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隨著漁業自然資源的逐漸枯竭,以人工強化為主要特征的集約化水產養殖技術得到了迅速發展,研究、開發、推廣和應用“高效、生態、節水、安全”的健康養殖技術和模式已成為國內外漁業生產的重要發展方向。工廠化循環水養魚節水減排效果明顯,對節約水資源和保護漁業生態環境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對于轉變傳統池塘養殖觀念、促進池塘生產方式轉變具有重要科學價值和生產實用價值;還有助于實現“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漁業生產方式的形成。
工廠化循環水養魚,屬于水產養殖工程和創新型農業工業化產業,具有科技含量高,發展前途廣,不與糧食爭耕地,土地利用率高,機械化、自動化程度高,使用人工相對較少等特點。
第一,要選擇有足量符合水產養殖標準的地下井水的地方(兩條生產線穩定出水量在100噸/日以上);第二,不涉及占用基本農田的地方;第三,還沒有用于其他長遠發展規劃的地方,以避免日后拆遷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第四,要選擇當地政府和群眾支持發展該項目的地方,最好是將漁業發展納入鄉村振興產業的地方;第五,電力充足且穩定的地方;第六,距離城市中心相對較近、交通方便的地方,以便于產品上市銷售。
一般的養魚工廠分為兩條生產線,場地要求長75米、寬45米,相對平坦規整。加上養魚工廠配套的生產管理設施、庫房、辦公用房及綠化用地,總占用土地面積在10畝左右。
一座養魚工廠按兩條生產線的規格設計。每條生產線按多段分級飼養,總長60米、寬11米、深2米,面積為660平方米的遞推式循環養殖池,上面加蓋保溫屋頂及墻體。安裝升溫、通風、增氧、推網、沉淀、過濾、投料、消毒殺菌等設施,按魚的生長周期及規格進行循環遞推式養殖,以保證每天都有一定產量的商品魚出池面市。
基礎建設費共600萬元,配套設施費200萬元,生產流動資金100萬元,共900萬元左右。相當于新建商品魚塘100畝或者改造清淤老舊魚塘300畝的投資費用,而產量則是相當于300~500畝的商品魚塘的生產能力。
工程土建和設備安裝工期為9個月左右,養殖生產準備就緒后,養殖周期為6個月,整個項目在15個月內可實現產品上市銷售。
以養殖羅非魚為例。因羅非魚口味佳、沒有小刺、蛋白質含量高、氨基酸含量比例平衡,市場前景好。但由于羅非魚屬于季節性熱帶魚類,特別是在江津長沖等熱帶漁場因環保問題被關停后,冬季的羅非魚異常緊缺,市場穩定供應得不到保障,致使羅非魚專營店陷入了尷尬境地。羅非魚非常適應高密度工廠化養殖,養殖車間可以一年四季均衡提供大規格、高質量的羅非魚,并按訂單量產,豐富了菜籃子工程。
以工廠化養殖羅非魚為例,一條生產線可以出產大規格商品羅非魚300公斤/天以上,兩條生產線的養魚工廠每年可生產商品羅非魚200噸左右。羅非魚工廠化養殖成本(包含魚種、飼料、水電、折舊、土地流轉、銷售運輸、人工等在內)在19元/公斤左右,目前羅非魚的市場銷售價格在38元/公斤左右(無公害、綠色品牌)。如果養殖附加值更高的魚類,經濟效益則會更加可觀。
工廠化循環水養魚不但具有節水、節能、節約人工的優勢,還能達到不污染環境,養殖尾水達標排放的要求。工廠房頂還可以安裝光伏板,南方地區其發電量在夏、秋季節基本可以保障自身用電需求。此外,一座養魚工廠的魚糞制作成的高效有機肥產量,能同時滿足10畝蔬菜大棚、100畝果園、500畝農田的肥料需求。更為重要的是,一座養魚工廠可以置換出300~500畝的商品魚塘,退塘還田用于糧食生產。同時,還解決了商品魚塘逐年存積污泥難以清淤的老大難問題。
工廠化循環水養魚不但能改善農村環境,還能解決當地的就業問題,是鄉村振興和農民創收的重要抓手。該項目能吸引資金、技術和人才發展農村經濟,促進城鄉融合發展。養魚工廠除用于生產外,還具有觀賞性、科普性和趣味性,能為農家樂提供“賣點”,促進鄉村旅游業的發展。
傳統的水產養殖會受到地表水的污染和存在尾水超標排放對環境的污染等問題,而工廠化循環水養魚則很好地貫徹了“十四五”漁業規劃中“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理念。
工廠養殖車間的設計中有低于魚池地面2米、使魚糞自動流入的積糞收集池,魚糞經沉淀、分離、發酵、消毒和烘干后,再添加必要的元素對干魚糞進行配方處理并包裝成袋,可生產出市場需要的不同種類的復合有機肥。
工廠化循環水養魚排放的尾水經過周邊二級處理池塘(稻田)的水生植物、浮游生物和濾食性魚類(鰱、鳙魚等)進行消納、吸收轉化處理后,再向外達標排放,完全能達到國家規定的Ⅲ級尾水排放標準。
養魚工廠用電設備的設計安裝應做到科學、嚴密,符合國家消防安全規范和標準,以保障生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