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管樂中最亮眼的是金光閃閃的銅管,而銅管五聲部中最亮眼的是磅礴巍峨的大號。它是行進樂團最大的樂器,具有獨一無二的低音。大號具有低沉且飽滿的音色,既能夠將作品優(yōu)美的旋律充分展現出來,又能夠展示較好的演奏效果。在交響管樂團演奏過程中,大號可謂堅實的基礎,其聲音效果直接關系著整個樂隊的演奏質量。因此,在交響管樂團演奏中,大號聲部排練技巧的掌握極其重要。重點從演奏排練姿勢、氣息的運用、嘴唇與號嘴的振動、吐音和連音的運用四個方面分析交響管樂團中大號聲部演奏排練的技巧。
關鍵詞:大號聲部;交響管樂團;演奏排練技巧
大號是管樂團、管弦樂團中音域低的銅管樂器,也稱低音號,一般有降E、降B、C調和F調4種調性,呈現出來的音色柔和中透著莊嚴,在交響管樂團低音聲部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1]。強奏時,大號聲部以豪放為主,弱奏時則體現柔和之美。大號兼具長號與圓號的特征,可將自身音響較好地滲透到交響管樂演奏中,保證樂團演奏時音響的協調性。雖然在交響管樂團中大號以低音部和聲、節(jié)奏為主,獨奏機會很少,但由于其高音區(qū)同樣優(yōu)美動聽,所以越來越多的近現代作曲家和演奏家把大號用于獨奏,這就需要演奏人員靈活掌握大號聲部的演奏技巧,在整個交響樂團中凸顯出大號的特色。但是在當前交響管樂團大號聲部的演奏排練環(huán)節(jié)中,很多演奏者無法掌握其中的技巧,無論是在演奏姿勢,還是在吸氣和吐氣的運用、嘴唇與號嘴的振動、吐音與連音方面都存在一些瑕疵,這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交響管樂團演奏效果。因此,交響管樂團中大號聲部的演奏排練技巧的掌握非常重要,而本文重點針對此方面進行了相應分析,旨在為演奏者熟練掌握大號聲部的演奏排練技巧提供有價值的建議。
一、演奏排練姿勢
在大號演奏排練的過程中,抱號的姿勢直接關系著演奏效果,也會影響演奏者的氣息運用。當呈現的音色飽滿、有特色,再加之流暢的氣流,便能夠給予聽眾視覺、聽覺雙重體驗[2]。交響管樂團演奏作品的時間較長,要求演奏者保持精神的高度集中,進而才能抒發(fā)出更加真切的情感,一般情況下演奏者在演奏時呈坐姿,所坐椅子高低適中,腰桿挺拔,頭部端正,將雙腳打開,坐在椅子邊緣位置,腳掌踩實地面,以便于在樂曲節(jié)奏響起的時候能夠保持穩(wěn)定以及擊打的節(jié)奏感。大號抱起時底部夾于兩腿間,喇叭口稍向上方傾斜,適當調整大腿高度,以保證大號嘴與演奏者處于最佳位置。演奏及排練過程中,演奏者要身體、雙臂輕擺,整個體態(tài)優(yōu)美,有著較好的觀賞性,同時這一姿勢能夠使演奏者的呼吸保持均勻,有利于其通過音樂表達更加豐富的情感。演奏者的右手主要負責四、五鍵,拇指輕穿于指環(huán),采用拉鉤形態(tài)。在按壓五鍵的時候為了保證號體穩(wěn)定,其他手指則隨性放于相應鍵位即可。為保證音色更加準確,演奏者在排練時要多次使用左手調節(jié)音管長度,確保音準。由于按鍵方式直接影響按鍵速度,因此演奏者可綜合考慮個人演奏習慣、喜好合理選擇按鍵方式,也有一些演奏者會結合兩種按鍵方式進行演奏。按鍵結束以后,演奏者的手指應該緊緊貼近按鍵,為接下來更加完美地呈現音符的律動感奠定良好的基礎,以免出現按鍵速度較慢或者延誤,使整個演奏不合拍、發(fā)音含糊。
二、氣息的運用
在交響管樂團大號聲部的演奏排練中,氣息的運用非常關鍵。大號演奏時會吸入很多空氣,這也成為大號振動發(fā)聲最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3]。大號演奏中腹胸呼吸極其常見,演奏者將吸入的氣息沉入丹田,吹奏時呼出氣息,這一過程中要時刻關注雙肩動作,盡量做到平放,不要出現聳肩的問題,否則會導致胸部擴張受限,不利于空氣的吸入。呼吸練習法較多,例如演奏者站立時可將右手伸直以后放在鼻子、下巴二者之間,用來取代號嘴,目的就是對吸氣造成一定的阻礙,吸一拍呼四至八拍,也可以吸二呼八拍,以此依次類推,結合自身需求適當加大難度。或者身體坐直,吸氣至感受飽滿為止,整個過程盡量避免呼氣,直至三個階段完成后將所有氣息呼出。需要注意的是因為呼吸時腹部受壓,存儲空間在經過三個階段以后會逐漸擴張,此時演奏者可以深刻體驗到三個階段氣息吸入時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以下重點針對吸氣、呼氣的運用進行詳細分析。
(一)吸氣
在交響管樂團大號聲部演奏排練的過程中,吸氣訓練是每日必做功課,在具體排練時需要做到以下三點。一是可以通過簡單的呼吸運動,比如身體始終處于放松狀態(tài)下,借助擴胸運動保證呼吸速度均勻,并且呼吸速度要盡可能與擴胸運動處于相同頻率,控制在八拍左右,換言之也就是吸氣四拍,呼氣四拍。這種呼吸方式不僅可以使演奏者在較短時間內進入最佳演奏呼吸狀態(tài),而且整個過程吸氣輕松,更能夠體現大號聲部的獨特性。二是演奏者在演奏排練的時候可以試著控制好嘴唇與號嘴間的距離,盡可能緊緊相貼,上下嘴唇微微翹起,呈“O”形,吸氣時嘴角微翹,以便于吸入空氣。此方法的重點在于吸氣、呼氣口腔動作統一化,從而使發(fā)音更加自然。三是演奏者要結合音樂作品的整體速度、節(jié)奏感提前做好兩拍吸氣的準備,盡量吸至最飽滿的程度,這主要是為緩解怯場心理,以免由于氣息不足、氣量太大而出現破音問題。
(二)呼氣
氣息運用過程中呼氣與吸氣是不可分割的整體,二者屬于連貫性較強的動作。對于演奏者而言,自然順暢的呼吸是大號聲部氣息呈現的最好狀態(tài)。如果呼氣保持得較好會呈現出更加優(yōu)美的音色,而且此時的音強程度適中。例如強奏時的呼氣明顯不同于弱奏時的呼氣,主要區(qū)別在于對氣流速度、力度的把控,這就要求演奏者能夠有效地掌握大號演奏時的呼氣。不管是強奏,還是弱奏,對于氣流流速以及壓力的要求都非常高,所以演奏者應該時刻關注到這一點,呼氣時要保證不斷增強氣流,適當減緩氣流,更好地平衡強弱間發(fā)生的微妙變化。大多數演奏者在演奏排練的時候很難注意到這一點,但是以上提及的這些內容均會對大號聲部演奏過程中氣息的控制有著較大的影響,需要做到有效且合理的控制。
三、嘴唇與號嘴的振動
大號聲部演奏排練過程中既要時刻關注氣息是否處于飽滿狀態(tài),又要掌握好嘴唇與號嘴振動的技巧[4]。嘴唇與號嘴振動的有效配合是大號聲部發(fā)聲的關鍵。號嘴與演奏者嘴巴處于一前一后的位置,嘴巴靠前,號嘴在后,嘴唇被號嘴緊緊包住,上下嘴唇與號嘴上下兩壁緊緊貼住。嘴唇在振動的時候會帶動號嘴一起振動,二者相互配合,將大號管內所有的空氣振動起來,進而達到發(fā)聲的目的。
嘴唇振動的關鍵在于嘴型是否正確,其中上嘴唇占主要空間、上下嘴唇平分、下嘴唇占主要空間是大號聲部演奏排練中的常見嘴型。上嘴唇占主要空間時,高音區(qū)域的吹奏極易出現號嘴過度擠壓的現象,聲音振動感減弱,嘴唇疲勞感更強,即使吹奏回到中音區(qū)域依然很難放松下來,不宜進行長時間演奏。下嘴唇占主要空間時,高音區(qū)域的吹奏極易由于空間狹窄導致風口大小受到局限,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對氣流輸出的持續(xù)性帶來較大影響,由于活動空間太小,舌頭無法靈活運動,吐音時極易受到影響,進而出現不清晰問題,影響到節(jié)拍準確性。因此,演奏者在排練的時候要特別關注嘴唇與號嘴的狀態(tài),盡可能做到上下嘴唇將號嘴平分,以便有較為靈活的調整空間。
吹奏低音區(qū)時演奏者要保證嘴唇與號嘴處于正確的位置,使二者保持較好的距離,面部不要過于僵硬,同時嘴唇還要盡可能放松,以便于氣流能夠緩緩流動。吹奏中音區(qū)域時,上嘴唇狀態(tài)與低音區(qū)吹奏差不多,放松且與上里壁緊貼,微笑且嘴角微微上揚,兩邊盡可能拉長,僅留出中間縫隙。下嘴唇呈現微笑狀,并輕輕擠壓號嘴,同時還要將嘴唇與下門牙緊緊貼合,以便氣流更好地輸出。吹奏高音區(qū)時,嘴唇與號嘴動作與前兩個音區(qū)保持一致性,需要注意的重點是下嘴唇緊緊擠壓住號嘴,氣流輸出時,嘴唇保持持續(xù)性振動狀態(tài)。在音域技巧掌握中,嘴唇振動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這也是各個音域演奏時的重點,需要關注的是上下嘴唇要配合好。
對于演奏者而言,號嘴振動也是必修課,特別是在日常排練與演奏中,要特別重視號嘴振動技巧的掌握,具體可以從以下三點做起。一是可通過鋼琴彈奏對發(fā)音進行模仿,以低音譜表下加一間的F音為例,可先在鋼琴上彈奏F音進行多次模唱,將F音的音準記于大腦中。二是對F音有了初步印象以后,便可隨鋼琴音響,嘗試運用氣息、號嘴振動準確找到F音位置。本身大號聲部就對演奏者嘴部肌肉的要求較高,通過此方法可以增強演奏者嘴部肌肉運用的靈活性,保證其正確拉伸嘴部力量,通過號嘴振動發(fā)出更加清晰的聲音,這樣更有利于演奏者找到演奏F音最合適的振動點。三是在對最佳振動點進行把握時,要綜合考慮到號嘴振動,在號嘴配合下發(fā)出更加準確的F音。
在交響管樂團大號聲部演奏排練過程中,嘴唇與號嘴的振動重點在于嘴部肌肉記憶的增強,這樣能夠使演奏者的氣息逐漸增強,進而能夠更加精準地控制氣息。為此,在排練過程中既可以適當增加各個大調,又可以將各個調式進行細致劃分,進而完成號嘴振動相關練習,不僅有利于演奏者更好地把握音階間聲音的差異性,而且可以增強演奏者嘴部肌肉的記憶力。經過不斷排練和多次演奏以后,演奏者便可以靈活運用嘴唇與號嘴振動的技巧,通過嘴唇振動發(fā)出音階聲音,也可借助號嘴振動活動嘴部肌肉,使嘴唇有輕微振動感,這也能夠有效提升大號演奏技能。
四、吐音和連音的運用
吐音這個技巧對于大號聲部演奏來說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而這個技巧離不開舌頭[5]。舌頭是大號聲部演奏時吐音的命脈,干脆干凈的舌部動作極其重要。在很多曲目如大號協奏曲中,主題一進來就是一連串干凈的吐音,整個曲子的氣勢都在吐音的配合下展現由強變弱和由弱變強的轉變。大號協奏曲的演奏,基本七成的部分展現剛強,三成的部分展現一絲柔美,這也是技巧詮釋演奏中的一大重要效果。為此,演奏者在演奏排練的過程中要準確掌握好吐音時的原理,能夠以音域的不同為重點,通過感受一些連續(xù)性發(fā)音進而更好地掌握吐音技巧。低音區(qū)、中音區(qū)以及高音區(qū)關鍵性音色在發(fā)出時對于舌尖跳動有著不同的要求,因此要重視舌頭跳動速度。在掌握了氣息運用技巧的基礎之上,要保證氣息均勻且持續(xù)性地輸出,在舌頭跳動中快速打開、關閉風口縫。舌頭回彈將氣流放出,舌頭向上跳氣流受阻。吐音關鍵在于舌頭的平放與回縮。嘴部放松時舌頭平放,此時舌尖觸碰門牙,難以輸出氣流,將氣流斷絕于口腔中;舌頭回縮時氣流穿過門牙、風口進入大號中。因此,排練時吐音技巧的掌握應放于回縮上,使吐音也是逐漸變得清晰。吹奏低音區(qū)時,舌頭需要在門牙間保持跳動的狀態(tài),此時吐音更加準確;吹奏中音區(qū)時,舌頭處于門牙底部,此時吐音會更清晰;吹奏高音區(qū)時,舌頭處于門牙中下方位置,這時候吐音會更加容易一些。演奏者可以結合氣息運用技巧掌握連音演奏方法,要保證氣息的不間斷,進而才能演奏出兩個或兩個以上同音及異音節(jié)奏。在演奏異音連音時僅需要嘴部動作呈現聲音的變化,無須舌頭的振動,在音程跨度較大的時候,這增加了演奏的難度,需要運用號嘴振動技巧。
五、結語
技巧是每一種樂器都具備的,也是重要的用于表現音樂的方法。在演奏中,演奏者在感知樂曲情感內涵等條件下熟練地運用技巧,會更精彩地詮釋樂曲。在交響管樂團中,雖然大號聲部的演奏時間并不長,但是其超低音域的優(yōu)勢較為突出,演奏以及重奏時能夠呈現大氣磅礴之感,更好地展示音樂作品的情感及精髓,也可以將整個樂隊特性與共性充分體現出來。因此,交響管樂團演奏排練過程中應該重視大號聲部技巧的熟練掌握,可以從演奏排練姿勢、氣息的運用、嘴唇與號嘴振動的技巧、吐音和連音的運用四個方面進行練習,以完美呈現交響樂的魅力,為演奏增加豐富的靈魂與感情。
參考文獻:
[1]楊毅.大號演奏中氣息的運用技巧與練習策略探究[J].藝術家,2020(4):131.
[2]張龍.大號演奏中的練習技巧及氣息運用分析[J].劇影月報,2020(5):95-96.
[3]楊毅.大號在管弦樂隊和重奏中的重要性及演奏技法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20(5):148-149.
[4]王安鑫.不同調式大號演奏方法的比較分析[J].環(huán)球首映,2020(6):23-23.
[5]郭震.大號的基礎練習與演奏分析[J].北方音樂,2019(10):69-69,72.
作者簡介:
姚仲達,碩士,星海音樂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低音銅管演奏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