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豆子

前段時間聽婆婆聊起一位老朋友的故事,情節并不曲折,婆婆的聲音也極為平靜,聽完卻讓我陷入了沉思。
老人生活不能自理,住進醫院.家人請了保姆每天幫老人洗漱、擦身、喂飯,陪老人聊天。老人說,只有節假日的時候,孩子們才會過來看望,還會買很多營養品。此時的小屋里才會充斥著歡聲笑語,熱鬧而溫馨。可是這快樂的時光很短,兒孫們走了,小屋又像往日一樣清冷寂寥。有一位病友常常過來給老人讀書,驅散了些許寂寞,但似乎不夠。老人很理解:兒女們都有家庭、有工作,很忙,沒有時間陪伴自己,節假日能來看望,還請了保姆照顧,已經很好了。最后,老人在保姆的悉心照顧下安詳離世。這不僅是婆婆朋友的故事,也是很多進入人生暮年的老人可能正在經歷的生活縮影。
每個人都要跨入老年,許多人最后的幾年也可能是最艱難的幾年。生病臥床,生活不能自理,即便身體健康的也行動遲緩,做事常常力不從心,需要人照顧。誰來照顧老人是家庭問題,也是社會問題。“20后”“30后”處于我國的生育高峰期,一般家庭都有五六個子女,甚至更多。那時候老人的養老方式多數是子女輪流照顧,或是老人跟其中一個子女生活,其余的子女負擔生活費用。隨著社會的變遷,時代的發展,尤其是進入20世紀80年代,眾多獨生子女家庭誕生,特殊的“4—2—1”家庭模式又使家庭負擔加重,一對夫妻要承擔4位老人的贍養,同時還要面臨生活、工作、孩子等多重壓力,自顧不暇。不是兒女不孝,而是子欲養而力不從心。曾經就見過4位老人同時生病的家庭,因經濟條件不好,請不起保姆,夫妻倆只好每人照顧兩位老人,還要兼顧孩子,每天奔波于家和醫院,搞得心力交瘁。因此,經濟保障也是養老的重要問題之一。老人自己有積蓄,或有退休工資,或兒女生活富裕,能請得起保姆、護工,生活或可怡然自得。而對于有些沒有積蓄、生活貧困、兒女經濟條件也不好的家庭來說,全家人的幸福指數都不會很高,更遑論那些貧困孤寡的老人,晚景可能更是凄涼。
我國現在尚處于服務機構、服務水平與實際養老需求不匹配的階段,而進入“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現如今,獨居老人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越來越多,社區的單一服務遠遠不能滿足老人的多元化需求。我國的現狀是以居家養老居多,正如影片《安樂》中演繹的照顧老人的方式應運而生。能自理的老人請鐘點工,不能自理的請住家保姆,子女們有時間就過來陪一陪。大部分時間和老人閑聊的是鄰居,陪老人吃飯的是保姆,生病住院也是保姆陪護,多數老人都是以這樣的方式和狀態度過人生的最后時光。以前一大家子住在一起,幾代同堂、兒孫繞膝的場景已漸漸退出歷史舞 臺。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觀念已發生了改變。年輕一代喜歡獨處,自由自在。如今,越來越多接受新思想的老人也不愿和子女住在一起,起居飲食方面的諸多不便,生活方式的互不適應,處理問題的不同方式,人生觀、價值觀的認知取向不同……都容易產生矛盾。各自生活,飲食、起居、做事,隨心隨意,不用顧及眾人口味,不用擔心影響家人休息。清靜清閑自在,還減少很多的矛盾,何樂而不 為?
但是,不與子女生活在一起,也就是我們常常談到的“空巢老人”,也面臨著諸多問題。很多老年人身體狀況大不如前,有的患有一種或多種慢性疾病,被常年困擾,自我護理能力逐漸下降。大部分老人已不能從事過于繁重的家務勞動,患有疾病的老人需要醫療護理,獨居的老人還要排解內心的空虛。因此,日常照料、醫療護理、精神生活往往是空巢老人所缺失的。目前,有人提出了以居家養老為基礎,以社區為依托相結合的方式,為老人提供生活、健康、醫療等方面的服務。同時采取國家補貼、社區低收費等方法,使生活困難的老人同樣得到照顧。既滿足了老人的需求,又緩解了年輕人的壓力,解決了子女因贍養問題而產生的后顧之憂。這需要國家、社區、個人以及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共同努力,探索新型養老模式,構建完善養老的服務體系,讓老人愉快地享受幸福的晚年。
國家和社會越來越關注老人的精神需求,老年活動室、廣場、公園,老年人的活動場所逐漸增多,各種活動設施不斷完善,老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參與其中。三餐能吃到可口的飯菜,有溫暖的居住環境,生病能就近醫療,社區有自己喜歡的活動,繁重的家務勞動有人協助,生活不寂寞、不孤單,我想這是老人們希望的生活。很多老年人現在都已經想得很開,以前為前程、為生計、為兒女操勞半生,到了人生暮年,功名利祿都已遠去,何不好好享受晚年的時光?
隨著我國人口進入老齡化階段,人們越來越關注老年人的生活。相信隨著社會的進步,養老機制的進一步完善,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也會更加豐富多彩,讓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 樂。
夕陽遲暮,晚霞照臨,人生必老,人人暮歸。當你不為養老哀嘆,不為病無所醫痛苦,不為空虛寂寞悲泣,老已老矣,何懼老去。國家、社會都在積極地創造條件,完善措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而老人們無論是選擇讀書、書法、繪畫,還是唱歌、跳舞、弈棋;無論是閑看庭前花開花落,還是望天際云卷云舒;無論是看春暖花開,還是聽秋風數落葉;無論是身健悠然散步,還是病臥床榻,觸目皆是溫馨和諧的畫面。人生暮年,能舒適恬靜、泰然自若地度過每一寸光陰,享有尊嚴的生活,或是老人心中的期 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