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顧曉卿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市十六屆人大及其常委會履職的起步之年。常委會主要領導在調研法制委、常委會法工委時提出要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緊跟中央和市委決策部署,緊貼人民群眾美好生活對法治建設的呼聲和期盼,緊扣上海超大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出的法治需求開展立法,以高質量立法來助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高效能治理。科學合理編制立法計劃是提高立法工作質量的源頭和基礎。根據常委會黨組的要求和部署,常委會法工委于2022年9月啟動了2023年度立法計劃編制工作,通過與各專門委員會及其他各有關方面的通力合作,廣泛征集需求,深入開展論證,多方聽取意見,積極推進相關工作。2023年2月21日,第十六屆市人大常委會第一次主任會議通過了市人大常委會2023年度立法計劃。
為科學編制立法計劃,體現“增強立法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時效性”的要求,更好引領、服務和保障本市改革開放和創新服務大局,根據《上海市制定地方性法規條例》的規定和常委會黨組要求,常委會法工委會同相關委員會進一步完善編制工作,著力發揮人大主導作用,主要體現以下特點。
堅持黨的領導。常委會黨組三次聽取計劃編制工作專題報告,多次專題研究并指導編制工作;根據中央和市委決策部署,主動協調、積極推進、優先安排相關項目進入計劃,并按照立法工作重大事項向市委請示報告的規定,向市委報告立法計劃草案。
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堅持民主立法、開門立法,通過網絡媒體和書面方式向社會公眾和各區人大、基層立法聯系點征集建議項目。共收到37家單位申報的62件立法建議項目(浦東新區法規16件),其中申報正式項目49件、預備項目4件、調研項目9件。此外,還收到兩家區人大常委會提出的5件建議項目(徐匯區人大4件、閔行區人大1件),7家基層立法聯系點提出的22件建議項目(浦東新區法規4件)。
發揮主導作用。貫徹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的要求,從落實好中央和市委的決策部署出發,加強組織協調,主導推動相關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立法項目補充列入立法計劃,常委會分管領導多次召開協調會、座談會布局重點領域立法項目,協調推動立法項目落實。此外,在充分溝通協調的基礎上,常委會法工委匯總形成了2023年度立法項目初步安排,為均衡合理安排好立法項目上會時間打好基礎。
加強各方協同。在遴選過程中充分尊重和認真吸納各方面的意見,相關專門委員會、常委會法工委會同市司法局分別圍繞監察司法、財政經濟、農業農村、社會建設、城建環保、教科文衛以及浦東新區法規等領域召開了多場立項聯合論證會,并邀請部分市人大代表和立法專家參加。
立法計劃編制總體上從三個維度謀劃布局:一是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有關工作要求做好相關法治保障;二是根據國家法律、行政法規立改廢釋做好地方立法的銜接配套落實;三是圍繞上海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出的法治需求開展相關法治保障。
經過廣泛向社會各方、本市各有關單位征集立項建議,認真開展立法項目必要性、可行性、成熟度方面的研究論證,初步形成的立法計劃草案共包括53件立法項目,分為四類:第一類是繼續審議的法規1件,第二類是正式項目30件,第三類是預備項目11件,第四類是重點調研項目11件。
30件正式項目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體現“緊跟、緊貼、緊扣”要求,立法必要性較強,相關專門委員會、常委會法工委以及市司法局的論證意見比較一致,共識度較高。具體包括:一是圍繞中央和市委重大戰略部署以及本市“十四五”規劃重點任務,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面的立法項目。如,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條例(暫定名)、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修改)、科學技術進步條例(修改)、深化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條例(暫定名,立新廢舊)、深化國際貿易中心建設條例(暫定名,立新廢舊)、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范區高質量發展條例(暫定名)、推進國際商事仲裁中心建設條例(暫定名)、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條例(暫定名)。二是圍繞貫徹落實“人民城市建設”重要理念,著力創造高品質生活,推進惠民方面的立法項目。如,人民城市建設和治理若干規定(暫定名)、愛國衛生和健康促進條例(暫定名)、國際交往語言環境建設條例(暫定名)、體育發展條例(暫定名)、無廢城市建設條例(暫定名)、土壤污染防治條例(暫定名)。三是圍繞把握超大城市特點和規律,實現高效能治理,促進治理現代化方面的立法項目。如,促進城市數字化轉型條例(暫定名)、行業協會條例(暫定名,立新廢舊)以及圍繞本市城市安全和安全生產需要進行打包修改的立法項目。四是圍繞維護國家法治統一,做好銜接配套落實國家法律方面的立法項目。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修改)、野生動物保護條例(暫定名)、種子條例(暫定名)、制定地方性法規條例(修改)以及圍繞維護國家法治統一,根據國家法律立改廢釋需要對本市地方性法規進行打包修改的立法項目。五是圍繞建立支持浦東“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相適應的法治保障體系,抓好體現先行先試要求的浦東新區法規相關立法項目。如,浦東新區實行最嚴格生態環境保護制度若干規定(暫定名)、浦東新區促進資產管理中心建設若干規定(暫定名)、浦東新區標準化創新發展若干規定(暫定名)、浦東新區促進綠色新能源發展若干規定(暫定名)、浦東新區促進融資租賃發展若干規定(暫定名)、浦東新區培育數據要素市場若干規定(暫定名)、浦東新區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若干規定(暫定名)、浦東新區促進社會組織發展若干規定(暫定名)。
11件預備項目,具體包括:制定項目9件,分別為弘揚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條例(暫定名)、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飲用水水源協同保護若干規定(暫定名)、糧食安全保障條例(暫定名)、農貿市場規劃建設和管理條例(暫定名)、公共圖書館條例(暫定名)、綠色建筑條例(暫定名,立新廢舊)、反走私綜合治理條例(暫定名)、浦東新區促進新型貿易發展若干規定(暫定名)、浦東新區健全商事爭端解決機制若干規定(暫定名);修改項目2件,分別為終身教育條例(修改)、出租汽車管理條例(修改)。以上11件項目的立法條件雖然相對成熟,但需要進一步加強調研論證,待條件成熟后可以適時提交常委會會議初審。
立法計劃草案中初步安排了制定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保障的相關條例,關于市人民政府重大決策出臺前向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的決定,法律援助條例,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條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促進條例,都市現代農業發展條例,醫療保障條例,退役軍人保障條例,家庭教育條例,浦東新區促進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規定,修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辦法等11件重點調研項目,這些項目的立法條件雖然尚不成熟,但立法內容十分重要,需在調查研究基礎上,進一步明晰立法路徑等。
立法計劃是在科學預判基礎上對年度立法工作的統籌安排,需要持續加強對全局大勢的跟蹤研究,發揮主導作用,加強組織協調,抓好推進落實,繪就“施工圖”,為提升上海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提供堅強可靠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