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清,劉增再,奉佳,朱紅剛,羅湘,李振偉,鄭佳,張韜
(長沙市動植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長沙 410007)
“先打后補”是一項國家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補助政策,是為了進一步強化畜禽養殖經營者的強制免疫主體責任,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逐步實現養殖場戶“自主采購、財政直補”而啟動實施的一項補助政策,俗稱“先打后補”。其旨在于解決“免疫責任主體錯位、疫苗供需不匹配”等突出問題,促進養殖企業動物防疫主體責任回歸,逐步形成養殖場戶自主采購、自行免疫的長效機制,全面提高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能力。
2016 年7 月,農業部、財政部聯合印發《關于調整完善動物疫病防控支持政策的通知》(農醫發〔2016〕35 號),部署推進“先打后補”工作。2017 年,湖南省長沙市率先開展強制免疫“先打后補”試點工作。2020 年11 月,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入推進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補助政策實施機制改革的通知》(農辦牧〔2020〕53號),對改革重點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在河北、吉林、湖南等10個省份的規模養殖場戶開展深入推進“先打后補”改革試點。
2020 年12 月,湖南省農業農村廳印發《湖南省規模養殖場強制免疫“先打后補”實施方案(試行)》(湘農發〔2020〕75 號)。為推進湖南省“先打后補”工作,2021 年,在前期試點工作基礎上,擴大直補范圍,繼續深入推進“先打后補”試點。2022 年大力改革規模養殖場強制免疫“先打后補”工作,大型規模養殖場全面實施“先打后補”政策,推進規模養殖場強制免疫疫苗資金直接補貼,實現線上申報審核。2023—2024 年,擬在總結前期改革經驗的基礎上,制定出臺“先打后補”深入改革實施方案,進一步擴大補貼范圍,優化完善申報程序及要求。2025 年逐步全面取消政府招標采購強免疫苗,將免疫主體責任徹底回歸養殖場戶。
2017 年長沙市首批啟動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先打后補”試點,將生豬口蹄疫疫苗首次納入“先打后補”范圍,申報規模為年出欄生豬5,000 頭以上的規模養殖場,補貼標準為2.5 元/頭。2018—2019 年試點擴大,深入推進“先打后補”試點,申報規模調整為年出欄生豬2,000 頭以上的規模養殖場,補貼標準為2.5 元/頭。2020 年,繼續深入推進“先打后補”試點,將家禽禽流感疫苗納入“先打后補”試點范圍,申報規模為肉雞肉鴨出籠5 萬羽以上、蛋雞蛋鴨存籠3 萬羽以上的規模養殖場,補貼標準為0.3 元/羽。2021年全面推進規模養殖場強制免疫“先打后補”工作,將牛、羊口蹄疫疫苗納入“先打后補”范圍,申報規模奶牛存欄100 頭以上、肉牛存欄100 頭或年出欄50 頭以上、肉羊存欄100 只或年出欄100 只以上的規模養殖場(戶)。2022 年全面實施強制免疫“先打后補”,將年出欄生豬5,000 頭、肉牛存欄500 頭、肉羊存欄1,000 只、蛋禽存籠5 萬羽、肉禽出籠30 萬羽以上的大型規模養殖場(戶)列為全面實施范圍,不再納入2022 年強免疫苗計劃。詳見表1。
表1 長沙市2017—2022年“先打后補情況”
規模豬場申報強制免疫“先打后補”資格的數量為:2017 年8家、2018 年26 家、2019 年22 家、2020 年26 家、2021 年31 家、2022年40 家。最終養殖場資金申報的數量為:2017 年8 家、2018 年26家、2019 年22 家、2020 年15 家、2021 年8 家。資金發放總額為:2017 年27.13 萬元、2018 年121.57 萬元、2019 年91.45 萬元、2020 年42.06 萬元、2021 年8.06 萬元。具體情況見表2。
表2 各區縣(市)規模豬場強制免疫“先打后補”申報情況匯總
規模禽場申報強制免疫“先打后補”資格的數量為:2020 年3家、2021 年11 家、2022 年20 家。最終養殖場資金申報的數量為:2020 年1 家、2021 年8 家。資金發放總額為:2020 年3 萬元、2021 年26.99 萬元。具體情況見表3。
表3 各區縣(市)規模禽場強制免疫“先打后補”申報情況匯總
規模牛、羊場申報強制免疫“先打后補”資格的數量為:2021 年0 家、2022 年4 家。具體情況見表4。
表4 各區縣(市)規模牛、羊場強制免疫“先打后補”申報情況匯總
從長沙市2017—2022 年強制免疫“先打后補”申報數據分析,資金申報的數量比資格申報的數量是有所下降的。具體情況見圖1、圖2。
圖1 2017—2022 年長沙市各區縣(市)“先打后補”資格申報場點面圖
圖2 2017-2022 年長沙市各區縣(市)“先打后補”資金申報場點面圖
堅持新發現理念,全面貫徹落實“預防為主”的防控方針,湖南省長沙市繼續采取“自愿申報、自行采購、屬地管理、先免后補”的原則,開展長沙市規模養殖場強制免疫疫苗資金直接補貼工作;確定了流程,養殖場(戶)“資格自愿申請-資金申請-審核上報-直補資金發放-監督管理”。
2017 年“先打后補”政策實施以來,鄉鎮動物防疫機構通過長沙市疫控中心信息化管理平臺實施免疫信息GIS 動態管理,定位規模養殖場GPS 坐標,審批養殖場規模等[1]。2022 年湖南省全力推行“牧運通”系統,2022 年湖南省“先打后補”申報必須全部通過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在獸醫衛生綜合信息系統中開發的“牧運通”免疫管理模塊開展線上申報。本模塊操作分為電腦端與微信小程序端,電腦端(圖3)主要用于用戶管理、基礎設置、信息查詢等,微信小程序端(圖4)主要用于養殖場(戶)備案管理、免疫錄入、先打后補管理等。
圖3 市級、區縣、鄉級電腦端:牧運通
圖4 微信小程序:牧運通(養殖戶自行注冊)
1)資質申請。規模養殖場(戶)自行在“牧運通”微信小程序中申請賬號注冊并完善基本信息,簽訂《湖南省規模養殖戶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先打后補”承諾書》。縣、鄉兩級審核通過后,獲得強制免疫“先打后補”資格。審核合格的規模養殖場(戶)要進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 個工作日。
2)免疫實施。規模養殖場(戶)獲得強制免疫“先打后補”資質后,自行采購強制免疫疫苗并進行疫苗免疫。春防、秋防至少開展各一次免疫效果評估,并出具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或有法定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開具的免疫抗體檢測報告。將購買的強制疫苗購買信息、疫苗免疫信息、動物免疫抗體檢測合格證等全部錄入到“牧運通”免疫管理系統。
3)補貼申請。規模養殖場(戶)自行在“牧運通”免疫管理系統上、鄉兩傳補助資金申報的相關材料,縣級審核通過后,并將“先打后補”補助資金明細和免疫效果評估結果要集中公示,公示可采取張貼公告或掛網公示(政府門戶網站)等形式,公示期不少于7 個工作日。
“先打后補”實施情況將納入動物疫病防控績效考核指標。省、市級將適時組織開展監督抽查和審計工作。各區縣(市)要加強實施“先打后補”規模養殖場疫苗采購、免疫情況和免疫抗體水平等監督檢查。縣鄉動物防疫機構不得再提供政府采購疫苗。對抽檢中免疫抗體不合格的規模養殖場責令補免,補免后免疫抗體仍然不合格和疫苗來源不合法的養殖場,列入“黑名單”不予兌現補助資金并在兩年內取消申報“先打后補”資格。對徇私舞弊和騙取“先打后補”資金等違法違規行為,堅決予以查處,追繳補貼資金,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省級財政補貼經費下達后,各區縣(市)財政局按相關程序撥付。嚴格資金管理,上年度結余資金可轉存下年度使用,并在下年度資金申報時扣除相應金額,嚴禁挪作他用。缺口部分由縣級財政解決。
首先,疫苗生產企業對外的零售點偏少,許多獸藥店并沒有動物強制疫苗售出,養殖場(戶)自行購買疫苗困難。其次,市場疫苗零售價普遍高于政府直接采購價格,在政府疫苗與市場疫苗品質質量相同的情況下,養殖場(戶)更傾向于選擇使用政府采購的疫苗。
目前,養殖場(戶)的年齡層次偏高,對于養殖場(戶)來說,“先打后補”的資質申請、資金申請等程序過于復雜。根據2017—2022年強制免疫“先打后補”申報情況分析,部分養殖場資格申報過后并沒有進行資金申報,養殖場(戶)必須提供由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或有法定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開具的免疫抗體檢測報告證明免疫合格,且所有證明資料需上傳至“牧運通”免疫管理系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強制免疫“先打后補”工作的開展。
根據2017—2022 年數據分析,“先打后補”直補標準呈逐年下降的趨勢,且養殖場(戶)自行承擔用于免疫抗體檢測方面的費用較高,資金方面的壓力打擊了養殖場(戶)對于“先打后補”積極性[2]。
強制免疫“先打后補”政策的改革:①著眼于化解強制免疫補助政策落實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與風險,鞏固并提升強制免疫效果和財政資金使用效率,推行疫苗流通市場化,放開強免疫苗經營,實行養殖場戶自主采購;②支持免疫服務主體多元化,養殖場戶自行免疫、第三方服務主體免疫、政府免疫服務等多種形式并舉;③促進免疫責任明晰化,落實養殖場戶防疫主體責任,誰生產誰負責,誰受益誰付費;④實現免疫管理信息化,推行強免疫苗補助“自主申報、在線審核、直補到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