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閃青 紀 帥 薛循革
浦東新區是全國首批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基本形成了龍頭帶動、科技賦能、品牌提質、種源增效、數字支撐、產銷一體的都市現代農業發展模式,曾在全國153個示范區中綜合測評名列第一。
初步形成南匯新城、川沙等鎮糧食主產區,宣橋、曹路等鎮蔬菜主產區,書院、泥城等鎮西甜瓜主產區,新場、大團等鎮水蜜桃主產區,祝橋、老港等鎮翠冠梨主產區的農業布局。南匯水蜜桃、南匯8424西瓜、南匯翠冠梨、南匯甜瓜入選“2021年度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清美豆制品被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認定為馳名商標,“祥欣”種豬被中國畜牧業協會評定為中國品牌豬。
聚焦“中部鄉村振興示范帶”,重點打造特色產業、休閑旅游、區域聯動、生態涵養4個類型的鄉村振興示范村和美麗鄉村示范村片區,實現鄉村生產、生活、生態“三態融合”,農業農村的經濟、生態、美學價值功能得到拓展。川沙新鎮連民村、惠南鎮海沈村、新場鎮新南村等村被評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宣橋鎮2020年被評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川沙新鎮“宿予”被授予上海市首批五星級鄉村民宿。
以“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為抓手,積極促進合作社發展由數量向質量轉變。國家級示范合作社達到17家,紅剛青扁豆、桃詠桃業、運杰蛋品等合作社上榜“2020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300強”。建成家庭農場541家,其中市級12家,市、區兩級示范家庭農場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城鎮居民,行業典型示范性得到體現。
提升農業組織化程度,培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30家,涉及全產業鏈型、區域整合型、特色單品型等類型,經濟社會效益初步顯現。2021年聯合體銷售額7.5億元,成員農戶戶均增收額1.8萬元。2022年疫情期間,包括聯合體在內的全區農業經營主體直送農產品1800余萬份,平均每天30萬份,為城市保供做出貢獻。
重點支持種源種業,全區已布局先正達(中國)、天谷生物、祥欣、新場青蔬菜研究所、保爾、張江鱖魚等多家種源企業,涵蓋糧食、蔬菜、花卉、畜禽、水產等多個領域,種源產業已初具規模。
推進綠色生產,率先在全市建立了南匯水蜜桃等11個農產品品類綠色生產技術規范。近三年全區農產品綠色食品認證率平均每年提高10%以上,2022年超過31%,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生產主體實現全覆蓋。以“品牌+主體+基地”為基礎框架,積極探索“一村一品一聯合體”產業發展新模式,打造完整產業鏈。例如,清美集團在種植端以自有基地為示范引領,幫助農戶提高種植水平和標準;在加工端以地產葉菜加工為主原料,提升地產葉菜附加值;在銷售端以基地直供自營生鮮門店,銷售地產蔬菜。
以農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制訂了《浦東新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農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整合各類重大專項資金,支持實施“五高行動”,即高質量糧食生產發展行動、高品質蔬菜基地建設行動、高效益特色品牌提升行動、高科技數字農業支撐行動和高水平經營體系構建行動,發揮財政資金撬動引領作用,全面打造引領區現代農業高地。
財政支持政策主要包括兩大類:農業補貼政策,包括產業發展、人才吸引、金融扶持、綠色生產等方面;農業項目扶持政策,包括加大新建改建設施菜田、產業化等支農項目扶持力度,優先支持推進高標準設施菜田建設、標準園創建、綠色防控推廣等蔬菜綠色生產能級提升項目。
構建農業數字化管理模式,在全市率先建立農業用地“一張圖”,建立健全“一田一卡”“一組一圖”“一村一表”“一鎮一庫”的“四個一”農用地信息管理體系,覆蓋整個新區約30萬畝農業生產用地。每年年初開展地產農產品產銷對接,采購商在年初就與生產主體對接好訂單,生產主體根據需求有計劃地安排農事作業,產出就能賣出,既能種好又能賣好。2022年,新區舉辦的產銷對接會帶動浦東地產農產品訂單達到15億元,占全區農業產值1/3。
對標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要求,將浦東打造成中國農業參與全球競爭的排頭兵、全國現代農業的示范區和服務長三角都市現代農業的橋頭堡。
加速產業體系融合發展,拉伸農業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強化流通服務體系建設。加速生產體系完善提升,實現農業生產方式與現代科技裝備、數字技術接軌。加速經營體系創新突破,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組織方式、服務模式的有機融合。
集聚國際一流研究型大學和頂尖農業科研機構,從事農業基礎原創研究、前沿科技交叉研究,匯聚全球頭部農業企業,集聚企業總部和研發中心,遴選培育一批育繁推一體化企業,成為全球種源創新、農業科技創新的重要策源地。
充分發揮浦東新區的區位與資源優勢,結合世界級長三角都市群“菜籃子“米袋子”產品多元消費需求,立足浦東、聯結長三角,構建標準化、現代化、便利化的“菜籃子“米袋子”產品生產及流通服務體系平臺。
依托現代農業園區,打造現代農業集中承載地。多措并舉,全力提升種源農業規模能級,打造全球種業創業中心和世界種源高地。以糧食、蔬果、花卉等為主攻方向,兼顧畜牧、水產,聚力聚焦產業體量大、帶動力強且具備競爭優勢的戰略種源和具有上海特色、區域優勢的優質高效農業新品種,大力發展種源農業,著力推進種源科技、良種選育推廣等重要環節突破,培育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優良品種。
依托中部鄉村振興帶,通過龍頭企業帶動,大力發展綠色農業、數字農業、裝備農業,建設水稻無人農場和蔬菜“機器換人”基地,探索現代農業新型生產方式。實施綠色綜合防控技術集成應用,加大綠色技術推廣和綠色生產基地創建,推進綠色農業集約發展,進一步提高地產農產品綠色認證率,全面提升地產綠色優質農產品占比,打造全國優質地產農產品“放心區”。
圍繞浦東現有農業產業,大力開展精準招商,著力抓龍頭、引總部、聚團隊,招引國際國內標桿性企業和引擎性項目,發揮龍頭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積極賦能優質企業成長,打造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農業企業產業集群。同時,鞏固、提升現有新型經營體系產業聯合體發展,推進高質量糧食生產、高品質蔬菜基地、高效益特色品牌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