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 春
(荔波縣朝陽鎮科技宣教和生態文化旅游服務中心,貴州 荔波 558402)
此時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行動陸續展開。日常任務相互聯系,內容與形式相結合,總體目標上交,這才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應有之義。鞏固和擴大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機結合有著深刻的邏輯基礎,即基本理論邏輯、歷史時間邏輯和現實邏輯的辯證統一。
共同富裕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大總體目標,是圍繞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的一個重要環節??倳洀娬{,打贏脫貧攻堅戰,只有克服中國的絕對貧困問題,才能完成最基本、最精準的脫貧日常任務。然而,要實現中國人民的共同富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為鞏固和擴大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成果而制定的決策部署,既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共同富裕觀的重要體現,也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共同富裕觀的實踐研究和改革創新。
建黨后,我們深刻認識到,民主革命的根本問題是“三農”問題,為廣大農民謀求幸福始終是我們的重要使命。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黨領導農民同土豪劣紳、分田斗爭,成功地走出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力量奪取政權的正確的社會主義改革,完成了成千上萬農民的獲釋。新中國成立后,基層黨組織的農民進行了土地革命,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恢復和耕種了農業。改革開放后,在黨的領導下,農民首先進行改革創新,不斷釋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的主力軍,推動農村全面進步。黨的十九大后,黨堅持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點,打贏脫貧攻堅行動,實施農村振興發展戰略,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提高農民和群眾的幸福感、幸福感和歸屬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中國,面對世界、時代和歷史的變化,如何鞏固和擴大脫貧攻堅行動的成果,不斷縮小小城鎮區域經濟發展和貧富差距,已成為我們黨所面臨的時代考驗。因此,中共中央以人民為基礎,堅持不懈地深化農村改革,明確提出鞏固和擴大脫貧攻堅行動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機結合,是推動歷史使命在“兩個一百年”發展目標歷史節點上置換和對接的戰略選擇,充分體現了每個黨的初始使命,更能夯實我們黨的社會基礎。
根據前期脫貧攻堅工作,農村自身經濟能力較差,社會發展過程中對生態環境保護的破壞,容易導致綠色生態環境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失衡。雖然在趨同過程中,開展農村生活用水和公廁管理、垃圾分類和回收利用工作的改革創新,在一定程度上優化了原有的農村生態環境保護,但仍存在農業活動對周邊環境的危害、農牧林果業生產經營中區域資源枯竭等綠化經濟效益相對較低的問題。
鄉村精神風貌建設,是進一步鞏固和擴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內容之一。在具體環節上,由于農村人力的需要,以及不同城鎮的前提不同,發展規劃的主體也不同,導致精神文化資源供給的不平衡。精神文化資源供給的不平衡,體現在不同城鎮對高素質人才的資金投入的差異上;也可以看出不同城鎮的教育資源投入和教育信息設施的規劃范圍存在偏差。
群眾是鄉村振興的主體,也是鞏固和擴展農村脫貧攻堅成果的主體。在具體環節上,群眾作為主體,可以全心全意地致力于鞏固和擴展成果,相互制約,及早發現一個村干部的貧困風險;我們可以全心全意投入農村改造,響應政府號召,積極開展產業鏈發展和基本建設、基層自治和環境保護。然而,在具體環節上,雖然各鄉鎮都設立了村民會議,但群眾參與公共管理的治理程度較低,許多居民都是“走過場”,缺乏主角的觀念。
要實現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實現高效銜接,提議進一步鞏固拓展現有的脫貧攻堅成果,熟練掌握“十三五”期間所獲得的成果并將其全民化,為未來實行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奠定堅實基礎。創建夯實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長效機制。進到“十四五”階段后,“十三五”階段所面臨的貧苦情況早已明顯改善。這時工作要點是增加“改進成果”高效階段;也可以根據每個地方農村極度貧困因素和成果制訂統一的量化指標,搜集農村區域的各種信息數據具體內容,利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對農村發展指標作出評價,不但可以推動脫貧攻堅成果的夯實,還可以為銜接鄉村振興提早做好充分的準備。
產業繁榮是進一步聯動鄉村振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環節。針對當前產業發展規劃缺乏科學布局,產業發展綠色經濟效益嚴重不足的情況,建議立足農村實際情況,對農村現有生態環境進行分析,明確農村生態系統和優秀所有制的缺失;未來,我們將設計項目產業的發展趨勢,優化產業布局。
以荔波縣的工作成果為例:荔波縣于2016年9月開展產業性拆遷工作,首先組織召開群眾動員大會,做好群眾政策宣傳、現場答疑、征收方案解釋及思想動員工作等。在開展工作中遇到很大的阻力(特別是搬遷選址問題)時,和群眾一起想辦法,最終以少數服從多數方案就近搬遷。根據搬遷戶數人數和房屋建設面積來規劃新搬遷址的征地面積與場平工作;其次做好房屋測量測繪、統計和補償工作;三是以高度的工作責任感與使命感,引導群眾到新選區選房與規劃建設,結合各戶實際情況,周密安排,精心設計,切實做到萬無一失,最終以51戶219人如愿搬遷新區。在縣委縣政府以及鎮黨委政府的大力統籌下,如期完成朝陽片區花高拆遷征收工作各項任務。
精神文化資源供給的誤區,是鄉村精神文化基本建設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在銜接環節中,應該根據各地區農村的實際情況,剖析農村對人力資源的實際需求,如教師數量的需求、不同區域文明創建的需求等。依據實際情況,制訂有目的性的精神文化資源供給方案,以緩解各地區的差別,改進精神文化資源供給誤區。這不但能改善區域內的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民群眾人的人文素養,還能夠充分挖掘農村的區域文化資源。
以朝陽鎮的工作成果為例:近幾年來,朝陽鎮科技宣教文化信息服務中心在上級部門的業務指導下、鎮黨委、鎮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圓滿完成了上級分配的各項工作任務,也得到上級部門及鎮領導的充分肯定:(1)抓好落實朝陽鎮轄區內6大行政村“農家書屋”免費開放管理工作。明確專人負責制,每個書屋點具備專、兼職農家書屋管理員,明確制度、保證每天開放時間不少于6h。做好農家書屋的日常管理及書籍借閱管理臺賬工作,對新書籍及時做好登記與更新,從而方便廣大干部群眾讀書用書、學習法律法規、農業生產知識及生活小常識等等。通過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豐富了農村文化生活,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2)組織業余愛好者建立舞蹈隊,鼓勵其積極參加各類比賽活動。朝陽商會舞蹈隊在2021年國慶節參加荔波縣“我運動 我健康 我快樂”廣場舞大賽中,取得優秀獎;(3)積極配合縣委宣傳部農村電影下鄉放映工程。完成各年度的放映工作,旨在為豐富轄區群眾影視文化生活、保障村民文化權益、促進電影發展出一份力。通過開展一系列的活動,豐富了廣大群眾的文化生活,同時促進了家庭與社會的和諧聯結。
擴展脫貧攻堅執行成效,要立足于農村的詳細情況,分析所在地區脫貧攻堅的擴展方位,同時結合銜接過程的現實問題,切合實際、有計劃地開展銜接工作中,多方位融合農村發展資源,伴隨著農村全產業鏈、文化與生態文明建設的建立,在黨的組織建設下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