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之后,東北地區各地大豆完成收割,東北地區新豆大量投放市場。鑒于個別地區大豆收獲期降雨頻繁,導致大豆水分含量偏高,加之隨后氣溫驟降,對2022年產新豆的儲存造成了一定的困難。2022年10月以來,我國南部地區大豆價格再次下跌,豫、皖地區新豆主流報價在6元/公斤左右,同時,新豆水分含量偏高依舊是貿易商關注的重點。2022年11月北方地區各大糧庫陸續展開收購,優質新豆遭到追捧,個別地區的糧庫還在運費層面上提高優惠力度,吸引農戶送糧,可謂“內卷”不斷。
2022年第四季度,黑龍江省東部地區新季大豆收割時間開展較晚,11月初,佳木斯樺川地區才完成1/3的收割進度,牡丹江林口才完成一半的收割進度,加上多地降雨增加,收割進度受到影響,新豆的水分含量也偏高;吉林省部分地區前期內澇嚴重,導致2022年減產約一半,11月中下旬才開始少量收割上市。
2022年的東北新豆上市初期,普遍為蛋白質含量偏低、顆粒較小的大豆,導致新豆收購價分化較為嚴重。蛋白質含量在39%以上的新豆,毛糧收購價格較高;蛋白質含量低于39%的新豆,毛糧收購價格偏低。同時,新豆的水分含量也影響收購價格。
其中,蛋白質含量較高(39.5%以上)、質量較好的新豆銷售快,價格也具有一定優勢,全國各大糧庫都在積極收購,但因這類新豆在市場上倍受青睞,所以各大糧庫收購情況并不樂觀。而另一方面,蛋白質含量偏低,部分還摻雜青豆的新糧,遭到了糧庫的冷遇,只能退而求其次,銷往各榨油廠來消耗現有庫存,但銷售緩慢。
2022年10月后,我國南部地區產的新豆相繼上市。隨著大豆上市量增加,豫、皖地區產的新豆隨后開始了一輪掉價,價格出現小幅回落。安徽省2022年新豆畝產150~200公斤,種植面積也比2021年增長20%~30%,價格波動也較往年偏大。湖北省基層余糧見底,多為貿易商庫存,因前期收購價格較高,利潤空間被壓縮,后市價格小幅看弱。江蘇省新產高蛋白大豆也相繼進入市場,但價格受周邊新豆價格影響,也小幅回落,且走貨速度一般,市場采購不積極。
2022年我國大豆豐產,市場供應得到保障。全國新豆大量上市后,市場選擇面廣,對比2021年,2022年豆制品及蛋白廠等下游企業補庫節奏緩慢,供大于求的局面逐漸形成,市場前期需求偏弱。鑒于市場需求低迷,根據以往經驗,加上新季玉米也逐漸上市,庫容問題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所以多數貿易商采購謹慎,但優質大豆依舊受市場各方的搶購。
綜上所述,2023年大豆市場有望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