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彤
(江蘇省射陽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江蘇 鹽城 224300)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對畜禽養殖的環保要求越來越嚴格,小規模養殖主體的效益下降,迫于壓力退出了市場,或者投入資金擴大了生產規模,蛋雞養殖場呈現總數減少、中大規模養殖場數量上升的局面。在蛋雞養殖集約化、規模化的發展形勢下,提高產蛋量、保障蛋品質的同時降低生產成本成為蛋雞養殖者的生存之道。品種是影響蛋雞生產性能的主要因素,生產性能還與飼養管理水平、飼料營養供給及疫病防控水平等因素有關[1]。根據蛋雞不同生長階段的特點,提供合適的營養水平;通過提高飼養管理水平,做好蛋雞常見疾病的預防,可以最大化地發揮蛋雞的生產性能,這是當前形勢下蛋雞產業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舉措。本文對蛋雞品種、飼養管理及飼料營養供給進行簡單概述,為蛋雞養殖者提供參考。
十幾年前,我國蛋雞飼養的品種主要以引入的國外配套系為主,根據2021年農業農村部公布的《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名錄(2021年版)》,引入的蛋雞配套系包括羅曼、伊莎、海蘭等10余種。雖然我國蛋雞育種起步較晚,但近年來在蛋雞品種培育上也有所突破,培育出包括農大3號、京紅1號、京粉1號、京白1號等20個配套系;具有地方特色的蛋雞品種包括東鄉綠殼蛋雞、長順綠殼蛋雞、麻城綠殼蛋雞、荊門黑羽綠殼蛋雞等多個品種。
以江蘇省為例,江蘇省是蛋雞養殖大省,是我國蛋雞的主產區之一,主要飼養的蛋雞品種為高產蛋雞配套系和地方特色品系;養殖模式包括籠養和平養2種,以籠養為主。大型養殖場通常采用自繁自養模式,一般是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來選擇蛋雞品種,飼養多是高產蛋雞;中小型養殖場戶則以特色蛋雞養殖為主[2]。高產蛋雞品系有京紅1號、京粉2號、羅曼粉、海蘭系列,前兩者為我國培育的蛋雞配套系,后兩者為引入的配套系。我國自主培育的蛋雞在生產性能方面與引入的海蘭、羅曼仍有差距。地方特色品系有蘇禽綠殼、農大3號、新楊黑羽等配套系。其中,蘇禽綠殼蛋雞是2013年江蘇省家禽科學研究所與揚州翔龍禽業發展有限公司及中國農業大學共同培育出的首個特色蛋雞品系,神丹6號綠殼蛋雞是其2021年與湖北神丹健康食品有限公司培育的特色蛋雞配套系[3],在市場上反響很好,深受大家青睞。
商品蛋雞的養殖模式通常包括全進全出和自繁自養兩種模式。不管是引種還是購進雞苗,均應從正規渠道購進所需種蛋或雛雞,提供種蛋或雛雞的養殖場應具備《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與《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
養殖場開展疾病防治,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為原則,制定合理的疫苗免疫程序、提高養殖場生物安全水平是疾病預防的關鍵。除國家強制免疫的疫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外,蛋雞場應結合當地家禽疫病流行形勢,對照監測的雞群抗體水平,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不斷進行完善或調整,有選擇地預防接種其它疫病疫苗,如雞馬立克氏病、雞傳染性支氣管炎、雞傳染性法氏囊病、雞痘、雞支原體、雞傳染性喉氣管炎、雞白痢與傷寒、禽結核病等疫苗。同時,加強生物安全管控以及做好日常衛生清潔和消毒工作也是預防疾病的重要措施。
根據蛋雞不同階段的生理特點和營養需求采取分段、分舍飼養管理。通常分為育雛期(育雛舍)、育成期(育成舍)、產蛋期(產蛋舍)。育雛期還可細分為2個階段,0~2周齡為一個階段,2~6周齡為另一個階段;育成期可細分為育成前期(6~12周齡)和育成后期(12~16周齡);產蛋期可細分為開產前期、產蛋高峰期及產蛋后期。三個大的階段應在不同雞舍進行飼養,根據不同時期蛋雞的特點及需求控制環境條件及營養成分。3.1.1 光照 控制光照時間和強度可影響雞生殖器官發育和性成熟,是影響生產性能的重要因素。育雛期實行遞減式光照。育成期光照管理以促進生殖系統健康發育為目標,40~70日齡采用自然光照,71~120日齡采用恒定光照(12 h)。產蛋期光照應采用漸增至恒定的方式[4]。
3.1.2 溫度、濕度 雞與人類一樣是溫血動物,能使機體溫度保持相對恒定,但只在環境溫度處在一定范圍內機體才能自動調節溫度,在極冷或極熱的環境下,不僅造成生產性能下降,還可能出現大量死亡。雞苗剛出殼的前3 d對溫度和濕度要求較高,建議舍內溫度為35~37 ℃,相對溫度為50%~65%。3 d后每周溫度遞減2 ℃,到開產時保持溫度在19~23 ℃,相對濕度從第3周開始保持40%~50%不變。智能環控系統可以控制溫度、濕度,并可快速開啟風機更換新鮮空氣,是規模化雞場必不可少的重要設施。
3.1.3 空氣質量與噪音控制 雞舍內產生的有害氣體較多,因此空氣質量較差。為減弱不良空氣質量對雞的危害,盡可能有效控制雞舍內的有害氣體含量,應控制CO2含量<1500 mg/m3、NH3含量<10 mg/m3、總懸浮顆粒<8 mg/m3、H2S含量<2 mg/m3。設計雞舍時,合理設計雞舍的除臭裝置和排水系統以及通風換氣系統,是改善雞舍空氣質量的重要措施。夏季加強通風,緩和高溫的不良影響;冬季雞舍相對密閉,可通過通風換氣設備引進新鮮空氣,排出舍內有害氣體。開放式雞舍采用自然通風,密閉雞舍一般需要使用機械通風。雞受噪音影響較大,故雞舍選址必須要遠離機場、鐵路、公路等交通主干線;遠離城區和村莊,以免突然的噪音,如春節期間鞭炮的轟隆聲讓雞群受到驚嚇,甚至出現炸群的情況。同時,搞好場區綠化,周圍栽種樹冠大的樹木,對噪音具有較好的吸收和反射作用,可有效減弱噪音的強度。
3.2.1 飼料要求 與肉用家禽飼養使用配合飼料不同,大部分蛋雞養殖場所用飼料是自配的全價料,購買商品化的全價配合飼料通常占很少比例,只作為補充飼料用。自配飼料一般是購買預混料,與不同原料粉碎后,按設計的比例混合配制而成。所以,飼料原料品質對配合飼料的質量安全有著決定性影響。而飼料質量控制是低成本日糧配合成敗與否的一個關鍵,對蛋雞場的經濟效益有很重要的影響。養殖場要嚴格把控飼料原料關,選擇合格的供應方,還要對原料的顏色、干濕度、霉菌毒素、氣味、粗細度、是否摻假以及營養成分等進行質檢,合乎要求才能進場入庫。
3.2.2 營養要求 蛋雞維持生長和生產所需的營養,包括能量、粗蛋白質、賴氨酸、蛋氨酸、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物質,主要是通過飼料獲取,而蛋雞攝入營養的多少直接影響蛋雞的生產性能和蛋的品質。實際生產中,不同品種的蛋雞生長發育存在差異,不同生長階段的營養水平也差異較大,可根據本場飼養和雞生長發育情況及時進行調整營養配比。蛋雞不同階段營養需求可參考胡玉萍等人推薦的營養水平[1]。
3.2.2.1 育雛期 育雛期雛雞生長迅速,肌肉和骨骼的快速生長需要大量蛋白質,因此育雛期應提供充足的優質蛋白質。育雛期0~2周齡所需要粗蛋白質較高,可保持在19%~22%的水平,2~6周齡降低到17%~19%。為促進其消化系統的發育,粗纖維可由5%提高到6%,其余成分可適當調整。
3.2.2.2 育成期 育成期是蛋雞體重增長變緩、肌肉和生殖系統快速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質是后期保持高產、產高質量蛋的重要保障。育成后期建議賴氨酸由0.66%降至0.45%,蛋氨酸由0.27%降至0.2%,蘇氨酸由0.45%降至0.3%,粗纖維、鈣、磷、氯化鈉保持不變,分別為8%、0.6%~1%、0.3%~0.75%、0.3%~0.8%。育成期后期,適量限制飼養可以降低飼料成本,對后期產蛋無不良影響。
3.2.2.3 產蛋期 產蛋期可細分為開產前期、產蛋高峰期及產蛋后期。開產前期合理的營養供給對蛋雞進入產蛋高峰和維持產蛋高峰十分關鍵,與育成期相比,應提高蛋白質、氨基酸、鈣等營養成分。開產前期粗蛋白質含量可提升至16%~17%,賴氨酸、蛋氨酸、蘇氨酸可分別提高至 0.60%~0.65%、0.30%~0.32%、0.40%~0.45%,粗灰分提升到13%~15%。產蛋高峰期時可在產蛋前期的基礎上適當提高鈣的含量。產蛋后期可以降低粗蛋白及氨基酸含量,但仍需要保持高水平的鈣供給。蛋雞日糧中的能量和粗蛋白質供給可使用玉米、豆粕、麩皮等原料,還應注意補充賴氨酸、蛋氨酸、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