如果誰家不儲菜,大家會覺得:嗯,他家不是地道的過日子人家呢!外婆會把整個冬天需要的菜備好,土豆放入地窖,蘿卜用袋子封好,閑暇時間,靜靜地望著窗外被白雪覆蓋的小菜園,沉浸在瑞雪兆豐年的喜悅里。
外婆今年已經70多歲了,但是精氣神十足,經常在小園里忙忙碌碌,有時我就很奇怪,我問外婆:“現在生活條件這么好,需要啥就買點兒唄,干嗎讓自己這么累啊?”外婆告訴我:“經歷過缺吃少穿的年代,忘不了當時的日子有多清苦,現在條件好了,也不能懈怠,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做點兒什么,心里面踏實。”外婆總是告訴我:學習和種菜都是一樣的,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有付出就會有收獲。
在外婆眼里,這個小菜園更像她另外一個孩子,從播下種子那一刻,就獲得了許多快樂,那里面有期待、有驚喜、有美好。看著左鄰右舍的好姐妹和她一起分享勞動成果,更是幸福滿滿。
外婆和她的小菜園,似乎都有種魔力,讓人忍不住親近,我想,那是因為有愛,滿眼有愛的外婆,種出來的每種蔬菜都愛意深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