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壽星

[摘 要]在初中生物學教學過程中,適時融入勞動教育元素,不僅有利于生物學教學的深化和創新,還能助力學生勞動意識與勞動技能的強化與提升,這與學校教育“立德樹人”根本宗旨不謀而合。為此,教師要以“以勞培德,教化身心”為基本理念,將勞動實踐與生物學教學深度融合,確保勞動教育走深走實。文章據此探討了初中生物學教學中勞動實踐項目的組織與實施情況,對勞動實踐項目的組織與實施路徑進行了探析,以此推動初中生物學教學與勞動實踐的密切融通,為初中生全面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關鍵詞]勞動教育;勞動實踐項目;勞動意識;勞動技能;初中生物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 ? G633.91?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3)35-0093-04
2019年印發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對如何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進行了頂層設計,對各級學校推進勞動教育工作進行了明確部署。隨著勞動教育工作與學科教學的融合愈發深入,學科教學導引下的勞動教育成為常態。以初中生物學來說,組織開展勞動教育工作,重在對學生的思維認知、實踐能力和勞動習慣進行培育,這也是推進生物學教學的重要動能。當前,初中生物學教學中普遍存在勞動教育思維缺失、學科教學與勞動教育結合度不足、勞動教育流于形式、勞動實踐占比較低等突出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勞動教育與生物學教學的融合質量,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十分不利。基于此,學校和教師要以“以勞培德,教化身心”為基本理念,將勞動實踐與生物學教學深度融合,確保勞動教育走深走實。
一、初中生物學教學與勞動教育的融合背景
2020年3月印發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提出要在大中小學各層級、各年齡段積極推進勞動教育工作,切實提升學生的勞動意識和勞動素質;同年7月,教育部印發了《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既是對上述意見的細化,也為全學段勞動教育實踐工作的開展指明了清晰路徑[1]。具體到初中學段,考慮到初中生身心成長速度顯著加快的因素,勞動教育的開展正當其時。對處于人身拔節孕穗期的初中生來說,形成良好的勞動認知與勞動意識,掌握多元的勞動技能,培育積極向上的勞動態度,無疑是錘煉綜合素質的基本要求。
對初中生物學教師而言,著重從勞動觀念、勞動精神、勞動知識、勞動技能等方面加強工作,將勞動教育政策和各項要求轉化為具體的實踐項目,可以很好地配合生物學科教學,同時打通課堂與課外的聯系通道,有利于學生知識能力與勞動素質的同步提升,進而為高水平育人奠定堅實基礎。
二、初中生物學教學中實施勞動實踐項目的價值意蘊
正所謂“功崇惟志,業廣惟勤”,中國自古以來便是以農耕立國的國家,對于勞動的熱愛與重視始終鐫刻在民族基因中。在新時期初中生物學教學中,有效融入勞動教育元素,組織與實施勞動教育實踐項目,無疑可以產生多元價值,發揮應用功能。
(一)實施勞動實踐項目是對生物學教學形態與內涵的極大充實
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有效融入勞動教育元素,應當以生物學科的勞動實踐項目為導引,實現全要素集成,突出勞動實踐的引領性價值,讓學生全程參與,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勞動素質。換言之,組織并實施勞動實踐項目,能夠真正實現“學科貫穿,要素配置”,讓學生在“一體多元”的學科勞動中收獲知識技能與勞動樂趣,提升身心發展水平,增強認知和探索能力。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融入勞動實踐元素,不僅恰如其分,而且能夠豐富學科教學的技法和形式,有利于生物學教學內涵的充實。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本單元中的蒸騰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三個實驗的知識點,組織與實施勞動實踐項目。比如以“戶外公益植樹”為主題,安排學生參與公益林的栽培種植。在此期間,教師以點撥、反問、提示等形式,引導學生從樹木移栽、水肥管理、光合作用因素控制等角度入手進行勞動實踐,從中掌握科學方法,能夠運用生物學知識解決問題,提高樹木的栽培存活率和成功率,確保植樹勞動取得良好效果。此類案例的運用,體現了勞動實踐項目與生物學教學的融合,即借助勞動實踐豐富生物學科的教學形式,同時豐富學生體驗,培養學生的勞動素養。
(二)實施勞動實踐項目有利于鍛造學生的勞動觀念與勞動技能
教師在生物學教學中在組織與實踐勞動實踐項目、推進勞動教育工作時,要以學生的參與度、完成度、體驗感、收獲與心得、技能水平等指標為考察對象,檢視勞動實踐項目的推進情況,并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指導和幫扶。據此來看,勞動實踐項目是生物學教學的重要外延,能夠助推生物學教學的協調發展。同時,勞動實踐項目直接作用于廣大學生,能夠促進學生勞動觀念、勞動意識的啟蒙和完善,也將促進學生勞動技能與勞動素質的有效鍛造[2]。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二章“認識生物的多樣性”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課外“觀察+探索”實踐項目,按照知識內容的導引,要求學生對戶外可見的動物、植物進行觀察與記錄,感受日常生活中生物的多樣性,從而讓學生形成對生物系統的科學認識,同時在個體觀察、小組合作探索、集體討論等活動中生發勞動意識,形成良好的勞動觀念與勞動技能。
三、初中生物學教學中勞動實踐項目的組織與實施策略
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教師要結合生物學知識合理設計勞動實踐項目,提升勞動教育滲透力,促進學生知識能力與勞動素質同步成長。
(一)課程整合——夯實勞動實踐項目基礎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勞動教育在初中各學科中的滲透和融通成為基本趨勢,這也給勞動教育實踐項目的組織與實施提供了良好條件。對初中生物學教學來說,立足于生物學課程與教材,強化勞動教育元素的搜集、抽取和開發利用,能夠完善勞動教育工作體系,對勞動實踐項目的推進具有積極意義。為此,學校除了要實施國家、地方勞動教育課程,還要圍繞勞動實踐項目,以學生的實際需求為依托,打造可推廣實施的勞動實踐課程,為勞動教育實踐的深化奠定基礎。教師要發揮主人翁精神,著力開發特色勞動實踐課程,使之與勞動實踐項目相匹配,為“以勞育人”價值的實現確立前提[3]。
在初中生物學教學過程中,有效融入勞動教育元素,要以課程資源的重新梳理與整合為重要承載點。下面是初中生物學教學與勞動實踐項目的課程融合模式設計(見表1)。表1中的課程融合模式設計以“教材課程”“特色校本課程”和“本地化課程”為依托,分別融入勞動實踐項目元素,發揮課程的差異化優勢,深入實施學科融合式的勞動實踐,助力學生勞動素質的提升。
表1 初中生物學教學與勞動實踐項目的課程融合模式設計
[課程分類 實踐項目融合點 主要特色 實施案例 教材課程 提取生物學知識要點,融入課堂勞動實踐中 立足教材內容,啟迪學生的勞動意識,培養學生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 以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種子植物”為切入點,安排學生觀察植物葉脈,制作葉脈書簽
特色校本課程 開發主題校本課程,推動課內外勞動實踐項目的開展 自主開發校本課程,融入生物學元素,豐富勞動實踐內涵 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動物的運動”為線索,設計以“觀察動物運動,體會運動價值”為主題的校本課程,打造周期性的戶外勞動項目
本地化
課程 以本地生物現象或事件為切入口,引導學生參與勞動實踐 圍繞本地化、鄉土化元素,設計生物性勞動項目,錘煉學生的勞動技能與勞動精神 圍繞“魚”和“鳥”課程知識點,開發鄉土性課程,驅動學生融入生活:通過拍照片、記特征、寫筆記等方式,觀察、記錄、分析本地特有的魚類和鳥類,在對比、探索中打上“勞動印記” ]
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第一,以現有的教材課程為基礎,擇取生活中的知識點,鋪陳勞動實踐項目。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種子植物”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校園周邊的植物狀態,重點記錄葉脈的形態并制作葉脈書簽、葉片書簽,在簡易勞動中驗證所學知識,形成勞動意識。
第二,以開發特色校本課程為目標,打造課內外協同的勞動實踐項目。例如,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動物的運動”對動物運動的機理、特性、功能進行了展示。教師可以借助本節知識點,打造戶外探究性勞動項目,比如引導學生觀察并分析小貓、小狗、雞、鴨等常見動物的肢體動作,通過對動物運動的具象研究,生成勞動思維,提升對知識的應用能力。
第三,以本地化課程為重要導向,設計趣味性十足的勞動實踐項目。例如,以生物學課程中“魚”和“鳥”的知識點為抓手,開發鄉土課程,讓學生深入生活,進行徒步旅行、遠足采風、探尋動物足跡等特色活動,在特色勞動與知識攝取過程中生成勞動精神,形成復合型技能。
(二)知識延展——滲透學科勞動實踐
初中生物學科是初中生接觸生物學知識的重要載體。生物學教師要立足實際,按照“知識延展,實踐外化”的原則,將生物學教學與勞動實踐密切融合起來,生成勞動實踐的學科“慣性”,更好地展現生物學教學與勞動教育融合的優勢,讓學生既掌握完善的生物學基礎知識,又可以利用生物學知識參與生產生活勞動,感受勞動的快樂,獲取求知技能。因此,生物學教師要有實現學科教學與勞動實踐兼容并蓄的行動自覺,優化勞動實踐項目模式,發揮學科導引功能,推動勞動教育走深走實。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真菌”的教學中,教師錨定“真菌”的知識要點,延展性地設計勞動實踐項目,讓學生利用一個周期(具體時間根據項目內容而定)完成勞動實踐任務。具體而言,根據“真菌”知識點的延伸特性,教師可設計如下實踐活動項目。
(1)課堂知識探究。真菌分為兩類:單細胞真菌,比如酵母菌;多細胞真菌,比如霉菌、菌菇、靈芝等。教師進一步點撥,我們日常所吃的香菇、蘑菇,都屬于真菌。
(2)視頻任務導入。在課堂上播放視頻《舌尖上的中國——云南野生菌》,展示云南村民辛苦探尋松茸并將其烹飪成美食的過程。教師借助視頻展示,讓學生明晰菌菇轉變為食物的繁雜過程:栽培、管理、采摘、分類、烹飪……
(3)設計實踐項目。教師以課堂演示鋪陳任務:提出“練習種植食用菌”的勞動實踐項目,設計實踐步驟,列出行動計劃,安排學生分組執行實踐任務。
(4)實踐項目操作。第1階段:食用菌的接種與栽培。教師帶著學生接種平菇、秀珍菇等菌種,可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無菌操作時由兩人合作接種,一人挖取菌種塊,一人打開栽培袋封口膜并快速封口。接種后快速置于溫度 15~20 ℃的環境中,等待菌絲成長。第2階段:出菇管理。待菌絲長滿、長透整個菌袋時,或袋口有小菇蕾冒出時即可揭蓋,須注意揭蓋后要保持空氣濕度大于65%,溫度要維持在15~20 ℃。第3階段:采摘、清洗與烹飪。當蘑菇邊緣外扣且未展平時即可收菇,收菇時需要拔起整株蘑菇,清除邊緣處老化菌絲,再在袋口噴少許清水,快速封住袋口。之后,教師帶著學生清洗蘑菇,按美食視頻步驟烹飪,如蘑菇炒青菜、蠔油平菇油菜、秀珍菇炒蛋等[4]。
(5)總結與回顧。此次勞動實踐項目圍繞“真菌”知識延展而來,延續時間較長,教師引導學生分組參與蘑菇的選擇、栽培、管理、出菇與烹飪,著重培養學生細致耐心、團結協作、吃苦耐勞的勞動精神,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意識以及“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思想自覺。
(三)校外擴充——突出學科勞動實踐導向
古詩云:“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說的就是孩童時期強化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初中生正處于身心快速成長的階段,在校內外廣泛參與各種形式的勞動,無疑有助于他們思維進化、技能提升與素養發展。生物學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在學科教學之外擴充勞動教育的范圍,促進學生勞動習慣的養成與勞動素養的提升。在生物學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注重課堂及校內勞動實踐項目的設計,使之滲透到學科教學的各個階段;另一方面,要打造校外勞動實踐項目與任務,驅動學生深入生產生活,感受勞動的快樂,培植勞動情懷與思維認知。
教師可以在生物學教學中融入校內外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公益性勞動元素,向學生傳授勞動技巧,開展職業規劃教育,讓學生體會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真諦,使之養成認真負責、吃苦耐勞的勞動品質,切實增強公共服務意識和擔當精神。比如,教師以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的“愛護植被,綠化祖國”為勞動主題,定期組織學生開展校園包干區域的保潔和美化勞動,并組織學生積極參與敬老院、福利院等單位的清潔、植樹造林等服務性勞動,使學生形成對學校、社區及社會的負責任態度和公德意識,在活動中鍛煉勞動素養[5]。又如,教師結合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續和發展”的相關知識,安排學生在校外體驗包括金工、木工、電工、陶藝、布藝等項目在內的傳統工藝制作過程,引導學生嘗試進行家具、常見電器的維護及修理,參與種植、養殖等生產活動,學習相關工藝技術,從而獲得啟蒙性職業體驗,形成生涯規劃意識,錘煉勞動技能,培植積極向上的勞動態度。
(四)家校聯動——充實勞動實踐教育內涵
從生物學教學維度來看,教師要充分認識家校合作、家校協同在勞動實踐項目推廣中的價值,主動強化與學生家長的聯系和互動,進一步充實勞動實踐教育的內涵,確保勞動實踐項目轉化為具體教育成果。具體來說,教師可以課程知識點為線索,安排學生每周參與一次家庭生活勞動,由學生家長監督、指導、記錄,之后上傳至家長群或班級群,形成“你追我趕”的比拼態勢,充分激發學生的勞動熱情,使之在家長的督促和引導下提升勞動技能,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例如,教師以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的“了解自己,增進健康”為主題,安排學生在家庭生活中承擔一定的家庭日常清潔、烹飪、家居美化等勞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生活自理、自我健康管理的能力和習慣,使其增強家庭責任意識。如此一來,生物學科與家庭勞動實踐的聯系更為緊密,教師也可以打造周期性的勞動實踐項目,使之逐步常態化,進而對教學工作形成反作用力,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成長。因此,生物學教師要按照項目化教育思維要求,立足于家校聯動,設計周期性、動態化的勞動實踐項目,突出勞動實踐重點,以抓細抓小的態度,引導學生形成勞動思維,提高勞動技能。
綜上所述,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融入勞動教育元素,要著重突出勞動實踐項目的應用價值。生物學教師要發揮積極作用,合理組織與實施勞動實踐項目,細化勞動實踐項目步驟,使勞動實踐項目集知識性、趣味性與人文性于一體,確保學生積極參與。同時,生物學教師要突出學科引領功能,實現勞動實踐項目的細化、深化,讓學生體會勞動樂趣,激發勞動熱情,不斷提升勞動技能水平,養成熱愛勞動、積極實踐的良好習慣。
[? ?參? ?考? ?文? ?獻? ?]
[1]? 許剛強.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生物學貫徹勞動教育的思考與實踐[J].生物學通報,2022(8):26-28.
[2]? 檀傳寶.勞動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認識勞動教育概念的基本內涵與基本特征[J].中國教育學刊,2019(2):82-84.
[3]? 漢琴.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19(5):194.
[4]? 謝學姍.新時代勞動教育與生物學教學的融合[J].科教文匯(中旬刊),2020(29):151-152.
[5]? 李志興,韓杰.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的路徑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1(5):39-40.
(責任編輯 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