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芹 賈濟如
(常熟理工學院紡織服裝與設計學院,江蘇 常熟 215500)
環衛工人在工作時經常做身體前驅、手臂驅折、或彎腰等動作,因此,環衛工作服應便于舒展活動,不受牽絆與限制,款式設計應簡潔,過于寬松或過于緊身的設計都不利于環衛工作者的活動,整體應盡量合身。

圖1 款式圖

表1 細節設計
鑒于環衛工人工作環境的特殊性,在工作服設計時應考慮其安全可視性,選擇色彩識別度較高的顏色。目前人們對于職業裝的穿著要求不再是只注重服裝的標識性和防護性,同時也很注重服裝的審美性和文化性。目前,環衛工作服多為單一色彩或者色彩拼接,表現手法單一,不夠新穎。所以,要適當地增加色彩與圖案的應用。
1.4.1 吸濕排汗面料
通過前期調研得知,由于工作服要考慮面料的吸濕與耐磨性,還要顧及成本問題,所以要選擇復合面料。經過廣泛搜集,最終選取了五款不同纖維含量、紗支、密度的面料。1 號樣品成分為80%滌綸20%棉,紗支為23,密度為100×52;2 號樣品成分含量為80%滌綸20%棉,紗支為 23,經緯密度為108×58;3 號樣品成分含量為65%滌綸35%棉,紗支為32,經緯密度為130×70;4號樣品成分含量為32%滌綸68%棉,紗支為23,經緯密度為108×58;5 號樣品成分含量為80%滌綸20%棉,紗支為45,經緯密度為133×72。
1.4.2 防水面料
環衛工人的工作不受天氣變化影響,因此防水面料的運用對于應對陰雨天氣顯得尤為重要。在市場上有目的性地選取了質地輕薄、防水性優良、耐穿易干易清洗的三款不同紗支、密度的全滌面料。1 號樣品密度為190T、紗支為 63D×63D;2 號樣品密度為 210T、紗支為61D×61D;3 號樣品密度為 300T、紗支為 40D×40D。
1.4.3 耐磨面料
據前期調研了解,環衛工作服的肘部易被磨損。因此,選取了吸濕佳、彈性良好、耐磨性極強的尼龍面料進行測試。1 號樣品密度為210T、紗支為70D;2 號樣品密度為228T、紗支為70D×160D;3 號樣品密度為335T、紗支為40D×40D。
1.4.4 反光材料
鑒于環衛工作者工作環境的特殊性,反光材料的運用則是提高服裝安全可視性的必要手段。
1.5.1 吸濕性測試
透濕性測試采用YG601H_III 型電腦式織物透濕儀, 利用稱重法和透濕性計算公式WVT=Δm/A.t[Δm—兩次質量差,A—有效測試面積(m2),本次測試面積為0.00283 m2,t—測試時間(h),本次測試時間為 1h]得出試驗結果及透濕率,如下表2 所示。

表2 透濕率測試數據
1.5.2 透氣性測試
根據GB/T 5453-1997《紡織品織物透氣性的測定》,在規定的壓差條件下,測定一定時間內垂直通過試樣給定面積的氣流流量,計算出透氣率。在測試壓力為100Pa、測試面積為20cm2和噴嘴口徑為φ3.0 的條件下,透氣性測試數據如表3 所示。

表3 透氣性測試數據
1.5.3 防水性測試
將θ=90°定為潤濕(固體表面上的氣體被液體取代的過程)與否的標準。若接觸角θ<90°,則液體易潤濕固體,且接觸角越小,潤濕性越好;若接觸角θ>90°,則不易潤濕固體,易在表面移動。測試數據如表4 所示。

表4 防水性測試數據

樣品編號3接觸角θ/(°)接觸角平均值θ/(°)106.5 4 3-2 3-3 4-1 4-2 4-3 101.1 102.3 102.2 110 106.6 106.3
1.5.4 耐磨性測試
根據GB/T21196《紡織品馬丁代爾紡織物耐磨性的測定》,壓力9KPa,磨料為600 的砂紙條件下,耐磨性測試數據如表5 所示。

表5 耐磨性測試數據
滌棉面料作為服裝設計中的主體面料,不僅要具備良好的吸濕性,還要有較好的透氣性。綜合分析吸濕性和透氣性結果,可知5 號樣品的透濕率最高,但其透氣性較低,2 號樣品的透氣性最高,并且透濕率也僅次于5 號樣品,最終選擇2 號樣品作為服裝的主體面料。
根據防水測試的接觸角實驗標準可知,四組樣品的接觸角平均值均大于90°,因此都具備防水的功能。在四份試樣中,2 號試樣的接觸角度數最大,因此具有較強的防水功能,是成衣面料的首選。
在耐磨性測試中,2 號試樣和3 號試樣摩擦50 次后的質量損失較少,均為0.0006g。摩擦100 次后,2 號試樣和3 號試樣的質量損失較少且相近,均可作為耐磨面料。但考慮到3 號試樣的密度較高,紗支較小,所以面料比較硬挺,若用其進行面料疊加,可能會制約肘關節的活動,因此最終選擇2 號試樣作為耐磨面料。
通過對環衛工人進行問卷,然后進行數據分析與整理,總結環衛工作者的需求,并結合服裝設計和人體結構,融功能性、安全性、舒適性、審美性為一體進行設計,主要從面料、結構、細節等方面入手,進而對工作服進行設計與研究。此外,本課題的研究為以后相似課題提供了新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