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 寧
(海河水利委員會綜合管理中心,天津 300170)
2016 年以來,邯鄲市緊緊抓住國家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建設契機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成通水的機遇,在水利部、河北省水利廳的大力支持下,有計劃地推進了農村規模化供水水源置換。截至2020 年底,邯鄲市完成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受水區315.29 萬人農村人口的規模化供水水源置換,并計劃在2022 年底完成剩余188.29 萬人規模化供水水源置換工作目標。
南水北調引江水穩定的水量水質保證,進一步提高了當地農村飲水安全保障水平,推進了邯鄲市農村規模化供水工程的建設,從而徹底解決了當地農村人口長期飲用苦咸水、高氟水的問題,切實提高了農村人口生活飲水質量。
邯鄲市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進入河北省的第一門戶。邯鄲段總干渠全長80 km,配套工程輸水管道逾300 km,沿干渠由南向北共設置于家店、白村、下莊、郭河、三陵和吳莊6 個分水口,年均分配邯鄲市水量3.52 億m3,受水范圍涉及邯鄲市主城區和磁縣、永年、臨漳、魏縣、大名、館陶、邱縣、廣平、成安、肥鄉、曲周、雞澤等中東部12個區縣,供水控制面積7 348 km2,占全市總面積的61%,受益人口近800 萬人,涉及農村人口逾503萬人。
邯鄲市農村規模化供水通過實施南水北調受水區江水置換項目推行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建設,以修建地表水水廠+加壓泵站+村供水站+村管網+用水戶的方式[1],達到規模化供水效果。
受水區縣修建地表水水廠一般采取2 種方式,一種是改擴建原城區供水水廠,并通過供水管道延伸及加壓泵站的方式為農村供水;另一種方式為新建專門的地表水水廠為農村供水。對于村供水站建設方式均采用改造原有的村集中供水站,設置儲水調節池,并通過加壓泵房二次加壓,利用村級集中供水站原有供水管網向各村用水戶供水。
供水工程管護主體根據供水工程所處環節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地表水水廠一般有2 種,一種是為城區供水的地表水水廠,改擴建后延伸為農村供水,水廠的管護主體仍為供水公司;另一種是新建專門為農村地區供水的地表水水廠,此類水廠由當地水利局或農業農村局等政府部門直接管理。
村集中供水站目前主要為當地水利局或農業農村局成立的專業化管護隊伍直接管理,只有個別區縣引入社會資本進行承包管理。
供水管道按管理主體劃分,入戶管網及計量表具由用水戶管理,地表水水廠以下至村內管網由當地水利局或農業農村局成立的專業化管護隊伍直接管理,或由社會資本以承包管理的方式負責村集中供水站以下至村內段供水管道的管理。
邯鄲市地表水廠水源原水水費均由各區縣財政部門納入預算資金統籌支付,農村供水終端水價目前采取各區縣自主定價原則,由各區縣物價部門根據供水實際核定水價。各區縣在實際執行水費收繳時均采取了一定程度的優惠措施。例如,廣平縣物價部門核定農村供水終端水價為2 元/m3,供水部門在收繳水費時以入村總表計量的水量收費,水價為1.5 元/m3,差價部分用于村內管網維護不予收繳,由村水管組織進行管理。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引江水來自丹江口水庫,丹江口水庫水質常年優于地表水Ⅱ類標準。引江水所經輸水干渠全線均為封閉式輸水渠道,與流經地當地河流無任何連通,且干渠各段輸水工程均按照統一標準管理,確保了輸水干渠各分水口門的出水水質。另外,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管理單位與河北省簽訂的供水協議有力保障了邯鄲市的分配水量。良好穩定的水質和充足的水量是邯鄲市農村規模化供水的水源保障。
邯鄲段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干渠位于邯鄲市西部中、低山丘陵和東部平原的分隔帶,地勢上西高東低,為東部地區引水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輸水動力成本投入,為其開展農村規模化供水創造了極大的便利。
邯鄲市南水北調引江水受水區的12 個區縣基本全部位于中東部平原區。平原區土質較為疏松,地勢平坦,便于引江水管道鋪設。與山區丘陵地區相比,大幅降低了引江水管道鋪設工程投資。
邯鄲市境內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干渠共設有6 個分水口,便于干渠以東12 個區縣的水廠水源引水,只需在分水口門以下修建配套引水管道泵房等設施即可進行引水,相較分水口門較少或單一的地區,大幅度降低了引水前端工程投資。
2016 年之前,邯鄲市開展了農村飲水工程建設,各鄉鎮建設完成了集中供水站,集中供水站以下供水管網相對較為完整。農村規模化引江水供水只需鋪設地表水廠至集中供水站之間的供水管道并對集中供水站進行適應性改造即可完成引江水供水工程建設。
為全面落實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農村生活用水置換工程,邯鄲市2021 年落實資金5.15 億元,其中市財政預算4 074 萬元、省財政資金2 億元、各縣配套資金2.74 億元,并積極申請國家相關財政資金補助,有力保障了引江水水源置換項目的穩步推進和落實。此外,河北省水利廳、原南水北調辦還利用新增城市配套費對引江水進行補貼以降低終端供水水價,各區縣級財政部門對農村飲用長江水進行價格補貼等,確保了農村供水不因水源工程置換增加經濟負擔[2]。
邯鄲市南水北調受水區農村供水水源置換為長江水后,供水水質得到明顯改善,受水區農村用水戶飲用水口感顯著提升。但隨著水源置換覆蓋面的不斷擴大,供水人口的大幅增加,受水區各區縣對長江水水量的需求也隨之大幅增加。目前,河北省引江水量分配方案中年均分配邯鄲市水量為3.52億m3,根據邯鄲市東部部分縣水利部門反饋,由于目前農村規模化供水區域和人口的增加,當前引江水水量指標已日益趨緊,引江水水量增量指標申請審批較為困難。
引江水屬于地表水源,由于露天渠道和較淺的水深等因素為藻類的繁殖提供了便利,受氣溫影響,藻類數量和種類隨季節性變化明顯[3]。變化的引江水水質可能會使水廠出現砂濾池堵塞、絮凝效果不佳等情況。此外,在沒有引江水調蓄水庫情況下,南水北調中線干渠在停水養護或突發斷水情況下,水廠緊急啟用地下水源時存在一定水處理技術的轉變適應問題。
邯鄲市南水北調受水區農村生活用水水源置換項目嚴格按照河北省水利廳“三個一”(一個建設方案、一個項目臺賬、一張項目點位圖)要求建設,其新建水廠、供水主管道等設施建設質量和安全均得到了保障。但是,村集中供水站及以下供水管網改造工程中還存在著設備管網老化、新舊管網銜接不匹配等問題。
村集中供水站大多建于“十二五”期間甚至更早,原為配套地下水源供水修建。供水站水泵機組等部分老化、銹蝕較為嚴重,配套泵房、變頻機組柜室門窗破損嚴重,墻體存在滲水潮濕脫皮、部分鼓脹等問題。村集中供水站以下輸水主干管道改造不完全,村內配水管網老舊,無法滿足中高壓力供水,時常出現配水管網跑、冒、滴、漏等水損失問題。
目前,邯鄲市農村規模化供水運行管理存在著企業管理、承包管理、用水戶管理等多種方式,其管理水平參差不齊。
水利部門組建的農村規模化供水專業化管護隊伍負責項目最多、區域最廣,但受隊伍人員規模限制,1 名專業人員常管理2 座供水站,巡邏式的管理不能有效保證供水站突發問題的及時解決。
承包管理為市場資本管理,其利益的最大化決定了在供水設施設備管護投入上的壓減。部分地區存在供水管網破損維修不及時,用水戶用水問題得不到有效及時解決等。
用水戶管理主要存在入戶水表私自改動、破壞,村內施工管網破壞,水費繳納不及時、少繳納或不繳納等問題。
《水利部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農村供水工程水費收繳工作的通知》(辦農水〔2019〕210 號)指出,千人以上供水工程的水價應能覆蓋供水成本,企業化運行的工程還應適當考慮利潤。邯鄲市南水北調受水區農村生活用水水源置換工程從國家、省、市、縣四級投入了大量財政資金、自有資金以及債券資金,加之河北省引江水口門價格為0.97 元/m3,水廠以上配套工程供水價格更是達到了2.51元/m3(2019年之前為2.76 元/m3)。邯鄲市農村引江水規模化供水的終端水價在2.0~3.5 元/m3,大部分終端水價為2.5元/m3。引江水供水工程巨大的投資、水源原水高昂的價格、運行管理龐大的支出與保障農村供水普惠的終端水價的巨大差距,嚴重制約了農村引江水規模化供水的經濟效益和市場資本的進入,同時各受水區市縣也承擔著巨大的供水財政補助壓力。
邯鄲市農村引江水規模化供水水源水為即引即用,無任何調蓄措施。因此,邯鄲市各南水北調受水區要充分利用當地坑塘湖庫和新建水源調蓄水庫等工程措施,減緩或消除因南水北調中線干渠突發斷水造成的缺水情況或緊急切換水源對供水設備造成的沖擊損害[4],一旦發生任一水源停供或污染,可將其他多個供水水源有計劃地按比例配比,并通過設置3 d或5 d過渡期等控制措施來減緩或消除突發供水事件對供水設施設備的影響和用水戶對不同供水水源的適應。
邯鄲市南水北調受水區農村生活用水水源置換工程嚴格按照河北省“三個一”標準要求建設,保障了村集中供水站以上供水工程的質量和安全。農村規模化供水是一個完整的供水體系,村集中供水站及以下供水設施設備也應制定相應的配套標準,對不符合標準或原有設施不能滿足新建供水能力的要加快提升改造。例如,對供水站相關設備廠房進行隱患排除,對老化銹蝕機泵進行維護更換,對村內老舊管網更替換新等。保障新建供水系統對壓力供水耐受的統一性,大幅降低因供水管道問題造成的供水損失。此外,要從頂層設計開展供水工程的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建設。
針對邯鄲市農村規模化供水由水利局或農業農村局等政府部門直接全面管理而導致人力、物力投入過大問題,可通過強化政府職能部門對供水行業的監督和指導,形成一種更為市場化、專業化的供水服務模式。一是由政府主導成立專業化供水服務企業,并聘用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通過集中專業化培訓提高相應人員對農村規模化供水工程管護和用水戶用水服務水平。二是由政府向專業化供水公司購買專業化供水服務,以提高農村規模化供水設施和用水戶用水服務等綜合管理水平的提升[5]。例如,采用PPP模式,打包購買供水公司供水管理服務,采用供水總公司-分公司-供水所分級管理模式,為供水工程提供更為專業化、統一化的管護服務,也為農村用水戶提供更為專業化、人性化的用水體驗。通過購買服務,相應降低用水戶與政府部門間的直接矛盾,為供水問題的解決提供一定緩沖空間。
目前,導致農村規模化供水市場資本參與度較低的原因,主要是農村供水由政府主導,并基于基礎性、保障性、公益性、普惠性等屬性。因此,供水經濟效益的提升要在不斷完善其社會屬性的同時,進行供水成本公開和成本監審,將供水財務費用、更新改造和設備維修維護費用、管網改造費用、水資源費用等各項費用清晰地區分開來[6],通過成本監審發現其中存在問題,進而嚴格控制各項支出。
除供水成本公開外,還要建立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雖然目前農村供水由政府主導并保障,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供水理應建立起與城鎮供水一致的符合基本公共服務特征的價格形成機制,確保供水單位能夠從收繳的水費中回收供水成本并獲得一定的服務利潤,這樣才能促進農村規模化供水“建得起、養得住、用得久”。
邯鄲市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受水區農村規模化供水的典型城市,按照鄉村振興梯次推進的總體部署和城鄉融合發展要求,不斷優化農村供水格局,開展了農村引江水規模化供水。通過分析供水優勢和存在問題,提出了基于引江水規模化供水問題的基本建議,以期實現農村供水不僅“有人管、有人修、有保障”,并做到“平臺化供水、專業化管護、信息化服務”,打造全面長效的農村供水保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