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安法,趙晨辰,孫偉,劉杉杉,郭義軍,高俊波,李華磊,任明晉
(1.銅仁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貴州銅仁 554300;2.青島動保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山東青島 266111;3.銅仁職業技術學院 貴州銅仁 554300;4.銅仁市畜牧技術推廣站 貴州銅仁 554300)
牛結節性皮膚病(Lumpy skin disease,LSD)是由牛結節性皮膚病病毒(LSDV)感染引起的一種蟲媒病,可造成家養牛和水牛皮膚出現結節[1]。LSDV 是一種重要的痘病毒,已廣泛傳播到世界各地,給染疫國家和地區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2]。開展LSD 流行病毒調查對于有效控制LSDV 傳播,從而降低畜牧業損失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對銅仁市部分區縣LSD 的流行情況進行調研分析,有助于掌握LSD 流行規律,通過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損失,具有重要的意義。
為了了解銅仁市LSD 的流行情況,由市農業農村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和銅仁職院動物醫學專業教師,組成專家團隊,在各區縣疫控中心的積極配合下,對轄區內牛場以及散養戶牛群發病情況進行摸底排查。本次調查主要采用現場詢問和查閱檔案記錄、填寫調查表,并進行疫區走訪等多種方式相結合。重在了解和掌握養殖場(戶)的基本信息、養殖情況、防疫措施、無害化處理和LSD 疫病發生情況等內容。
調研期間,調查小組先后走訪了印江、德江、思南和石阡四個縣城,覆蓋8 個鄉鎮、14 個自然村組的養牛合作社和個體戶。調查小組了解了轄區內牛只飼養量以及LSD 發病、治療、免疫接種、死亡等情況。按照流行病學調查方法,選取重點鄉鎮養殖戶進行現場排查和了解情況,并對養牛戶進行現場技術指導,宣傳牛結節性皮膚病相關防疫知識和技能,加強養殖戶對該病的正確認識,提高總體生物安全防控意識,主要結果如下:
從調查結果(表1)可以看出,調查區縣LSD 總體發病率在0.6%~5.5%之間,死亡率較低。散養戶發病率普遍高于規模化養殖場,LSD 在牛群間傳播較快,場區一旦發現病例,會在牛群內傳播,且表現出跳躍式傳播方式,具體原因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表1 各區縣LSD調查結果
從臨床表現上看,LSD 主要造成牛皮膚出現典型的結節性損傷,同時也會侵害到乳房、睪丸、口腔等部位(如圖1 所示),易造成損傷,增加繼發細菌感染的可能性。

圖1 臨床癥狀
LSD 是一種新發現的動物疫病,部分養殖場戶對防疫工作不配合,防控意識差,且一旦發病容易引起恐慌,低價出售,加大疫病流行風險;疫苗免疫注射需要通過皮內接種,技術要求高、難度大,且保定人力資源不足;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藥物,部分鄉鎮采用抗病毒重要結合抗生素等取得一定的療效,但尚未形成統一的認識。為了進一步加強做好LSD 疫病的防疫工作,主要需要從幾個方面入手:
1)是加強組織領導,保障物資供應。LSD 可通過接種5~10 倍量山羊痘疫苗進行免疫防治。此次緊急免疫工作時間緊、任務重、時效強,按照“早快嚴小”的疫病防范原則,切實做好物資儲備,加強緊急免疫工作的組織領導,明確責任,落實到人,確保緊急免疫工作落到實處;
2)強化工作措施。積極組織技術力量,開展層級培訓和指導,規范免疫程序,有力、有序、有效地推進緊急免疫工作;堅持統一疫苗、統一免疫程序、統一操作規程,嚴格按規定運輸、儲藏和使用疫苗,確保免疫質量;建立免疫檔案,要根據牛存欄普查的情況,迅速組織開展LSD 緊急免疫接種工作,做到應防盡防,不留死角;
3)加強LSD 疫情的排查:組織人員逐村、逐場、逐戶進行LSD的排查,并將調查結果及時反饋至上級動物疫控中心;
4)是全方位指導消毒滅源:消毒是殺滅病源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也是控制LSD 發生的重要環節。LSD 以吸血昆蟲(蚊、蠅、蠓、虻、蜱)的機械(叮咬)傳播為主,其次是直接接觸(相互舔舐)傳播或者醫源性傳播(共用污染的針頭)。在落實防控措施時,統籌兼顧,做到LSD免疫、圈舍消毒同時抓,圈舍、養殖環境消毒兩不誤,并監督養殖戶做好養殖環境、圈舍環境清理整治,消除蚊蟲孳生場所。
從此次調查的結果看出,LSD 傳播速度較快,但死亡率并不高,主要是一種以蚊子等為主要傳播媒介的蟲媒病。該病是一種可防可控的動物疫病,目前可以通過接種山羊痘疫苗進行預防。可通過集中培訓、免疫接種,配合抗病毒中藥治療和加強飼養管理等措施,對疫病的防控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