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心悅 劉斯琦
摘? ?要:近年來,零工經濟的發展突飛猛進,為更多的人提供了就業機會,緩解了人力資源管理目前存在的供需不足的局面。零工就業作為勞動力的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正在悄然改變著人力資源“生態系統”。零工經濟模式的出現,在促進人力資源行業及其從業者轉型的同時,也為其帶來全新的變革與挑戰。對零工經濟模式下人力資源管理產生的新變革進行分析,梳理該模式下人力資源管理面臨的各方面挑戰,從規范考核培訓體系、完善法律法規等方面,提出零工經濟模式下人力資源管理的優化策略,探究零工模式下人力資源管理未來的焦點研究問題和新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零工經濟;人力資源管理;挑戰;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F272?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03-0142-03
引言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日新月異,產生了一種新的用工模式——零工經濟。零工經濟的發展不僅顛覆了員工與組織之間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更給傳統人力資源管理帶來一定沖擊。零工經濟在拓寬就業渠道、創新就業模式、增加就業機會的同時,不斷朝著技能型、知識型、數字型、創新型的新用工形式邁進。
零工經濟模式下從業者不再拘泥于固定工作時間和工作地點,而是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時間。新的用工模式下,員工從被動變為主動,員工與組織的關系從傳統的契約關系變成資源共享的合作關系。員工在不斷變化的需求中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同時,幫助企業節約了成本,提高了人力資源利用效率。不可否認的是,互聯網技術的興起,為零工經濟注入新動能,外賣平臺、網約車平臺、知識共享、網絡直播等各個領域都隨處可見零工經濟身影。據相關機構預計,到2035年零工經濟將在GDP的比例達到6.8%。
一、零工經濟的內涵
隨著互聯網和科技的不斷發展,近年來“零工經濟”一詞不斷呈現在大眾的視野。新零工經濟也是共享經濟,打破了傳統企業合同制的用工模式,將個人或企業擁有的資源進行共享,創造出一種靈活多變、自由多元的工作形式。
關于“零工經濟”一詞,不同學者對此有不同見解。葉紅春認為,零工經濟指的是一種利用空閑時間和專業技能進行分散工作的經濟模式,并通過使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獲得報酬[1]。趙鶯惠、楊強強認為“新零工經濟”即現在所提到的零工經濟,是以數字平臺為載體,將全球范圍內的勞動力供需雙方進行數字連接的一種按需經濟模式[2]。可以說,零工經濟是由自由工作者所構成的經濟領域,這些自由職業者的工作量呈現出碎片化[3]。零工經濟使得勞動者工作形式、工作時間和地點都變得靈活且多元,對傳統的用工模式會產生巨大沖擊,對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帶來新的挑戰。
二、零工經濟的特點
數字化平臺下的零工經濟,將業務與最優秀的零工相匹配,平臺變得更加專業和易于操作。通過復雜的集成技術和簡單的應用,零工經濟平臺將這一理念深入社會的各個方面。
(一)去組織化
互聯網時代下的零工經濟為用人者和勞動者提供了資源共享的機會。資源的分配開始通過靈活的就業平臺進行,從業者和平臺不再依賴于領導者,每一個從業者都有機會實現閑置資源的價值[4]。
零工平臺的出現對傳統人力資源管理而言是一種去組織化的趨勢。同時,遠程辦公、移動互聯網應用等交流方式改變了傳統用工方式中員工需要在固定的工作場所進行辦公的工作模式。作為一種新型雇傭關系,零工平臺將替代企業,成為用工的主要連接體。
(二)碎片化
在零工經濟時代,工作時間不再固定,工作方式也更加多樣化。除了外賣、網約車之外,還出現了直播營銷、知識分享等多種零工形式。基于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的零工經濟,使得勞動者能夠利用自己碎片化時間,合理分配自身資源,并根據興趣愛好提供相關勞動服務。在更好地滿足碎片化、個性化、即時性勞動服務需求的同時, 極大地提高了勞動服務自由度, 而且深刻改變了傳統雇傭模式和勞動力市場[5]。工作任務碎片化給更多人發揮專業特長的就業機會,給平臺帶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碎片化使勞動者不再束縛于傳統工作與用工方式,而是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參與到勞動力市場中[6]。
(三)彈性化
相對于傳統的用工模式,零工經濟時代下的勞動者擁有更加靈活自由的勞動時間,員工根據自己所擁有的資源,利用自己的專業技能,有彈性地安排工作內容和形式。員工不再拘泥于規定的勞動場所和時間完成工作,而是相對自由地根據自己的安排進行規劃,在保質保量的同時,提高企業和勞動者雙方的效率。同時,靈活彈性的用工形式滿足了勞工雙方的需求,在提供大量就業機會的同時也節省了企業的用人成本。更多的人選擇遠程辦公模式,不僅突破了時間和地點的束縛,幫助員工克服地理上的障礙,還能加快信息的分享,促進溝通效率,節省時間成本,提高工作過程自主性。
三、零工經濟下的人力資源管理的挑戰
零工經濟作為一種新業態,顛覆了以往傳統人力資源管理的工作模式,使其工作內容也發生本質性變化。與此同時,隨著零工經濟的飛速發展,傳統人力資源管理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戰,伴隨而來的是一系列新的問題。
(一)員工整體素質難以保證
近年來,外賣騎手在工作過程中發生偏差行為次數增加,騎手被取消訂單怒砸外賣、騎手肇事逃逸、與顧客打架等事件在新聞報道中屢見不鮮。這不禁引發深思,平臺在當初招聘選人的過程中是否真正嚴格考察勞動者的個人素質。
零工經濟的用工門檻大都較低,缺乏專業考察方式與綜合篩選流程,人們往往無須通過嚴格審查就能通過申請獲得工作,導致勞動者素質參差不齊。在零工經濟中,平臺給勞動者提供的工作往往是低學歷、低要求,常常出現勞動者工作能力與工作要求不匹配的現象。這導致在客戶服務過程中出現問題時,不利于客戶關系的維護,影響客戶體驗,對企業聲譽造成一定影響。因此, 雖然企業在短期用工成本上取得了一定節約效果,但“零工”從業人員的能力和技術往往不能滿足企業的長期發展需求,致使企業工作進度極為緩慢,但從整體上看,企業用工成本下降[7]。
(二)勞動權益難以保障
基于零工經濟靈活性的特點以及零工與平臺之間用工關系的模糊性,零工從業者的勞動權益往往很難得到保障。一方面,企業與員工很少簽訂相關勞動合同,導致員工在加班補貼、社保、公積金等福利方面沒有保障。另一方面,零工工作者面臨的安全風險較高。例如,算法壓迫下的外賣騎手與時間“賽跑”,采取闖紅燈、逆行等行為,導致交通事故的頻出[8]。因此,零工權益保護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焦點。與此同時,當發生勞動糾紛與爭議時,零工勞動者更難以維權,這加劇了勞動者的工作風險[9]。
此外,一些零工平臺往往通過顧客評價等來判定勞動者工作的好壞,以此判斷是否停用勞動者的工作賬號或是調低對其的獎勵。勞動者的工作時間、工作環境都處于平臺評分機制的管控中,平臺使用評分機制對勞動者實施控制。勞動者此時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沒有談判的優勢,只能被動接受相應處罰[10]。即使一些平臺允許用戶和勞動者雙向評分,然而這一看似公平的規則設計留給勞動者的權利也是微乎其微,因為勞動者的評分在整個評分體系中占比較小,用戶的利益受到勞動者評分影響很小。
(三)勞動關系界定不清
傳統勞動關系依法確立了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的勞動基準權利義務關系,勞動者受到勞動法相關法律的保護[11]。而在零工經濟背景下,勞資關系呈現出新形態,用人者和勞動者的關系不再是簡單的從屬關系,而是轉變為合作共享的新型互動關系。隨著社會發展的不斷變化,勞動關系的界定和范圍也在悄然改變。面對零工經濟模式的特殊性,目前的法律很難統一將零工環境下勞工關系進行清晰明確的界定。大部分零工工作者與企業沒有簽訂相關的用人保障合同,無法受到合同法律的保護。
客觀來看,零工經濟時代為勞動者提供了靈活自由的工作空間,在這種經濟模式下,平臺與勞動者是兩個平等的信息交易關系。然而平臺卻仍通過隱形的監控方式加重了員工對平臺的依賴,勞動與資本間呈現出“自由”與“依附”二元矛盾并存的現象[12]。
四、優化零工經濟下的人力資源管理的策略
面對新型的人力資源模式,企業若想在互聯網零工經濟時代的大潮中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實現內外部員工的協調發展,就必須積極創新和優化現有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實現人力資源的最大價值。本文從規范考核培訓體系、完善法律法規等方面,提出零工經濟模式下人力資源管理的優化策略。
(一)完善考核與培訓制度,關注零工發展
面對零工經濟下的新型人力資源管理模式,企業應當建立新的用人考核和工作考核機制。面對零工環境的特殊性,企業應當重視零工的質量,可以通過安排面試,進行相關能力評估,考察勞動者自身素質和能力與工作的匹配程度,不斷提高用人門檻。此外,零工工作者應當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技能和更新知識結構, 更好地適應零工經濟就業市場和工作方式的變化[13]。
隨著越來越多的“90后”加入零工行列,平臺企業應當從新的視角、新的方式出發,根據員工的特點進行相應培訓激勵。平臺企業可以采用游戲化思維,通過將不同工作任務安排在不同的層級,激勵員工不斷朝著更高的游戲目標前進,在有效激勵員工的同時,推進員工個人業務能力的提升。同時,企業還可以將游戲化的思維應用于員工培訓項目的設計上,讓員工在培訓過程中感受到工作任務的趣味性,在游戲中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此外,企業應當為自由工作者創造更多學習、培訓機會,提升工作者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在實際工作中能夠更好更快地完成各項工作任務[10]。
(二)健全法律法規,保障零工權益
對于零工而言,自身的合法權益無法得到應有的保障一直是零工經濟下的一大難題。從法律治理的角度來看,需要立法部門完善相關的零工就業保障體系,重視零工的合法利益,并定期征求員工的意見和反饋。政府可出臺相關零工權益保護政策,明確零工標準,完善零工社會保障,維護零工勞動者合法權益。
除此之外,政府還應當加強對互聯網零工平臺的監管,在不泄露隱私的情況下,積極引導零工平臺發揮行業自律,承擔法律責任。同時,企業需要關注零工權益保護規定,按照約定的合約規范,認真履行相應的責任和義務,并根據相關政策規定不斷調整和更新現有的標準。
結語
現如今,零工經濟的大潮勢不可當,為社會帶來嶄新面貌的同時,也給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注入全新活力。然而,隨著零工經濟模式的興起,一些新的問題也隨之涌現——面對新用工模式下的挑戰,未來的學者應當從不同的層面進行研究分析,從政府、企業、勞動者等不同的角度探索零工經濟未來的焦點問題,把人力資源的研究發揮到更高水平,為企業和員工創造出更有保障、更加便捷的工作環境。
參考文獻:
[1]? ?葉紅春,陳露.零工經濟模式下人力資源管理的優化研究[J].商場現代化,2021,(16):146-148.
[2]? ?趙鶯惠,楊強強.零工經濟中的人力資源管理述評[J].經濟研究導刊,2022,(4):103-105.
[3]? ?金丹,申倩光.零工經濟視角下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的優化[J].山東紡織經濟,2018,(8):56-59.
[4]? ?周文成,倪乾.零工經濟下平臺型靈活用工人力資源管理問題及對策研究[J].經營與管理,2021,(9):139-143.
[5]? ?秦藝媛.淺析“零工經濟”現象[J].全國流通經濟,2018,(32):87-88.
[6]? ?楊濱伊,孟泉.多樣選擇與靈活的兩面性:零工經濟研究中的爭論與悖論[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20,(3):102-114.
[7]? ?劉肇民.零工經濟面臨哪些人力資源挑戰[J].人民論壇,2019,(14):80-81.
[8]? ?孫萍.“算法邏輯”下的數字勞動:一項對平臺經濟下外賣送餐員的研究[J].思想戰線,2019,(6):50-57.
[9]? ?朱莉莉.“零工經濟”視閥下的人力資源共享模式探究——基于第三方人力資源服務平臺的視角[J].商業經濟,2021,(11):111-114.
[10]? ?吳清軍,李貞.分享經濟下的勞動控制與工作自主性——關于網約車司機工作的混合研究[J].社會學研究,2018,(4):137-162,244-245.
[11]? ?董成惠.零工勞動對傳統勞動關系的解構以及應對措施[J].湖南社會科學,2020,(5):100-111.
[12]? ?陳若芳.零工經濟“自由”與“依附”的勞資關系生成根源探析——馬克思勞動關系從屬理論的啟示[J].工會理論研究:上海工會管理職業學院學報,2022,(1):4-14.
[13]? ?溫雪.零工經濟視角下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的挑戰及對策研究[J].商展經濟,2021,(17):127-129.
[責任編輯? ?衛?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