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云芬
(香格里拉市林業和草原局,云南 香格里拉 674400)
香格里拉市地處云南省西北部,青藏高原東南緣橫斷山脈腹地,地處東經 99°20’~100°29’,北緯26°52’~28°52’。三江褶皺系與揚子準臺地交接地帶高東南緣山脈三江縱谷區東部。沙魯里山脈由甘孜延入縣境,分兩支將香格里拉市東西兩側包圍金沙江從土照壁進入市境,南流至東旺鄉撒蘇碧與雪山石鼓之間,后轉向東北,至洛吉吉函流入四川坪子出境境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最高點為巴拉格宗雪山主峰,海拔5545m,最低點為洛吉吉函,海拔1503m,相對高差4042m。
木本油料產業建設項目是一項政策性極強的惠民工程,香格里拉市黨委和政府高度重視此項工作,2014 年之前,核桃是木本油料產業項目主要種植的品種之一,2014年開始增加了油橄欖的種植。為加強對核桃產業工作的領導,于2008年成立了香格里拉縣核桃產業發展領導小組,通過近幾年的核桃產業建設,核桃產業已初具規模,大大改善了我市的生態環境和山區群眾的生產生活狀況,使他們有了新的經濟收入。
概況:發展核桃產業是建設云南特色林業的重要任務,做大做強核桃產業有利于調整山區產業結構、推進現代林業建設,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改變山區貧困面貌,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綠化美化村莊,是我省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是建設特色現代林業的重要任務。2008年香格里拉縣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核桃產業發展的意見》(云政發[2008]129號)、《迪慶州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核桃產業發展的決定》(迪政發[2008]36號)文件要求,在全縣大規模推廣種植新疆核桃品種,核桃產業已初具規模,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又一“生力軍”。
核桃產業是我市產業結構調整的主要內容,是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的重要舉措,對于發揮資源潛在優勢、提高資源綜合利用能力,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生態改善和農村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快推進核桃產業高質量發展,切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打造香格里拉市生態富民核桃產業。
核桃是我國栽培歷史悠久、種質資源非常豐富的古老樹種之一。全國有 20多個省市有核桃栽培。云南省核桃種植面積、產量、產值均居全國之冠,核桃已成為云南省種植面積最大、種植范圍最廣、受益群眾最多的經濟林木。
核桃種植促進了當地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在農民收入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核桃生產縣(市)中,核桃種植業收入已占農民收入的 15%~50%,核桃被山區群眾稱為“搖錢樹”。
香格里拉市自2000年實施天保、退耕兩大工程以來,在上級政府及林業主管部門的統一部署下,香格里拉市大力發展以核桃為主的木本油料產業項目。目前,本市核桃種植總面積已達1.19萬hm2,其中:連片面積0.39萬hm2,四旁綠化及零星種植面積0.8萬hm2。香格里拉市是核桃的重要分布市之一,香格里拉市核桃主要分布在海拔1900~2500m,氣候溫暖、雨量充足的三壩鄉、洛吉鄉、虎跳峽鎮、金江鎮、上江鄉、五境鄉、東旺鄉、尼西鄉8個鄉鎮。栽培品種主要有溫185、新疆2號、漾濞泡核桃、漾濞大泡核桃、云新、娘青、三臺等。
核桃基地建設,屬于生物資源創新產業,符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和省林業廳加快特色經濟林基地建設的政策導向和有關規定;符合省委、省政府建設綠色經濟強省;州委、州政府“生態立州、文化興州、產業強州、和諧安州”的目標和要求。
香格里拉市自2008年開始大規模推廣核桃栽植,核桃產業發展初具規模,由過去的“小而散”核桃產業的狀況轉變為現在的“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管理形式。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走“產業結合型”路子。結構調整、樹種更新、品種更新方式進行改造中低產林,發展以核桃為主的木本油料木又好又快建成特色高效林果業“第一車間”。
二是走項目實施型”路子。把核桃產業發展與“小流域治理”、“農業綜合開發”、“扶貧開發”“退耕還林成果鞏固與后續產業培育及補植補造”、“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設”、“新農村建設”等項目有機結合起來,加快核桃產業發展步伐。通過核桃基地建設、核桃品種改良引進新技術,達到集約化、規模化經營,做強做大核桃產業。
三是走“龍頭企業、合作社帶動型”路子。與土地、林地依法有序流轉結合,鼓勵和引導企業、合作社、大戶通過租賃、承包、聯營、轉讓等形式投資核桃產業,鼓勵和引導林業龍頭企業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鼓勵和引導林業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與林農建立緊密利益聯結機制,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共同體,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實現集約化、規模化的核桃經濟林豐產經營,有利于科技成果的推廣和普及,對改變當地林業粗放經營模式,促進核桃實用技術的應用、轉化以及林業科技發展都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四是走“群眾參與型”路子。把任務責任分解落實到鄉鎮村,市鄉村逐級成立領導組,促進規模發展,按照誰種、誰擁有、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充分調動群眾投身發展核桃產業的積極性。
目前,香格里拉市已建成6.67hm2以上的核桃基地有10個,總面積624.67hm2。其中:一、面積≥6.67hm2<33.33hm2的基地5個,基地面積共計51.33hm2,二、面積≥33.33hm2<66.67hm2的基地有2個,基地面積共計73.33hm2,三、面積≥66.67hm2的基地有3個,基地面積共計500hm2。
香格里拉市將核桃作為一個產業來發展,目的是使企業增效、農民增收,實現雙贏目標。截至目前本市從事核桃產業的省級以上龍頭企業有1個,公司位于香格里拉市經濟開發區以收購香格里拉市區域內核桃干果并加工有機核桃油及銷售為一體。從事核桃產業農民專業合作社22個,其中:國家級和省級雙示范社1個核桃種植基地在千畝以上,示范社位于香格里拉市洛吉鄉。省級示范社6個,普通農民專業合作社15個主要分布于大面積種植核桃的三壩鄉、上江鄉、虎跳峽鎮、東旺鄉、洛吉鄉、尼西鄉等6個鄉鎮。
本市現有2個云南名牌產品,都是由迪慶香格里拉舒達有機食品有限公司創建,2013年12月取得的香格里拉印象牌、舒達牌核桃油,編號:13-120。
本市現有7個核桃品牌商標。分別是:香格里拉洛吉綠生野生干果種植專業合作社創建的“洛吉河”品牌商標、香格里拉市山泉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創建的“香霞”、“原套裝”、“躍虎”等3個品牌商標、迪慶香格里拉舒達有機食品有限公司創建的“梅里印象”、“梅里雪山印象”等2個品牌商標、香格里拉市海巴落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創建的“藜栗山香”品牌商標。
香格里拉洛吉綠生野生干果種植專業合作社26.67hm2核桃于2019年1月8日至2022年1月被認證為無公害農產品(產地)。
本市核桃產業科技支撐主要體現在核桃新品種的選育上。2020年11月17日,香格里拉縣綠源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選育出來的鹽源早實核桃獲得林木良種證認定,良種名稱:鹽源早核桃,良種編號:云R-ETSJR-048-2020。
一是強化優良品種的培育,開展當地優良資源的開發利用,全市廣泛開展了本地核桃優良單株的選擇,籌劃建設優樹收集區;大力開展良種采穗圃建設,全市共建核桃采穗圃近200hm2,2014年可采核桃優良穗芽1000萬個以上;在發展品種上作出合理區劃,從2011年起重新選擇定位適合本地的主導發展品種;香格里拉市林業局經認真考察和分析論證后從新疆引進了溫185、新新2號兩個最優良種建立了采穗圃并進行了苗木繁育,進行大力試驗推廣。
二是進行品種改良,對品種不適,容易遭受當地低溫、霜凍影響的;品種不良,至結果期還不掛果的;初始栽植品種為鐵核桃;遭受嚴重病蟲、干旱、洪澇及風、雪、火等自然災害,樹體受害較重的;林農自主需要更換品種的;單位產量雖高,但核桃果實品質和品位差,經濟效益低下的;結果少,單位產量低于同等立地條件50%以上的都進行品種改良。以高接換種為主,栽植3年以下幼樹采取嫁接復壯。
三是整形修剪,對單位產量雖高,但核桃果實品質和品位差,經濟效益低下的;結果少,單位產量低于同等立地條件50%以上的;撫育管理粗放,生長不良,效益低下的;品種好,生長也較好,但未進行肥水管理和整形修剪,任其自然生長的進行整形修剪。通過定干、拉枝、整形、修剪等人工措施,培育成結構合理、生長空間良好的樹體。
四是加強病蟲害防治,核桃病蟲害的防治應全面貫徹“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改善核桃園生態環境條件,加強栽培管理,提高核桃樹自身抗病蟲害的能力。注意保護核桃園內的害蟲天敵,充分發揮天敵的生物抑制作用。在施用藥劑時,首選生物制劑,若必須使用化學藥劑,應使用低毒的,并改進施藥技術,降低用藥量,減少污染和殘留。進行病蟲害防治要及時,要結合各病蟲害的發生狀況和特點制定科學的綜合防治方案和技術措施。在核桃樹木蟲害病發之前應采取有效蟲害防治措施,可選擇1∶200的波爾多液予以噴灑除蟲。如果處在核桃蟲害發病時期,應選擇百菌清、多菌靈等滅蟲制劑予以蟲害防治。
2014年是我市開始實施核桃提質增效示范項目的第一年,項目涉及8個鄉鎮,為切實加強項目管理,確保建設質量和成效,選擇基礎設施良好、交通便利、實施主體明確、種植3年以上但長勢和產量、質量達不到正常水平的核桃基地,通過整形修剪、施肥撫育、品種改良、病蟲害防治等提質增效技術措施,改善樹勢生長和提高產量與質量,但是由于香格里拉市地處高寒山區,土地連片面積小,所選擇的地塊并不全部是連片種植20hm2以上的地塊。
云南省木本油料產業建設項目香格里拉市2014年-2016年核桃提質增效項目建設任務為2200hm2,完成項目建設2200hm2。其中2014年全市核桃提質增效533.33hm2,涉及上江鄉、金江鎮、虎跳峽鎮、尼西鄉、五境鄉、三壩鄉、洛吉鄉、東旺鄉等8個鄉鎮,采取的提質增效主要措施有66.67hm2的撫育施肥,33.33hm2的整形修剪,6500的綜合措施;2015年木本油料產業建設項目核桃提質增效面積333.33hm2,涉及上江鄉、金江鎮、三壩鄉、東旺鄉等4個鄉鎮,采取的提質增效措施為333.33hm2的綜合措施。低效林改造項目核桃提質增效66.67hm2,安排在洛吉鄉,采取的措施是品種改良(嫁接);2016年全市核桃提質增效面積1333.33hm2,安排在上江鄉、金江鎮、虎跳峽鎮、尼西鄉、五境鄉、三壩鄉、東旺鄉等7個鄉鎮,采取的提質增效措施為20hm2的整形修剪、26.67hm2的病蟲害防治,其余面積采取綜合措施。
近幾年,由于受市場影響,核桃價格下跌,沒有收購商前來收購核桃,本地也沒有較為完善的核桃初加工機械一體化設備,除當地群眾榨油自銷及食用果仁外,核桃干果沒有銷路。導致老百姓管理核桃林(樹)的積極性下降,嚴重影響了核桃產業的健康發展。據我局調查,由于受核桃賣難問題的影響,全市部分核桃產業重點鄉鎮先后出現核桃種植地塊棄管的情況,導致退耕還林地上種植的266.67hm2核桃樹自然死亡,農戶不再愿意補植補造。在我局各分場及鄉鎮林草服務中心的耐心勸阻和制止下,目前尚未出現人為砍挖核桃樹的情況。但是,長此以往難以確保退耕還林地塊的核桃不被復墾。
香格里拉市核桃初加工設備和工藝非常落后,目前本市境內只有開發區的1家初具規模的核桃油加工企業。其余家庭作坊式的個體加工店11家,榨油設備工藝落后,榨油成本較高、成品核桃油品質較低、缺乏包裝打扮、產生不了品牌效應,很難打入國內高端市場。為此,在全市8個核桃主產鄉鎮至少建立10家核桃初加工企業,才能逐步向精深加工環節邁進。
自2014~2018年,我局已對3933.33hm2連片種植的核桃產業地塊實施了提質增效項目,提高了本市核桃的品質,但是由于受零星分布、樹齡及樹體都較大等因素影響,其余的0.8萬hm2四旁種植的核桃樹未能實施提質增效。這部分核桃樹品種雜、果實品質差異大,需要進一步提升改造。由于受自然災害(旱災及2018年11月堰塞湖泄洪)的影響,部分已經實施過提質增效的連片核桃產業基地遭受不同程度的受損,也需要再次實施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