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財經》、《財經智庫》、財通匯主辦的第五屆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于2023年2月24日-26日在北京舉行。主題為“經濟重構中的財富管理態勢”。
周小川:養老金政策要避免單一化、要算總賬
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
未來政府或國家統籌安排的養老金大概有多少?是否還有缺口?缺口能否通過個人積累加以解決?
周小川指出,以未來均等統籌進行測算,簡單進行拉平,按照現有財務體制以及老齡化趨勢、轉軌需要加大覆蓋面的趨勢來看,未來國家統籌養老金的水平是比較基本的,需要個人賬戶養老金加以支持配合,才能使養老保障達到更滿意的水平。
“考慮到現實和理性假設之間的差距,更需要針對不同的情況制定不同的辦法,要避免簡單的單一化、要算總賬。”周小川認為,如何讓退休人群形成合理預期,從而對退休做出合理計劃,還要和整個改革轉軌結合在一起研究。
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資本金融系教授
據人社部此前發布的數據,目前全國有接近2000萬人開通了個人養老金賬戶。胡繼曄稱,我國參與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人數超過十億,目前來看,參與潛在基數與實際參與數量,出現了非常大的差距。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他給出了三點原因。
第一,是宣傳力度不夠,很多人還不太了解個人養老金賬戶方面的相關知識,需要社會各界加大力度普及。
第二,大多數人感受不到個人養老賬戶的稅收優惠。據相關規定,個人向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的繳費,按照12000元/年的限額標準,在綜合所得或經營所得中據實扣除。
第三,據相關規定,當領取個人養老金賬戶的錢款時,需要繳納3%的個稅。對此,他建議,直接免掉個人養老金的個人所得稅,“那點兒錢沒有多少”,“這3%把好多人就給嚇住了,不敢來加入了”。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
張明強調,普通家庭對房地產的迷信必須要打破。過去二十年來,中國普通家庭的財富增值主要靠房地產。但現在房地產市場的游戲規則已經變了,開發商與老百姓對房地產市場的預期也變了,新冠疫情帶來結構性沖擊,人口結構正在變化。
“在當前的形勢下,再加高杠桿去買貴房子,是風險很高的選擇”,他說,普通家庭要么根據實際住房需求去買合適的房子,要么對自己持有的房地產資產做一些優化與減持。
“對于剛需購房者而言,我的選房建議則是核心城市、核心區域、大開發商、中小戶型。這四條建議都有助于保持房地產的流動性”,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