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高婷

從古詩詞中孩子不僅能發現春天的足跡,感受春天的絢爛,還能學習古人記錄和描述春天的方法,寫一篇別具一格的佳作。
公歷3月,驚蟄與春分節氣先后到來,天氣轉暖,白晝漸長,春日的繁盛景象自此如畫卷般展開。每到此時,孩子們最容易碰到的作文題目就是《春天來了》,可是年年都寫,人人都寫,如何才能寫出新鮮感,寫出自己真正的感觸呢?或許我們可以從古詩詞中找找靈感。
驚蟄這個節氣很有意思,意思是到了這個時候,春雷響起,在地下蟄伏了整個冬天的蟲子,以及那些冬眠的動物都被驚醒了,紛紛跑出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是什么東西在震呢?“震為雷”,春雷響起,于是“蟄蟲驚而出走”—這就是驚蟄。
說到打雷,可能大家的第一反應是夏季的雷雨。春天為什么也會打雷呢?這是因為進入春季后,來自南方海洋的暖濕空氣明顯增強,同時日照增強,靠近地面的空氣溫度就會升高,而冷空氣尚未退去,當冷熱空氣對峙,就會引發垂直對流,潮濕的暖空氣上升到一定高度,形成高大的積雨云,云中的正負電荷發生碰撞而放電時,春雷就響起來了。
在沉寂了一整個冬天之后,春雷的震動,帶著巨大的力量感,讓人覺得這是在催動著萬物的新生、活力與變化,也會給人帶來振奮的心情。因此當古代詩人寫到驚蟄這個節氣時,幾乎都會讓雷聲在自己的詩句中響起,以此拉開春日繁盛的序幕。清朝詩人張維屏的《新雷》就非常典型:
新雷
[清]張維屏
造物無言卻有情,
每于寒盡覺春生。
千紅萬紫安排著,
只待新雷第一聲。
大家如果此前還沒有特別注意過春雷的話,今年不妨留心傾聽。當然,由于我國地理空間廣闊,南北氣候差異較大,不同地區聽見春雷的聲音會有先后。什么時候聽見了,就來讀一讀古代詩人們寫驚蟄、春雷的詩句,并且把自己所聽到的、所感受到的,與他們做個對照吧!
在驚蟄時節,不僅潛伏于地下的蟲子,還有冬眠的熊、蛇、青蛙、烏龜等,都因為感應到氣候的變暖而紛紛活躍起來,各種各樣的花兒也從此時起,競相開放。在二十四番花信風中,與驚蟄節氣對應的花兒,正是大家最熟悉,也是春日最引人注目的?桃花。
姹紫嫣紅的桃李季
關于桃花的古詩詞,大家熟悉的應該有很多了吧?
● 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边@是早春,也就是驚蟄前后,桃花剛開。
● 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其五》:“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這是不同顏色的桃花次第盛開。
● 張志和的《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边@時桃花已經開得繁盛了,花瓣落入水中,隨流水漂蕩。
和桃花前后腳開放的,還有李花。這兩種花的樣子相似,生長環境也相似,古代詩人便把桃花和李花放在一起,把春天稱作“桃李季”。比如白居易在《長恨歌》詩中就寫道:“春風桃李花開夜,秋雨梧桐葉落時?!痹娙速Z至在《春思二首·其一》詩中也寫道:“草色青青柳色黃,桃花歷亂李花香?!?/p>
在這句詩中,寫到了4種典型的春日景物,可以提示孩子把它們一一找出來。它們分別是青草、柳葉、桃花、李花。我前面就說到過,古代詩人常常會把多種景物繁密地編織在詩詞中,構造出表達豐富的畫面。
大家閱讀古詩詞的時候,不妨提醒孩子留心詩句中寫到的景物,可以把它們圈出來,還可以畫一張導圖,分門別類地加以記錄。比如草木類(特指綠色植物)、花朵類(還可以按照開放的時間順序,對它們進行排列)、自然環境類(如春水、春雨)、活動類(如春日放風箏、蕩秋千)。
然后,還可以帶著這張導圖,親身也去探訪一番,看看能否發現在詩詞中讀到的這些景物或活動,所看到的實際景象又是如何。如果還看到了導圖中暫時沒有記錄的新事物,可以換種顏色的筆,把它們補充進來?;貋硪院笤偃ゲ殚嗁Y料,或許我們又會在古詩詞中與它們重逢。
和桃花、李花同一時間或稍后開放的,還有很多薔薇科的花兒,比如櫻花和杏花。陸游在《臨安春雨初霽》中就寫道:“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边€有葉紹翁的《游園不值》:“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薄竭@時,春天就已經是個繁盛的大花園了。
跟在驚蟄后面的下一個節氣是春分。為什么叫“春分”呢?它的含義是時間平分—平分春季的3個月(也就是90天),以及晝夜平分—在春分日,陽光直射赤道,白天和夜晚一樣長。再往后,太陽直射位置逐漸北移,就開始了晝長夜短的時光?!洞呵锓甭丁防镎f:“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p>
到了春分,楊柳青青,桃紅梨白,草長鶯飛,油菜花香,到處都是典型的春日景象。在二十四番花信風中,春分對應的花兒是海棠、梨花和木蘭;而桃花、李花等也仍然開得很盛。歐陽修在《踏莎行·雨霽風光》詞中也寫道:“春分天氣,千花百卉爭明媚。畫梁新燕一雙雙?!?/p>

而此時,深受大家喜愛的燕子,也飛回我們的身邊,開始筑巢。燕子是我國典型的夏候鳥,每年秋冬季飛去更溫暖的熱帶地區過冬,春天飛回。與之相對的,大雁則是典型的冬候鳥,秋冬季飛來我們這里過冬,春天則啟程飛往更北方的西伯利亞地區。大雁與燕子的往返交替,也是季節更替時的典型景象。色彩繽紛的繁花,與黑衣白肚、成雙結對飛行的燕子,正構成春日的充滿生機的美好畫面。
古時候,春分日還有植樹的傳統。清朝詩人宋琬在《春日田家》中就寫道:“夜半飯牛呼婦起,明朝種樹是春分?!倍缃?,我們國家的植樹節在公歷3月12日—正在驚蟄之后、春分之前。大家在種下新苗時,心中也會種下新的希望和期待吧!
最后回到我們的主題:在古詩詞中尋找春日景物,都有什么呢?春雷、桃花、李花、杏花、海棠、梨花、木蘭花、垂柳、燕子……還有溫煦的陽光,有吹面不寒的楊柳風,有潤物細無聲的春雨,有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多得數不過來了!
再給大家補充幾首書寫春日的美好詩詞,帶著孩子一起來找一找春日景物吧:
城東早春
[唐]楊巨源
詩家清景在新春,
綠柳才黃半未勻。
若待上林花似錦,
出門俱是看花人。
天凈沙·春
[元]白樸
春山暖日和風,
闌干樓閣簾櫳,
楊柳秋千院中。
啼鶯舞燕,
小橋流水飛紅。
春夜
[唐]虞世南
春苑月裴回,
竹堂侵夜開。
驚鳥排林度,
風花隔水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