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 鳳
2月6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召開2023年營商環境暨法治建設大會。會上,由市高院和臨港新片區法律服務中心共同打造的“臨港新片區訴訟服務智慧艙”正式啟用。“智慧艙”24小時對外開放,具備網上信訪、網上立案、材料遞交、在線調解、在線庭審等多項功能??蔀楫斒氯颂峁安淮蜢取钡囊徽臼?、集約化訴訟服務,將充分節約當事人訴訟服務的等待、辦理時間,提高訴訟服務效率,實現“司法便民零距離”。

2月28日,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召開實施企業破產浦東新區法規一周年暨破產審判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發布了《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關于辦理破產適用浦東新區法規的實施規則(一)》和5起典型案例。自2022年1月7日破產審判庭掛牌成立以來,該庭共受理破產、強制清算及其衍生訴訟案件864件,涉及債務人或被申請人注冊資本76.6億元,確認債權總額38.9億元,努力為浦東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提供優質高效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2月14日,上海海事法院與浦東新區人民政府在“2023浦東新區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區高質量發展大會”上簽訂《合作備忘錄》。《合作備忘錄》以推動浦東引領區建設、打造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區和提升上海海事法院國際海事司法中心建設水平為目標。雙方將建立深度的戰略合作關系,充分發揮上海海事法院在海事審判實踐、法律規則研究等方面的優勢,及浦東新區政府在行政管理、航運要素市場等方面的優勢,通過加強交流溝通、資源共享,形成行政司法良性互動的新局面。

▲“算法的社會責任”研討會。(周婧/攝)
2月15日,由長寧區人民法院和華東政法大學聯合主辦的互聯網審判庭五周年慶暨“算法的社會責任”研討會召開,會上發布了第三批《互聯網空間行為規范指引》以及《網絡消費案件審判白皮書》。理論、實務界的法律專家學者、互聯網企業代表們圍繞“算法的社會責任”這一主題,從算法治理中的司法能動、算法如何體現倫理、算法責任的司法治理等角度進行交流研討,并就推動互聯網審判模式再發展、在線訴訟平臺再升級、智能輔助信息化建設再創新展開深入交談。
2月28日下午,普陀區人民法院召開“打造超大型城市新時代‘楓橋經驗’普陀樣板”新聞發布會,發布《一站式多元解紛建設白皮書》《適用小額訴訟程序案件審判白皮書》《關于打造超大型城市新時代“楓橋經驗”普陀樣板的行動方案》。普陀區人民法院在2021年10月試點前置調解以來,調解成功15236件,調解成功率達76.68%。2020年至2022年,訴前調解成功率為50.19%,速裁程序辦結占同期全院民事案件的32%,有力推進了多元化解、簡案快辦、繁簡分流的工作機制。
3月2日,上海金融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了《債券糾紛法律風險防范報告》,統計分析了近五年來審理的債券違約案件,涉及債券行業現狀及風險分析、債券糾紛情況、糾紛類型及風險揭示、法律風險防范建議等四個部分,全面總結了債券市場風險因素,歸納梳理了債券發行、交易、償付過程中的風險易發、多發環節。數據顯示,債券糾紛案件數量于2019年達到高峰,為149件,近兩年呈現整體回落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