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童
磕一枚雞蛋,給散開的蛋花敷上煎至金黃的薄餅,待微焦的火腿片溢出肉香時連同土豆絲一起盛出,最后再淋上番茄沙拉醬。這是提到手抓餅時,浮現在我眼前的最鮮艷畫面。
初識手抓餅是在兒時公園的小巷里。記憶中我倚在媽媽自行車的后座,為眼前的煙火氣興奮不已。那幾年媽媽工作特別忙,但總會在周末帶我去公園玩。生龍活虎的小孩子最是鬧騰,幾小時跑下來我早已大汗淋漓,還吵著要買路邊的小白兔。但媽媽總有用不完的耐心,會溫柔地拉住我,擦去額頭的汗珠,然后載著我進入不遠處的小巷。
小巷的盡頭有一家手抓餅小攤,每次過去時都圍著一圈人。美食和人氣是致命的吸引力,足以讓我把各類萌寵通通忘記。小攤的菜品不多,但樣樣精致。里脊肉和生菜的搭配最暢銷,我卻偏偏對火腿片夾土豆絲情有獨鐘。前排的顧客一離開,我就火速擠到圍欄旁,看老板娘嫻熟地烙上事先揉好的面餅,夾上厚度和硬幣差不多的火腿片,再相繼煎上雞蛋和土豆絲。鐵板上熱氣升騰,我的心火也燒得旺盛,盼她再快一點。
待終于拿到手抓餅,媽媽總笑著叮囑我慢點吃。那時她眉眼彎彎,是我眼中最美的女士。離開小巷時,餅涼得剛合適。一口咬下去,火腿的軟裹著土豆絲的脆,相得益彰的美味迅速在嘴里散開,再飄到周圍空氣里,媽媽和我都變得香香的。
后來我年歲漸長,不再滿足于公園里單調的嬉鬧,周末形影不離的對象也變成了閨蜜。而媽媽的事業日益穩定,有了更多精力操持我的生活,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嚴格把控飲食健康。我不習慣她的新變化,更不理解被限制購買手抓餅的原因。于是我學會了陽奉陰違,隔三岔五出沒在小攤附近。
媽媽鐵了心要我“改邪歸正”,不僅大肆克扣我的零花錢,自己還烙起了餅,堅持要制作“家庭安心美食”。顯然她高估了自己,做出來的面皮硬得不行,嚼起來一股夾生味。土豆絲也經常烤焦,黑乎乎地蔫成一團。每次看到這樣的場景,我都會因為媽媽的逞能和霸道而窩火。
手抓餅的模樣不復當年,我們之間的溫情也是如此嗎?
轉機來自于冬日的傍晚。那天我剛從輔導班回家,正覺饑寒交迫,轉過身就看見媽媽端著餅走向餐桌。我以為這又是一次對味蕾的折磨,沒想到在勉為其難咬下第一口時就體味到了久違的濃香,細品下去,外酥里嫩,拉絲爽口。是熟悉的味道!恍惚間我好像回到了兒時奔跑的街巷,回到和媽媽親密無間的時光。
發現我吃得很滿意,媽媽會心一笑,眼角牽扯出的幾抹魚尾紋帶我潛入回憶的汪洋。當天晚上我們聊了很多,那是幾個月以來我第一次向媽媽敞開心扉。
幾天后,我偶然在廚房角落發現了一張寫滿原料配比的便利貼,頂部有一行小字:“老板娘說中途補油能讓餅更軟,記得嘗試。”原來是去手抓餅小攤取經了,意識到媽媽做出的努力,我的鼻頭一陣發酸。
手抓餅飄香,從童年一直漫到青春。我慶幸自己常與美味相伴,更感謝媽媽總能將美食送到我的身邊。一張小小的面餅,見證了母女相處的最美時光,更凝聚著媽媽對我的呵護與關心。
一口濃香,一口深情,我愛手抓餅,我愛我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