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李沖
2022 第十一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上,上海多產業齊發,成長組的獲獎企業數占比超過四分之一。
2 月3 日,2023 年“創?在上海”國際創新創業大賽(以下簡稱“‘創?在上海’大賽”)組委會成員單位會議順利召開。
2 月7 日,2023 年“創?在上海”大賽分賽點申報培訓會順利舉行,各區分賽點負責人近200 人次通過騰訊會議線上參會。
在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的指導下,第十二屆“創?在上海”大賽拉開帷幕。大賽走過十一載,無數企業從中脫穎而出,但仍有許多人不禁發問:我們到底因何而“賽”?
毫無疑問,“創新”是融在上海血液里的基因。以大賽促進上海雙創事業發展,是無數雙創從業者前赴后繼、歷經數十年創新事業得出的經驗。
作為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地方賽的重要組成部分,“創?在上海”大賽自然而然成為上海“以賽促創”“以賽促孵”的重要角色。
在十一屆賽事的舉辦過程中,“創?在上海”大賽賽制細節不斷完善、求新求變,為上海的科技產業和區域經濟發展篩選出一批批科技創新的種子,也將更多的陽光雨露引導向這些種子,為他們營造了良好的成長環境。
在2022 年“倒春寒”的上海疫情背景下,大賽及時調整賽制規則,優化組織管理,使得疫情之下,“創?在上海”大賽報名數高達7001 家,穩居全國第一,同時積極發動組織16 個分賽區和67 個分賽點,立項支持了2155家科技企業。
2023 年,從線上轉為線下,從網友見面變成賽場的碰撞交流,這成為2023 年“創?在上海”大賽的重要調整。針對此,大賽組委會表示,2023 年“創?在上海”大賽將繼續以開放、融合、創新、突破為理念,圍繞“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這一主線,以大賽為抓手深化科技企業創新培育。

“無論是科創板上市公司老總,還是剛剛走上創業之路的科技創業者;無論是來自世界500 強企業的精英高管創業者,還是在大學時代就躍躍欲試的學生創業者,在過去的十多年里,有一個大賽始終與他們一路相伴,成為他們競相展示的大舞臺和獲得多方助力的大平臺。”大賽十周年之際,媒體曾這么評價“創?在上海”大賽。
從中不難看出,通過大賽,企業獲得了向大眾、同行以及客戶展示自己的機會。這也成為企業全力以“賽”的重要原因。
2022 年,和元生物技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陸科創板,成為上海創新創業大潮中的弄潮兒。回憶起創業之初,其創始人潘謳東滿懷感概,“參加大賽使企業的綜合實力得以快速提升,也是公司發展道路上承前啟后的關鍵節點”,通過“創?在上海”大賽,他們得到各方關注,不僅收獲了市區各級項目扶持資金,還優化了公司綜合管理水平,提升了企業運營效率。
與此同時,企業還可以通過大賽,與其他參賽單位進行交流,獲得有價值的市場信息,加速產品落地。“參加‘創?在上海’大賽,不只是簡單做個PPT 匯報,而是得到一系列系統的創業扶持。”如今,已在北交所上市的上海艾融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張巖如是說。
是賽而非“賽”,對于孵化載體來說,“創?在上海”大賽是挖掘人才、尋找科創新力量的絕佳契機;對企業來說,通過“創?在上海”大賽,是完善自身、了解市場的最好機會。兩相互惠,都期待在2023 年“創?在上海”大賽中展示自己的最佳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