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亮 孫麗麗 谷城
隨著人們戶外運動和日常藝術活動增多,急性閉合性跟腱斷裂發病率也逐漸上升,臨床表現主要為患者伴有運動障礙和間歇性跛行,跟腱斷裂處呈凹陷狀,大面積瘀紫,按壓小腿肌肉會產生劇烈疼痛,嚴重影響患者生活[1]。與傳統保守治療比較,手術治療可顯著降低復發風險,但對縫合方式具有較高要求,如縫合需足夠抗張力,避免斷裂間隙發生。不同縫合方法各具特點,且對臨床癥狀改善和預后有較大影響,但目前并無最理想的縫合方法[2]。改良Kessler 法是臨床上常見跟腱斷裂手術方法之一,具有很強防滑能力,可以減少間隙形成,但是由于縫合時距離跟腱端較短,易造成斷端撕裂,甚至再次斷裂[3]。Krackow 縫合法是在距離跟腱斷裂處近遠端健康組織上打結,對于跟腱斷裂處縫合減少,具有良好抗拉能力[4]。本研究對比了Krackow縫合法和改良Kessler 法對急性閉合性跟腱斷裂的治療效果。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廣州市花都區人民醫院2016 年1 月-2021 年12 月收治的98 例急性閉合性跟腱斷裂患者。(1)納入標準:①診斷為急性閉合性跟腱斷裂[5];②受傷時間短于2 周;③18 歲以上,完全配合檢查與評估。(2)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嚴重疾病;②同側肢體骨折或其他損傷。根據手術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n=46)和對照組(n=52)。該研究已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1)兩組均進行術前準備。對患者進行常規實驗室、心電圖和X 射線檢查,并對患肢進行消腫止痛。患者手術前禁止飲食飲水,手術區備皮準備,抗生素皮膚試驗,術前30 min 靜脈滴注抗生素。所有患者均接受硬膜外麻醉,手術體位采取俯臥位。(2)觀察組:Krackow 縫合法。以跟腱凹陷處為中心,于跟腱偏向內側做一長約6 cm 切口,切開皮膚,將跟腱斷端暴露,在距離斷端5 cm 處進針,采用Krackow 縫合技術選擇0 號不可吸收線連續縫合,作Krackow 套結,使用3-0 號可吸收線縫合腱膜邊緣,用2-0 號可吸收線縫合深筋膜,用0號線縫合皮膚,并放置引流管。(3)對照組:改良Kessler 縫合法。以跟腱凹陷處為中心,做一約8 cm切口,切開皮膚、皮下和跟腱外膜,將跟腱兩個斷裂端暴露,將斷裂端修整,選擇0 號不可吸收線縫合跟腱兩端,在離斷端0.5~1 cm 處水平插入針,然后在距出針點2 mm 處斜穿入肌腱,肌腱斷面穿透,然后再經另一端肌腱斷面穿入,繼續平行于肌腱,然后從斷端1 cm 處穿出,繼續在離斷端1~2 cm 處水平插入針,以同樣的方式縫合另一側,最后在最初插入針點打結,用3-0 號可吸收線縫合腱膜邊緣,用2-0 號可吸收線縫合深筋膜,用0 號線縫合皮膚,并放置引流管。(4)兩組均接受常規傷口護理、換藥和超膝石膏固定,抗生素處理及創口醫療,術后第1 天進行常規功能訓練,2 周后拆線,3 周后更換短腿石膏,第6 周取下石膏。對所有患者定期隨訪了6 個月。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1)記錄兩組圍手術期指標,主要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住院時間。(2)記錄術后并發癥,主要包括術后粘連、切口感染、切口愈合不良、跟腱再斷裂。(3)實驗室指標:術前與術后3 d 抽取患者空腹狀態下靜脈血5 mL,采用熒光流式細胞計數法檢測白細胞(white blood cell,WBC),采取微粒子酶聯免疫分析法檢測血清皮質醇(cortisol,Cor)及電化學發光法檢測C 反應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4)康復效果:在術后3 個月采用Amer-Lindholm療效評定標準。優:患者無不適,行走正常,提踵有力;小腿周徑減少<1.0 cm,踝關節背伸或跖屈角度減少<5°。良:患者輕度不適,行走稍有不正常,提踵稍有乏力,小腿肌力較健側減弱;小腿周徑減少≤3.0 cm,踝關節背伸減少5°~10°,跖屈角度減少5°~15°。差:小腿肌力較健側明顯減弱,提踵困難;小腿周徑減少>3.0 cm,踝關節背伸角度減少>10°,跖屈角度減少>15°[6]。(5)跟腱活動情況:術前、術后3、6 個月后采用美國矯形足踝協會踝-后足評分(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nkle-hind foot score,AOFAS-AH)及跟腱完全斷裂評分(achils tcendon total rupture score,ATRS)評估。AOFAS-AH 包括9 個方面,疼痛、功能和自主活動、支撐情況、最大步行距離、地面行走、異常行走、前后活動、后足活動、踝后足穩定性及足部對線。滿分為100 分,90~100 分為優,75~89 分為良,50~74 分為可,<50 分為差[7]。ATRS 對跟腱損傷后患肢的疼痛、日常活動、中強度運動和高強度運動等10 個問題做出系統的評價,每項滿分10 分,按輕微、中度、重度、嚴重劃分跟腱功能受限程度[8]。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3.0 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觀察組男28 例,女18 例;年齡18~62 歲,平均(42.36±2.34)歲;致傷原因:運動傷17 例,撞擊傷14 例,自發性損傷15 例。對照組男32 例,女20 例;年齡18~63 歲,平均(43.14±2.18)歲;致傷原因:運動傷21 例,撞擊傷17 例,自發性損傷14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圍手術期指標水平比較 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和住院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圍手術期指標水平比較()

表1 兩組圍手術期指標水平比較()
2.3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間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535,P=0.215),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
2.4 兩組實驗室指標水平比較 術前兩組WBC、Cor 及CRP 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7 d,兩組上述指標均較術前升高,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實驗室指標水平比較()

表3 兩組實驗室指標水平比較()
*與術前比較,P<0.05。
2.5 兩組康復效果比較 兩組優良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優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康復效果比較[例(%)]
2.6 兩組跟腱活動情況比較 術前兩組AOFASAH、ATRS 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6 個月,兩組AOFAS-AH 和ATRS 均較術前升高,且觀察組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跟腱活動情況比較[分,()]

表5 兩組跟腱活動情況比較[分,()]
*與術前比較,P<0.05;#與術后3 個月比較,P<0.05。
保守治療無法準確把握跟腱閉合程度,很難達到較好療效,因此,臨床實踐中外科醫生多選擇手術進行跟腱修復,幫助患者恢復張力和抗拉能力,從而恢復運動水平[9]。手術過程中,縫合方法和質量通常決定了急性閉合性跟腱斷裂恢復效果,然而,不同縫合方法特色不一,臨床并無統一標準。Krackow 縫合法和改良Kessler 縫合法是目前臨床應用較為廣泛的縫合方法,其中改良Kessler 縫合法優點在于操作簡單,防滑能力強,可加快創面愈合,但由于縫合時在肌腱內部多次交織,影響肌腱血運且承受拉力較大,易再次斷裂[10-11]。Krackow 縫合法具有斷端緊密對合,對組織損害小,術后粘連發生率低等特點[12]。本研究將兩者應用于急性閉合性跟腱斷裂,研究結果顯示,兩組圍手術期指標、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兩種縫合法手術技術均較為成熟,并發癥發生率低。分析可能與兩組在手術期間盡可能避免了對肌腱損傷,并仔細縫合跟腱斷裂端,使接縫強度符合要求,術后避免損傷皮神經及早期功能鍛煉等有關。手術創傷不僅易引起術后感染,而且會增加炎癥細胞因子釋放,成為影響手術效果和預后的主要危險因素[13]。當組織受到損傷或感染時,體內WBC、Cor 及CRP 含量會急劇升高[14-15]。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在術后7 d 的WBC、Cor 及CRP 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觀察組炎癥應激反應更小。分析可知,觀察組對跟腱兩側進行連續鎖邊,使跟腱兩側具有較強的抗撕裂作用,機體組織破壞更小,減少了皮膚組織損傷和傷口感染的可能性,有效促進跟腱的生理性愈合,因而觀察組炎癥應激反應程度較對照組更輕[16-17]。
術后早期鍛煉是提高急性跟腱斷裂恢復的有效措施,對跟腱進行有效的應力刺激可以加快跟腱愈合時間,但是縫合方法必須具有足夠的抗拉強度,才能進行早期功能鍛煉,防止再次斷裂[18]。本研究結果中,觀察組優率顯著高于對照組,AOFASAH 和ATRS 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Krackow 縫合療效確切,患者愈合能力及跟腱功能恢復程度優于對照組。分析原因可知:改良Kessler縫合法雖然具有強大的防滑能力,可以增加肌腱抗拉強度,減少間隙形成,但這種方法易導致吻合口破裂,從而導致術后早期鍛煉延遲[19]。Krackow 縫合法通過環形鎖縫合來收緊和加固斷裂松散的跟腱,縫合后強度高,可以較早進行功能鍛煉,進而幫助患者盡快恢復跟腱功能,避免肌腱粘連,有助于術后愈合和康復[20]。
綜上所述,Krackow 縫合法和改良Kessler 縫合法治療急性閉合性跟腱斷裂均能取得較好效果,但Krackow 縫合炎癥應激反應更小,術后跟腱活動恢復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