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梅
(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睢城鎮睢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江蘇徐州 221200)
月經周期正常,經期超7 天以上,甚至2 周方凈者,稱為“經期延長”,古籍又稱“經事延長”“月水不斷”[1]。近年來,由于飲食習慣、生活作息及各方面的壓力等導致婦科疾病的發生率逐年上升,據調查顯示,該病的發生率大約占婦科疾病的15%以上,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了嚴重影響[2]。調查發現,大多患者患病后均未及時就醫,常因工作、學習或羞于就醫導致病情進一步發展,甚至引發貧血、崩漏、不孕等疾病。西醫學中本病歸屬于異常子宮出血(AUB)的范疇,以黃體萎縮不全、子宮內膜炎、盆腔炎等引起的經期延長比較常見。西醫臨床多以止血藥、激素藥治療經期延長,但存在副作用較大、復發率高的缺點。中醫在辨證論治思維下予以中藥治療經期延長患者,并獲得了顯著效果,毒副作用小,且大部分患者也樂于接受中藥治療。筆者運用固經湯加減治療陰虛血熱型經期延長,臨床觀察療效顯著。現作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門診2019 年6 月~2022 年3 月診治的62 例陰虛血熱型經期延長患者為觀察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31 例和觀察組31 例。
對照組年齡15~46 歲,平均(31.51±1.45)歲;病程4 個月~7 年,平均(4.36±1.41)年。
觀察組年齡18~45 歲,平均(31.58±1.34)歲;病程3 個月~6 年,平均(3.53±1.06)年。
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程等基礎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參照2002 年《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制定。經期延長陰虛血熱證辨證標準為主癥:經期延長,量少,經色鮮紅,質稠;次癥:咽干口燥,潮熱顴紅,手足心熱,大便干結,小便短黃;舌脈:舌紅,少苔,脈細數。主癥必備,同時至少2 項次癥,結合舌脈可診斷。
納入標準:(1)符合中醫陰虛血熱型經期延長診斷標準者;(2)病程3 個月~7 年,年齡15~46 歲者;(3)自愿入組,本人及家屬均對本次研究知情且持認同態度者;(4)入組前30 天內沒有使用止血藥和激素藥治療者。
排除標準:(1)哺乳期女性;(2)由外傷、腫瘤、妊娠、血液病等因素導致的出血,或因子宮瘢痕憩室等器質性疾病引起的出血者;(3)對研究應用藥物過敏或不能配合治療者;(4)存在認知、理解與語言表達缺陷者。
對照組患者應用葆宮止血顆粒(生產廠家:天津中盛海天制藥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Z20103059;規格:每袋裝15 克)口服。用法:于經期開始的第4 天開始服藥,1 袋/次,2 次/日,溫開水沖服,10 天為一療程,連服10 天停藥;從第2 個月經周期第4 天開始繼續按上述方法服藥,治療3 個月經周期觀察療效。其間禁止使用其他藥物。
觀察組予以中藥湯劑固經湯加減,基本方藥構成:龜板15 克,白芍20 克,生地15 克,黃芩12 克,黃柏10 克,女貞子30 克,旱蓮草15 克,荊芥炭10克,地榆炭15 克,牡丹皮10 克,香附10 克,生甘草6 克;兼血虛者加阿膠10 克;兼血塊者加茜草12克;兼心煩、易怒者加合歡花12 克,郁金12 克;兼潮熱者加地骨皮30 克;兼盜汗者加浮小麥30 克;兼口干者加玉竹12 克,麥冬30 克;兼便秘者加麻子仁12 克。水煎服,1 劑/日,每日2 次,早晚飯后半小時服用,于經期開始第4 天開始用藥,10 天為一療程,連服10 天停藥。從下一個月經周期第4 天開始繼續按上述方法服藥,治療3 個月經周期,觀察療效。
1.4.1 癥候積分。在陰虛血熱型經期延長中醫診斷標準下,應用自制評分量表,評定對照組、觀察組兩組治療前后主癥候(行經時間、經量、經色、經質)和次癥候(咽干口燥、潮熱顴紅、手足心熱、大便干結、小便短黃)積分;評分與患者癥候嚴重程度呈正相關關系。
1.4.2 療效評定標準。參照2002 年《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制定療效標準。
痊愈:結束3 個療程治療后,患者月經顏色、經量及經期均恢復正常,其他癥狀完全消失,且停止用藥后3 月未復發。
顯效:結束3 個療程治療后,患者月經經期維持在1 周內,其他癥狀對比治療前顯著改善或消失。
有效:結束3 個療程治療后,患者月經顏色、經量、經期及其他癥狀對比治療前明顯改善。
無效:結束3 個療程治療后,患者月經顏色、經量、經期及其他癥狀對比治療前無改善。
評定2 組治療效果,并統計治療總有效率,有效率=(臨床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采用SPSS21.00 軟件對本次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行t 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當P<0.05 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觀察組治療后主癥候積分對比,觀察組顯著更低;組間治療后次癥候改善對比,觀察組咽干口燥、手足心熱癥候改善較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表2。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主癥候積分比較[n(),分]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主癥候積分比較[n(),分]
行經時間 經量 經色、經質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1 4.46±1.54 2.28±2.27 4.58±1.67 2.24±1.95 4.46±1.45 2.30±1.96觀察組 31 4.69±1.46 0.65±1.28 4.30±1.51 0.71±1.20 4.58±1.59 0.83±1.11 t/0.603 3.483 0.692 3.791 0.310 3.634 P/0.549 0.001 0.491 0.000 0.757 0.001組別 例數
表2 兩組治療前后次癥候積分比較[n(),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次癥候積分比較[n(),分]
咽干口燥 潮熱顴紅 手足心熱 大便干結 小便短黃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1 1.30±1.04 0.78±0.87 1.30±0.91 0.52±0.76 1.31±0.98 0.75±0.65 1.19±0.94 0.45±0.43 1.19±0.94 0.28±0.56觀察組 31 1.55±1.18 0.12±0.38 1.63±0.93 0.46±0.59 1.69±0.90 0.18±0.51 1.28±0.98 0.37±0.40 0.99±0.91 0.34±0.54 t - 0.885 3.402 1.412 0.347 1.590 3.841 0.369 0.758 0.851 0.429 P - 0.380 0.001 0.163 0.730 0.117 0.000 0.713 0.451 0.398 0.669組別 例數
對照組經治療后臨床痊愈、顯效、有效、無效人數占比6(19.35%)、8(25.81%)、11(35.48%)、6(19.35%),治療總有效率為25/31=80.65%。
觀察組經治療后臨床痊愈、顯效、有效、無效人數占比13(41.94%)、10(32.26%)、7(22.58%)、1(3.23%),治療總有效率為30/31=96.77%。
組間有效率對比,觀察組顯著更高(P=0.045,χ2=4.026)。
當前時代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女性深受經期延長影響,女子一生經、孕、產、乳,皆以血為用,所以常常處于“陰常不足,陽常有余”的狀態。加之素體不足、房勞多產、產后調攝不當等,均可致體內陰血虧損、虛熱內生、熱結沖任、迫血妄行,進而致經期延長。《婦科玉尺》曰:“經來十數日不止者,血熱也。”《葉天士女科證治·調經》云:“經來十日半月不止,乃血熱妄行也,當審其婦曾吃椒姜熱物過度。”所以臨床上經期延長多見陰虛血熱證型。針對本病,祖國醫學認為應以縮短患者行經時間為治療重點,主張予以固經湯應用[3]。該方出自中醫古書籍《丹溪心法》(朱震亨著),方由11 種中藥材構成[4]。筆者在此方基礎上加減治療陰虛血熱型經期延長,方中龜板為血肉有情之品,滋陰潛陽、止血調經、補腎壯骨、退熱,白芍酸苦入肝經,養血斂陰、柔肝調經,生地清熱涼血與龜板、白芍共為君藥;黃芩、黃柏苦寒泄熱,相須為用,女貞子、墨旱蓮二者合為二至丸,見于《醫方集解》,可補益肝腎、滋陰止血,地榆炭涼血止血,尤善治下焦血熱引起的出血,荊芥炭引血歸經、疏肝順氣[5],以上藥物標本兼治,共為臣藥;牡丹皮苦辛微寒,清營涼血,活血祛瘀,香附理氣行滯,共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全方共奏滋陰清熱、固經之血之功。
綜上所述,提示固經湯加減治療陰虛血熱型經期延長效果顯著,可有效縮短行經時間,恢復正常經期,改善臨床癥狀,療效優于葆宮止血顆粒,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