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峰 盛宜紅
(連云港一四九醫院骨科中心 江蘇連云港 222042)
膝關節骨關節炎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病癥之一,出現上述病癥與患者的自身因素有一定的關聯性,比如膝關節運動方式不當、肥胖等因素。在多種因素作用下出現膝關節疼痛,出現退行性病變,隨著病情的加重,增加患者膝關節疼痛感,嚴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加重雙下肢負重。目前,該類病癥在臨床中具有極高的發生率,治療方案主要是以手術治療為主,從而提高臨床治療效果[1]。本文中主要探討全膝關節置換治療膝關節骨關節炎的臨床效果。
本次調研中,篩選2020 年2 月~2022 年2 月,本院接診治療的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60 例,按照隨機分配方式,患者被劃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30 例。
所有患者中,男性35 例,女性25 例;年齡64~76歲,平均(70.31±1.49)歲。
對比兩組一般資料,在性別、年齡等指標方面,均無顯著差異,P>0.05 無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給予患者常規療法。
實驗組采取全膝關節置換治療。具體做法如下。
術前,對患者進行常規宣教,8 小時之內要求患者禁食禁水。
手術操作如下:麻醉方式,選擇全身麻醉,術中取平臥位,常規消毒鋪巾,以止血帶止血。從患者膝關節前正中,自髕骨上級上方,將其作為手術切口起點,至脛骨結節內側位置,做手術切口,經該手術切口分離皮下組織,逐層開展。首先,選取患者膝關節前增生滑膜,還有起髕骨脂肪墊,內側半月板,對其進行切除,對內側副韌帶脛骨側后進行松解,同時咬除增生骨贅,髕骨旁入路,暴露患者膝關節,借助髓內軸線定位,開展股骨截骨,脛骨,以髓外定位截骨,患者膝關節,以5~7°外翻角,給予患者匹配人工膝關節,在安裝完成之后驗證膜體運動情況,待結果滿意后借助骨水泥實施局部穩固。借助生理鹽水沖洗關節腔,反復進行,對髕骨周圍去神經化,放置引流裝置,患者膝關節半屈,曲位逐層縫合。
術后,以抗感染藥物進行預防,局部以冰袋冰敷。術后第1 日,引導患者四頭肌收縮,還可進行膝關節關節屈伸,以達到最佳的訓練效果[2-3]。
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膝關節功能評分;對比兩組治療后炎癥因子水平;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疼痛評分。
獲取數據應用SPSS19.0 進行處理。用(n,%)表示計數資料,用卡方檢驗,用()表示計量資料,用t 檢驗。P<0.0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根據痊愈、有效、無效等指標,對比兩組的臨床治療效果。基于數據統計分析,對照組的治療有效率為73%(22/30),實驗組的治療有效率為97%(29/30),兩組數據對比差異顯著,P<0.05 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n,%)
從治療后的膝關節功能評分對比。對照組的HSS 功能評分(86.28±4.20),OKS 功能評分(35.74±3.55);實驗組的HSS 功能評分(72.63±4.23)。OKS功能評分(27.12±3.83),對比兩組數據差異顯著,P<0.05 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膝關節功能()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膝關節功能()
?組別 n HSS 功能 OKS 功能對照組 30 86.28±4.20 35.74±3.55實驗組 30 72.63±4.23 27.12±3.83 t 值 17.833 12.667 P 值 0.0000 0.0000
基于CTX-Ⅰ、CTXⅡ、TNF-a、IL-6 指標,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炎癥因子。從數據統計可知,對照組的CTX-Ⅰ評分(436.80±27.54),CTX-Ⅱ評分(516.72±41.09),TNF-a 評分(68.40±8.65),IL-6 評分(37.20±3.55);實驗組的CTX-Ⅰ評分(364.91±23.44),CTX-Ⅱ評分(430.17±32.68),TNF-a 評分(43.89±7.47),IL-6 評分(29.88±3.14),對比兩組數據差異顯著,P<0.05 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后炎癥因子水平()

表3 兩組治療后炎癥因子水平()
組別 n CTX-Ⅰ CTX-Ⅱ TNF-a IL-6對照組 30 436.80±27.54 516.72±41.09 68.40±8.65 37.20±3.55實驗組 30 364.91±23.44 430.17±32.68 43.89±7.47 29.88±3.14 t 值 35.671 32.166 20.740 13.559 P 值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根據疼痛評分對比兩組臨床治療效果。基于數據評分可知,對照組疼痛評分(7.51±1.20),實驗組疼痛評分(2.78±0.73),兩組數值對比差異顯著,P<0.05 有統計學意義。
膝關節相較于其他的關節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日常生活中,如若膝關節應用不合理,會導致膝關節受損,降低患者生活質量。膝關節骨關節炎對患者生活質量具有極大的影響,所以務必要對其引起足夠的重視。在以往的臨床治療中,主要是以藥物治療為主,但是藥物治療效果差強人意,難以從根本上治愈患者,所以還需要探究更具療效的臨床治療方案[4-5]。
膝關節骨關節炎作為臨床中極為常見的病癥,務必要引起極高的臨床關注度,尤其是該類病癥在中老年人群中發病率極高,嚴重危害他們的身體健康對患者正常生活造成極大的影響,傳統治療方案雖然能夠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但是并未從根除病癥,對于重癥患者治療效果并不理想。目前,臨床中對于該類病癥采取全膝關節置換治療取得了相對不錯的成效,經過長期臨床實踐,還有不斷創新研究,該治療術在臨床中顯現出自身的優勢,是相對有效的臨床治療方案,建議在今后的臨床治療中大面積推廣應用[6-7]。
全膝關節置換術治療膝關節骨關節炎臨床效果顯著,這種治療方法具有自身的優勢,從根本上治愈患者,以恰當的膝關節假體重塑患者膝關節平衡,強化膝關節功能,緩解患者臨床疼痛,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是相對有效的臨床治療方案,遠期療效極佳,值得推廣應用[8]。
綜上所述,全膝關節置換術治療膝關節骨關節炎的臨床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