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晚的小品《坑》諷刺了懶于干事、逃避擔當、漠視群眾利益的“躺平”式干部。如臺詞所言,這些干部阻礙了社會發展,影響了干部形象,最重要的是傷害了人民群眾的心,必須堅決填上“躺平”這個“坑”。

“躺平式干部”影響的是干部的成長。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干事擔事,是干部的職責所在,也是價值所在。面對稍微棘手的困難就退縮,面對人民群眾的利益毫不在乎,這樣的干部最終傷害的是自己。組織和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誰勤于做事敢于擔當,誰敷衍了事推諉塞責,都會被看在眼里,像“郝主任”這種逃避職責要求,一味推卸責任的干部,輕則得不到重用,耽誤自己成長,重則像小品結尾那樣,受到組織處理,丟掉“烏紗帽”。
“躺平式干部”耽誤的是工作的落實。路上有大坑,拖了半年都不解決,裝病請假,新局長來了都懶得上班。“郝主任”們把“遇到問題按兵不動、能拖一陣是一陣”奉為工作哲理,遇到急難險重的工作一味推諉塞責,對上級安排的重大事項也視為兒戲,讓這樣的干部來擔當要職,輕則讓工作進度推進緩慢,重則讓工作成效大打折扣,影響群眾利益和經濟社會發展。
“躺平式干部”傷害的是群眾的利益。“郝主任”這樣的干部,身居要職卻無所作為,秉持著“多干多錯,少干少錯,不干不錯”的錯誤“人生哲學”,看似平庸無能、碌碌無為,實則對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損害極大。
懲治“躺平式干部”需要“內外兼修”。一方面,干部自身要嚴于律己。要勤于做事、敢于擔當,以“事不避難,義不逃責”的態度做好自己擔當的每一件事;另一方面,要完善相關體制機制,用良法善政從根源上治理“躺平”。認真落實《關于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規定》,從體制機制層面激勵干部擔當做事,用“鐵拳頭”“硬手段”讓干部“不敢躺”“不能躺”,營造競相干事創業、主動挺膺擔當的清風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