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杰 繆芷羽

摘 要:通過網絡問卷調查,統計分析公共衛生事件影響下的旅游小群體出行特征,選取四川省旅游小群體為研究對象,調查公共衛生事件影響下旅游小群體出行時間、出行方式、出行次數變化,以及交通管控措施的接受程度,以此為基礎提出公共衛生事件影響下的旅游交通管控策略。
關鍵詞:公共衛生事件 旅游小群體 出行特征 交通管控
Abstract:Through the online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travel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groups of tourism under the influence of public health event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and the small group of tourism in Sichuan Province was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e changes of travel time, travel mode, and frequency of travel of small group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public health events and the acceptance of traffic control measures were investigated. And on this basis, the tourism traffic control strateg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public health events was proposed.
Key words:public health incidents, tourism groups, travel characteristics, traffic control
1 引言
與旅游相關的安全事件將嚴重影響旅游業的健康發展。旅游安全事件包括自然災害事件、意外安全事件、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等4大類[1]。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發,各界對公共衛生問題空前關注。本文研究的與旅游相關的公共衛生事件主要是指對旅游業產生一定沖擊的包括突發疾病、傳染病等公共衛生問題。由于旅游活動具有時空特性,易在旅游過程中擴大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游客對旅游目的地的公共衛生環境較為敏感,旅游景區也對游客來源地的公共衛生問題有一定要求。因此,為幫助旅游業保持經濟活力、滿足廣大旅游小群體出行需求和盡量降低公共衛生事件對旅游業的影響,有必要從交通秩序管控的角度開展研究。考慮到旅游出行的結伴同行特征明顯,將旅游小群體定義為由兩個或多個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個體組成,為了滿足旅游需求或實現旅游目的而結伴同行。為與旅行社群體區分,將小群體人員限定在10人及其以下,且小群體成員間認識或熟識,并存在共同達成旅游需求的目的。因此,本文以網絡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公共衛生事件影響下旅游小群體出行特征進行分析總結,調查旅游小群體對交通管控措施的接受程度,在此基礎上,提出交通管控措施,以優化創新當前交通管控策略[2]。
2 旅游小群體出行特征調查
2.1 調查問卷實施
本文以情景模擬的方式開展問卷調查,將2019年以前定義為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前,2020年以后定義為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后;以四川省旅游小群體為調查對象;調查時間為2022年3月,持續30天;問卷分為三個部分,均為單項選擇題:第一部分為旅游小群體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為公共衛生事件影響下旅游小群體出行特征,具體包括出行方式、出行時間、出行次數調查,如到達景區交通工具、出游時間的選擇;第三部分為旅游小群體對所提出的交通管控措施的接受度調查[3]。
本次問卷采用線上收集,利用社交軟件向同學、親朋好友等各年齡段群體發放問卷,通過滾雪球的方式收集樣本。共收集到1002份問卷,剔除無效問卷,有效問卷共990份,問卷有效率為98.6%。問卷題項共27題,將最終問卷導入到EXCEL工具中,以便后續統計分析[4]。
2.2 數據結果與分析
調查問卷受訪者在年齡水平上,45-64歲的人數最多;其次為15-24歲的人群。在職業水平上,學生、機關事業單位群體數量相當,占比在16%-17%;自由職業者與退休或無業群體人數最多;個體經商群體數量最少,僅有2%。在收入水平方面,多數受訪者對自己的收入認知水平保持在低收入群體與中等收入群體上;認為自己是較高收入群體最少。
2.2.1 公共衛生事件影響下旅游小群體出行方式選擇
出游地點選擇: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后省內跨市、市內的人數比例均高于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前,跨省出行人數比例低于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前。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前跨省旅游的人數最高,達到35.35%,然而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后跨省旅游的人數比例大幅降低,選擇市內出游的人數占比最高,其次為省內跨市旅游。綜上,在公共衛生事件影響下,旅游小群體出行主要集中在市內。
出行人數的選擇: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后受訪者出行方式更傾向于獨自旅行,并且選擇結伴自由行與選擇旅行團的人數占比與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前相比均有所下降。公共衛生事件影響下,選擇結伴自由行的群體占比最高,選擇加入旅行團的群體占比最低。因此,旅游小群體出游方式的選擇已經受到公共衛生事件影響,結伴自由行出方式受到大眾青睞。
市域的交通工具選擇:調查旅游小群體在市內游玩或到達旅游城市后,前往旅游景點所選用的交通工具。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后,選用徒步、私家車、租車的人數比例有小幅度上升,而出行采用普通公交、軌道交通、旅游客運專線出行都有不同程度的減少,旅游客運專線出行減少最明顯。因此,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后旅游小群體在出行方式選擇上會更傾向于私人交通或徒步的方式。
2.2.2 公共衛生事件影響下旅游小群體出行時間
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前旅游小群體更傾向于選擇國家法定節假日出行,占比最高,其次選擇隨時都可以;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后,選擇國家法定節假日、隨時都可以選項的群體相比于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前有所下降,選擇日常休假、周末外出的群體占比上升,其中選擇周末外出的群體漲幅最大。由于在調查對象中自由職業者或退休無業人數較多,二者人數占比超過40%,因此出行時間為隨時都可以的人數比例也相對較高。因此,當前旅游小群體外出時間的選擇上受到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對比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前后,旅游小群體在周末外出受公共衛生事件影響變化顯著。
2.2.3 公共衛生事件影響下旅游小群體出行次數變化
本文調查了14歲及以下、15-64歲、65歲及以上年齡段群體,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前后不同年齡段旅游小群體一年內的出行次數存在較大差異。
14歲及以下旅游小群體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前旅游次數均集中在1~3次。然而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后旅游次數驟減,一年以內均沒有外出旅游。
15~64歲旅游小群體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前后出行次數變化明顯。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前該年齡段群體一年內旅游次數大部分集中在1~3次。然而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后出行次數減少,有71.43%的群體在一年內沒有出行。
65歲及以上旅游小群體在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后仍有出行,一年內出行1~3次的人數比例占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后所有年齡段最高。
綜上,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后大部分群體一年內出行0次,其次是1~3次,說明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后旅游小群體出行意愿下降。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后,65歲及以上群體一年內出行1~3次的人數比其他年齡段的人數多,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后老年人群體出行增多。
2.2.4 公共衛生事件影響下交通管控措施接受程度
本文引入公共衛生事件下的交通管控策略,通過調查旅游小群體對交通管控策略觀點的接受程度,為制定市域的交通管控策略提供方向[5],提出具體措施如下:
措施1:減少大型公共交通工具運營,加大小運量車輛投入,但會增加出行成本;
措施2:在大型公共交通中,要求乘客或結伴小群體之間間隔入座,且要求全程佩戴口罩,票價也會適當提高;
措施3:乘坐公共交通前查驗必要的衛生安全證明等信息;
措施4:熱門景區實施人員限流,或對車輛分批次間斷放行;
措施5:對大型公共交通或旅游專線大巴車乘客執行限流措施,但會增加票價;
措施6:熱門景區實行分時段預約出行;
措施7:熱門景區實行限時游覽,如采取停車時長管控,超時則大幅提高停車費用;
措施8:車內安裝自動測溫儀。
由于群體的接受程度屬于心理因素,自身難以度量,因此本文對每項交通管控措施的接受程度設置五個等級,幫助受訪者理解其內容。各個題項的選項均對應“很不滿意”、“不滿意”、“一般”、“滿意”、“很滿意”五個等級,共受訪者選擇,內容及調查結果如表1所示。
由表1數據可知,本文提出的公共衛生事件下的交通管制措施接受程度較高。對于所提出的每一條交通管制措施受訪者選擇“滿意”、“很滿意”的選項人數比例之和均超過50%;選擇“很不滿意”、“不滿意”的人數較少,人數占比僅有個位數。因此大多數旅游小群體能夠接受本文提出的交通管制措施,且可以直接應用于公共衛生事件影響下的旅游交通管控。
3 公共衛生事件影響下旅游小群體出行的交通管控建議
3.1 減少大型公共交通工具運營,加大小運量車輛投入
由調查問卷結果可知,當前旅游小群體傾向于市內游玩,導致市內交通流量增加;公共衛生事件影響下旅游小群體選擇獨自游玩,或與好友結伴自由行的人數多,旅游小群體數量增加;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后大多數旅游小群體選擇私家車、租車自駕等小型私人交通方式到達景區,選擇大型公共交通的人數有所減少。
加大小運量車輛投入,適當增加共享交通工具的運營。具體措施包括加大對網約車、出租車、租車等行業或車輛的投入,一是有關部門可以與網約車平臺、出租車公司或租車行業協商適當降低交通費用,二是旅游景區停車場可以在規定時間內適當降低停車費用,三是有關部門做好宣傳工作,鼓勵廣大旅游小群體考慮公共衛生事件影響,乘坐私人交通出行。
減少大型公共交通工具運營。減少大型旅游客運專線運營,大型旅游客運專線車輛改由小型交通替代,根據城市交通量適當延長公共交通(例如大型公交車)的發車時長與間距,或取消或減少公共交通工具的優先路權[6]。
3.2 對大型公共交通或旅游專線大巴車乘客執行限流措施
當前旅游小群體選擇乘坐大型車輛的人數較少,且伴隨公共衛生事件風險,因此大型交通不是公共衛生事件下旅游小群體的首要選擇。
根據旅游小群體數量乘坐公共交通。一是嚴格控制搭乘密度,保持各旅游小群體之間的平均距離在一定的安全范圍之上,例如在一輛公交車或旅游專線大巴車中限制3-4個群體乘坐,且要求乘客或結伴小群體之間間隔入座,并全程佩戴口罩。二是適當提高公共交通或旅游專線大巴車的乘車費用。通過這種方式,在前往景點游玩的路途中所乘坐的交通工具能夠有效避免大量人群聚集,以防止爆發聚集性公共衛生問題。
3.3 乘坐公共交通前查驗必要的衛生安全證明等信息
根據研究結果,旅游小群體選擇在國家法定節假日出行的人數占比最高,國家法定節假日期間人流量大,人口流動快,既有本市區的旅游小群體,也有市外甚至跨省旅游的群體,因此在公共衛生事件下密切關注人員行程十分必要。
公共交通公司應嚴格履行職責,加強培訓與管理。司機或車上管理人員要求車內乘客持有衛生安全證明等信息,檢查無誤后方可乘坐,對不符合標準的乘客,不予乘坐交通工具。此外,乘車前對乘客進行體溫檢測,或在車內安裝自動測溫儀,全程實時監控乘客體溫;設置隔離區與觀測點,針對體溫異常或身體不適的游客及時轉移。
3.4 熱門景區實行分時段預約出行、人員或車輛限流
熱門景區實行分時段預約出行。例如在手機上通過APP提前選擇出行日期,或撥打景區電話預定出行時間;景區可設置一天內預約及接待人數,超過上限則不再開放。此外,旅游小群體前往景區勢必會導致車流量增多,建議景區對車輛分批次間斷放行,或對停車位實行網上預約機制。
3.5 熱門景區實行限時游覽,采取停車時長管控
建議景區工作人員限制游客游覽時間[7]。如登記游客進出景區時間,并規定游客在景區停留時長,若超過規定時間,則加收服務費;管控停車時長,即登記車輛停車時間并對停車時間加以限制,若超過規定的停車時間,則提高停車費。此外,建立游客和車輛快游激勵機制,如游客或車輛在規定時間內提前完成游玩,則對游客門票或停車費給予一定幅度的優惠活動。
基金項目:智能警務四川省重點實驗室資助項目“市域旅游交通網絡建模及擁堵區域動態預警方法”,課題編號:ZNJW2022ZZMS003;2020年四川省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旅游小群體特征調查及交通管控策略研究”,課題編號:S202012212095。
參考文獻:
[1]紀穎超,殷杰.中國涉旅公共衛生事件時空分異特征及其引致因素解析[J].資源開發與市場,2022,38(05):614-621.
[2]弓棣. 新冠疫情下公交出行行為特征及影響因素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21.
[3]王夢瑤. 新冠疫情影響下赴日出游意愿及交通服務需求建模[D].北京交通大學,2021.
[4]李梅. 后疫情時期西安在校大學生感知風險對出游意愿的影響研究[D].西北大學,2021.
[5]胡曉晶,朱瀚.新冠肺炎疫情管控結束后粵鄂旅游者出游意愿研究[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3(06):103-108.
[6]戴景文,蔣星怡.后新冠肺炎疫情時代旅游景區發展趨勢及對策研究——以陜西省問卷調查和數據分析為例[J].特區經濟,2021(10):128-132.
[7]曹美辰,宋書楠,宋夢影.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遼寧省旅游需求調查分析[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3(05):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