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佩慧
(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碾伯鎮畜牧獸醫站 青海海東 810799)
牛肉市場需求量的增加也使牛養殖規模與數量明顯增加,但在實際飼養過程中,受飼養技術與飼養管理等因素的影響,會增加牛疾病發生率。其中牛脾胃病較為常見,一旦發病,則對牛消化系統產生影響,使其難以正常進食并降低營養吸收率,進一步降低牛生產性能,嚴重可導致牛出現死亡情況,因此應采取有效措施對牛脾胃病進行治療。基于此,本研究選取86 頭患有牛脾胃病的病牛展開研究,以中獸醫方式對其進行治療,具體報道如下。
選取某養殖場2022 年2 月—2022 年10 月期間確診為牛脾胃病的86 頭病牛作為研究對象,依據治療方式的差異將研究樣本分對照組及觀察組,各43 頭,兩組研究對象日齡、病程、癥狀、體質量等均無統計學意義,可對比。
1)飼養因素。在牛養殖過程中,部分養殖人員所運用飼養方式并不合理,養殖技術及水平有限,如飼料的搭配不科學、飼喂給牛變質的飼料或者不清潔的飲用水等,都會使牛的消化系統出現感染情況,進一步增加脾胃病發生幾率。
2)季節因素。在初春季節以及冬季,谷物與各類的果實均已成熟,此時牛會出現前胃遲緩及瘤胃積食的情況;此外,在夏季一些養殖場會將牛進行放牧,改變了既往舍飼的飼養方式及飼養環境,進而牛易出現采食過量的情況,導致瘤胃鼓氣情況的發生。
3)胃部損傷。因牛胃數量較多,會進食較多的草料以提供給機體生長必要的能量,部分養殖人員會因牛進食量過大而延長喂食間隔時間的情況,此舉會導致牛處于饑餓狀態,進而加快了進食的速度,對胃部造成損傷,此外,過快的進食速度還可能導致牛誤食石子等情況的出現,石子等堅硬的物質會對牛的胃部造成磨損,進而導致創傷性胃炎的發生,形成嚴重的脾胃病。
4)反芻因素。牛在進食之后并不是一次性的對其進行消化,通常會在反芻后再次咀嚼,牛的胃中會出現生物發酵并產生大量的氣體,此時若牛的脾胃功能受損,則難以將氣體排出體外,進而導致食物積滯于胃中,出現積食或者臌氣情況。
1)宿草不轉。當溫度突然降低氣候變冷時,冷空氣會吹向牛的體表,此時會對牛的呼吸道黏膜造成刺激,進而導致其出現呼吸道黏膜發炎、體溫升高以及感冒等癥狀,進而影響牛的脾胃功能并降低其食欲。部分牛勞累過度或者饑餓過度,便會一次性進食過量的飼料,也會損害其脾胃;此外,飼養人員若將不易消化的草料飼喂給牛,也會使草料積蓄于胃中出現脾胃失調消化不良的情況;在寒冷的冬季若飼喂給牛溫度過低的飲用水,也會刺激牛的脾胃。針對于宿草不轉情況而言,牛通常會表現出食欲降低、瘤胃停止蠕動、食物不消化、反芻減緩等現象,同時可能伴有呼吸加速、耳部溫度較低、腹部堅硬以及舌根發紅等癥狀。
2)脾胃濕熱。夏季溫度與濕度均較高,牛皮毛較厚因此熱量難以有效排放,若飼養方式不當,降溫工作及通風工作不到位,則會使牛長期處于濕熱的環境中,進而導致其出現內分泌失調以及代謝紊亂的情況,出現脾胃濕熱;若牛參與到農業耕作中,會出現飼喂時間不固定以及過度勞累的情況,會使胃火上升,此時若飲用較多冷水,則會損傷脾胃,進而降低食欲并出現脾胃不和的情況;針對于脾胃濕熱情況而言,牛通常會表現出精神狀態不佳、采食量下降、舌頭鮮紅、大便性狀突變、小便量少、機體末端發涼的情況。
3)脾胃濕寒。牛屬于體積較大的家畜,因此在飼養過程中養殖人員會疏忽環境管理與營養管理,長期的飼料搭配不合理會使牛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使其體重增長緩慢,還會出現精氣不足以及氣血不足的情況,若養殖環境中圈舍的封閉不嚴,也會導致牛外感風寒;此外,若飲水質量及通風情況較差,也會使圈舍內滋生大量的病原菌,使外界濕邪侵入牛機體中,進而出現牛脾胃濕寒,癥狀通常表現為精神狀態不佳、食欲降低、機體末端發涼、舌苔顏色呈青色、流口水以及糞便稀薄等。
4)脾胃虛弱。部分小型養殖場以及個體養殖戶并未制定嚴格規范的喂養程序,存在飼喂不規律的情況,每日中飼喂的時間與次數均不固定,還存在飲用水供給不足的情況,會使牛出現體質虛弱脾胃虛弱的情況,降低了飼料的轉化率,進而為病原菌的侵入提供了有利條件,增加了牛疾病的發生率,易出現混合感染情況,降低養殖效益。
①體溫:在對牛脾胃病進行診斷的過程中,應該先對其體溫變化進行測量,若出現機體體溫異常升高的情況,則體內可能出現炎性反應;②臌氣:在診斷牛脾胃病的過程中,還應對牛機體外部的變化進行觀察,如其腹部是否有臌脹的情況,若存在還需進一步進行觸診;③觸摸:采用觸摸診斷的方式能夠使養殖人員或獸醫進一步掌握牛脾胃的病變情況,脾胃疾病類型的差異也會使觸感不同,若觸點堅硬,但是按壓后能夠快速回彈,則可能存在臌氣情況,在觸摸診斷的過程中,若牛反應較為強烈,則可能是胃部出現損傷,牛疼痛感明顯,此時可能為創傷性胃炎;④敲擊:通過分析胃部敲擊的反饋也能對牛脾胃病進行判斷,在敲擊瘤胃時若為鼓音,則可能為瘤胃臌氣,若聲音較為渾濁,則可能為瘤胃積食;⑤呼吸:在牛患有脾胃病之后,也會對其呼吸功能產生影響,使其出現呼吸困難癥狀,降低其呼吸頻率,對病牛的呼吸狀態進行觀察,也是診斷牛脾胃疾病的重要方式。
對照組:采用氯化鈉溶液、VC 注射液、安鈉咖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硫酸慶大霉素注射液進行治療,以靜脈注射的方式1 次/d,連續治療5d。
觀察組:采用中藥進行治療,組方為:蒼術、當歸各80g,厚樸、梔子各60g,陳皮、黃柏、茵陳各50g,車前35g,薄荷、甘草15g;若病牛糞便干燥癥狀明顯,可加山楂、麥芽、大黃等。將上述中藥研成粉末拌入適量飼料中,1 次/d,連續用藥5d。
對比兩組病牛各癥狀消失時間。
以中藥進行治療的觀察組病牛,各癥狀消失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病牛癥狀消失時間對比( ± s,d)
表1 兩組病牛癥狀消失時間對比( ± s,d)
牛為反芻性動物,因此其腸胃系統具有特殊性,其各腑臟之間關聯性較強,若其中某個器官出現病變,則可能會伴隨其他系統病變。在牛消化系統中脾胃屬于十分重要的器官,若出現脾胃疾病,則會降低牛的脾胃功能,使其出現發育遲緩等現象,不利于其健康生長,并使養殖人員遭受經濟損失。因此,相關人員應該知曉牛脾胃病的診療方式,既往多采用西藥的方式對牛脾胃病進行治療,但有相關研究表明,西藥治療方式易使牛機體出現耐藥性進而影響療效,基于此,本文采用中獸醫方式對牛脾胃病辨證施治,且取得了滿意療效。
本研究結果表明,以中藥進行治療的觀察組病牛,各癥狀消失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由此提示,針對于牛脾胃病而言,采用中獸醫方式治療,可明顯縮短病牛癥狀消失時間,對促進病牛康愈具有積極作用。分析原因為,觀察組病牛所采用中藥組方中的蒼術具有祛風散寒及燥濕健脾的功效,可有效改善泄瀉、脘腹脹痛等癥狀;當歸的歸經為脾經,主治虛寒腹痛、腸燥便難之癥;厚樸具有化食消積以及化濕導滯之功效;梔子具有涼血解毒以及清熱利濕之功效;陳皮可改善食欲不佳及脘腹脹滿的癥狀;黃柏具有清熱燥濕的功效;茵陳中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微量元素及維生素,可增強牛機體的免疫力;車前主治小便不利以及暑濕瀉痢之癥;薄荷能夠有效緩解腹痛癥狀,并能夠防腐殺菌、助消化健脾胃;甘草可調和諸藥,將上述中藥合用于牛脾胃病的治療中,能夠從根本上對病牛進行治療,進而在短時間內改善病牛各癥狀。
綜上所述,養殖人員需明確掌握牛脾胃病的致病因素、類型及診斷方式,在牛發病后可運用中藥對其進行治療,以縮短病牛病程,促使其盡快康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