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床困難戶”的生活壓力可能也來自“社交時差”。英國《每日郵跟》15日報道稱,新的研究發現,“社交時差”大的人對生活的滿意度更低。”
“社交時差”指的是兩種獨立睡眠模式睡眠中間點的“時差”,描述了人們在休息日和工作日休息生物鐘的不協調。如果某人工作日晚上11點入睡,早上7點起床,其睡眠中間點為凌晨3點,而如果他在休息日晚上零點入睡,早上10點起床,那么其睡眠中間點為凌晨5點。兩個中間點相差的兩小時就是他的“社交時差”。
捷克布拉格大學曾對該國4500人展開一項社會調研,發現“社交時差”越嚴重的人,對生活的整體滿意度就越低。如果再將工作壓力納入考量,那么受訪人的反饋更為糟糕。
研究人員庫德娜喬娃表示,現代和會中人們的日常作息往往“不由自主”,學術界對“社交時差”問題的重視程度也比較低。▲(劉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