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鵬,段鵬婷
(遼寧師范大學 地理科學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9)
我國國家鐵路局把開行時速大于250km(含預留)、初期運行時速達到200km的鐵路稱為高鐵[1]。2003 年秦沈客運專線的開通運營使我國有了第一條高鐵,2008 年京津城際高速鐵路的開通運營標志著我國正式進入到了高鐵時代,到2019 年底,我國高速鐵路運營里程已經達到3.5 萬公里,占全世界高鐵運營里程的2/3,位居世界第一[2]。遼寧省位于東北三省的最南端,截至2020 年年底,其高速鐵路省內里程達到2089 公里,高速鐵路覆蓋率名列前茅。
由于不同地區的地理基礎不同,高鐵的開通運營也會給各地帶來不同的影響。尤其是對于地理單元較小的地區來說,各方面情況都處于劣勢地位,高鐵的開通運營是否能夠有效地帶動當地經濟發展,仍需要針對性地研究。一類研究認為高速鐵路推動了經濟的增長。Vickerman(2006)[3]通過考察西班牙、法國和德國的高鐵,發現高鐵能夠提高歐洲區域之間的可達性和經濟潛力。苾科娜等(2017)[4]分析2003—2014 年浙江省各縣經濟增長的空間溢出效應得出高鐵的開通帶動了周邊區域對本地區域的空間溢出效應。當然,也有學者認為高鐵并不一定能帶動經濟增長。Preston 和Wall(2008)[5]發現高鐵對經濟發展產生的影響很小,一般不到GDP 總量的1%。任曉紅等(2020)[6]通過雙重差分模型分析中國城區常住人口不超過100 萬的縣級與地級中小城市2006 年、2012 年及2016 年的數據,結果顯示不管是短期還是長期,高鐵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均不顯著。
通過文獻梳理得知高鐵對經濟發展產生的影響是極其復雜的。尤其是對于中小城市來說,高鐵的開通運營能否給當地帶來有利影響,目前仍沒有得出一致結論。基于此,本文在對研究尺度進行選擇時更側重中小尺度。
雙重差分(Difference in Difference,DID)是評估政策效果較常用的方法。國內外關于此方法的文獻有很多,如今此方法被大量運用到政策效果研究中[7]。本文也采用DID 模型分析高鐵開通對遼寧省縣域經濟發展的影響凈效應。此模型中,遼寧省41 個縣被分為實驗組和控制組,2000 年未開通而2020 年已開通高鐵的縣稱為“處理組”,直至2020 年仍未開通高鐵的縣稱為“控制組”。最終選取19 個縣作為“實驗組”,22 個縣作為“控制組”,并構建以下回歸模型:
式(1)中:yit為被解釋變量,代表遼寧省縣域經濟發展水平,用地區生產總值(GDP)表示;i代表城市,t代表年份;α為常數項;treit為政策虛擬變量:實驗組取1、控制組取0;timit為時間虛擬變量:高鐵開通后取1,高鐵未開通取0;treit*timit是核心解釋變量,代表了i城市在t年是否開通了高鐵,若該城市開通高鐵,則treit*timit取1,未開通取0,若年份為開通高鐵前,則treit*timit取0,年份在高鐵開通之后或當年取1。若β為正,且在一定統計水平下顯著,則表示高鐵的開通能夠顯著促進當地經濟發展。zit為控制變量,γ為控制變量的回歸系數。βi和βt分別為地區固定效應和時間固定效應,εit為殘差項。
地區生產總值(GDP)常被公認為衡量某地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本文選取地區生產總值(GDP)作為被解釋變量來衡量遼寧省縣域經濟發展水平。高鐵開通情況(DID)為核心解釋變量。為便于計算,本文令DID=treit*timit,交互項回歸系數β是反映了高鐵開通對地區經濟發展的凈影響。不僅GDP會對遼寧省縣域經濟發展產生影響,其他變量也會對其產生作用,為使研究結論更加穩健,本文選取六個控制變量,如表1 所示。

表1 變量含義及描述性統計
本文收集到2000—2020 年遼寧省41 個縣的面板數據,運用Stata 16.0 對數據進行分析。數據來源于2001—2021 年《遼寧統計年鑒》《中國縣域統計年鑒》以及各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高鐵開通情況來自國家鐵路局官網、高鐵網、中國鐵路12306 網站。為減少異方差的影響,本文對所有數據均進行對數化處理。
本文通過Excel 繪制了遼寧省41 個縣2000—2020 年實驗組和控制組地區生產總值(GDP)平均值時間趨勢圖。由圖1 可知,實驗組和控制組在高鐵開通前(2003 年之前)的時間變化趨勢大體一致,而在高鐵開通后,實驗組的GDP 出現明顯增長并逐步超過了控制組。因此,初步判斷GDP 的增長可能受2003 年高鐵開通的影響。但從2012 年開始,實驗組和控制組之間的差距才逐漸拉大,其原因可能是第一條與第二條高鐵之間時間差距較大,因此可以判斷出第一條高鐵對遼寧省縣域經濟的帶動作用不明顯。

圖1 2000—2020 年實驗組和控制組地區生產總值平均值
本文借助Stata 16.0 首先對各變量進行多重共線性檢驗,研究結果顯示各變量的VIF 值均小于10,說明各變量之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由表2 可以看出,R2數值較大,表明模型擬合較好。在控制相關變量后,DID與GDP 的相關系數為0.085,表明在滿足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與控制組相比,高鐵開通后遼寧省縣域實驗組經濟增長了8.5%。

表2 基準回歸結果
各控制變量對高鐵開通后遼寧省縣域的影響呈現差異化特征。在此模型中,遼寧省各縣的公共服務水平、通訊發展水平和基礎設施水平系數均顯著為正,證實高鐵開通后遼寧省各縣的公共服務水平、通訊發展水平和基礎設施水平的提升會促進遼寧省各縣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這是由于近年來遼寧省委省政府從財政撥款和資源協調上大力支持縣域發展和互聯網通訊技術的大力發展和普及、使遼寧省縣域的經濟不斷提升,同時目前國家加大縣域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居民增收取得顯著成效。居民消費水平、社會醫療水平的系數為正但不顯著。人力資本水平的系數為負也不顯著,說明高鐵開通后,人力資本水平的提升不會促進遼寧省各縣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這可能是由于遼寧省的人才鼓勵和引進政策不完備,高鐵開通后交通更加發達,因此大部分人才外流。
1.基于PSM-DID 方法檢驗。雙重差分法(DID)需要滿足“平行趨勢”假定,而傾向得分匹配(PSM)可為實驗組匹配符合“平行趨勢”的控制組。為此,首先根據處理變量和協變量計算傾向得分;其次選擇合適的匹配方法,為實驗組的每個個體確定與其匹配的控制組個體;接著分別計算實驗組和與其匹配的控制組的結果變量前后變化;最后進行PSMDID 估計[8]。本文選取4 個協變量,具體模型構建式見公式(2),其中β0為常數項,i和t分別為個體和年份時間變量。

圖2 傾向得分概率分布圖
本文采用核匹配方法,繪制了匹配前后實驗組與控制組的傾向得分概率分布圖。由圖3 可知,匹配前實驗組與控制組的傾向得分概率分布存在較大差異,如果直接進行DID 估計可能會產生估計偏誤。但匹配后實驗組與控制組的傾向得分概率差異大幅減小,基本符合二者之間的“平行趨勢”要求。同時匹配后各協變量的標準化偏差得到大幅度下降且更加趨近于0,其絕對值均控制在10%以內,保證了PSM 的有效性。PSM-DID 估計結果與基準回歸的結果基本一致,且模型擬合程度較好,這說明高鐵開通確實推動了遼寧省縣域經濟增長。
2.反事實檢驗。除了高鐵開通這一政策會影響遼寧省縣域經濟發展之外,一些其他不可測的政策或因素也會影響遼寧省縣域經濟發展。為了使實驗結果更加穩健,借鑒前人(范子英和田彬彬,2013)[9]的研究方法,通過改變高鐵這一外生政策執行時間進行安慰劑檢驗。檢驗結果見表3 中(1)列(2)列。若估計結果不顯著則表明經濟發展的增量來源于高鐵開通。該結果表明高鐵的開通確實能夠影響遼寧省縣域經濟發展。

表3 改變政策時間回歸和異質性分析結果
3.異質性分析。高鐵開通的經濟效應也會存在異質性,因此將遼寧省各縣按普通縣和縣級市進行區域劃分后再次進行研究。由表3 中(3)列(4)列得出高鐵開通對遼寧省普通縣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最明顯,即高鐵開通帶動遼寧省普通縣經濟增加了13%。這是由于普通縣的經濟基礎相對薄弱,雖不能在資金、技術、基礎設施等方面與發達地區相比較,但普通縣發展潛力巨大,并且能抓住高鐵帶來的發展機遇,從而帶動當地經濟發展。高鐵開通雖然帶動縣級市經濟增加了9.2%,但結果并不顯著。縣級市雖然知名度高、交通便利,但是縣級市的人才外流也比較嚴重,且縣級市經濟較發達,所以高鐵對其帶動作用并不明顯。
4.隨機抽樣。隨機抽樣的方法可用于驗證基準回歸的結果是否穩健(周茂等,2018)[10]。本文在所有的820 個樣本中隨機抽取400 個作為“偽實驗組”進行安慰劑檢驗,并將該隨機抽樣過程重復500次。圖3 為樣本分布情況,其結果幾乎都集中分布在0附近,說明未觀測到的變量幾乎不會影響到實驗結果,換言之,基準分析中的影響效應的確是由高鐵開通帶來的。

圖3 隨機抽樣圖
本文采用2000—2020 年遼寧省41 個縣的微觀面板數據進行雙重差分分析,得出以下結論:高鐵開通對遼寧省各縣域經濟發展具有顯著積極作用,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與控制組相比,高鐵開通后遼寧省實驗組縣域經濟增長了8.5%,高鐵開通后遼寧省各縣公共服務水平、通訊發展水平和基礎設施水平系數的提升會顯著促進遼寧省各縣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高鐵開通對普通縣經濟發展的影響相較于縣級市大。
基于以上研究結論,為了促進遼寧省各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出以下建議:(1)努力創建“服務型”政府來優化經濟環境,一切以企業和大眾的實際需求為出發點。設立專項資金用于縣域發展,優化財政資金的投資結構,將資金更多的投向公共服務領域。(2)完善的基礎設施是經濟快速發展的前提和基石。要借著高鐵之風大力發展經濟,既要考慮到已有線路和城市交通,同時也要考慮到其他因素的影響。要積極開發高鐵站點周邊,打造各類產業。同時要完善高鐵站與機場、火車站、汽車站、市中心的交通方式,實現無縫銜接。(3)互聯網經濟引發的生產、生活和消費方式變革,成為各地轉型的機遇和挑戰。遼寧省各縣應充分抓住當前互聯網通訊網絡技術帶來的發展機遇,加強遼寧縣域電信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發展。(4)著眼于普通縣,強化高鐵網絡建設。高速鐵路的開通能推動站點城市的經濟發展,高鐵沿線城市更容易發展成經濟增長極(顏銀根等,2020)[11]。通過研究發現高鐵開通對普通縣的經濟有更強的推動作用,因此普通縣應該抓住機遇大力發展經濟,但也應該追求區域平衡發展,從全局出發統籌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