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亮
(海城市科普中心,遼寧 海城 114200)
試點地址位于海城市溫香鎮。溫香鎮是傳統的設施農業鎮,素有遼南地區魚米菜之鄉的稱號,全鎮有設施農業1.6萬畝,主要種植反季節蔬菜。試點基地落實在海城市溫香鎮達連村和東高村,示范區面積20畝,其中核心示范區面積7畝,實施試點為海城市馬倩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其合作社坐享溫香鎮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不斷挖掘自然稟賦潛力,經過12年的發展,從當初的5戶陸續發展到幾十戶到現在的108戶,先后榮獲遼寧省示范社、鞍山市AAA級示范合作社、2014年創建全國蔬菜標準園,2015年合作社的蔬菜產品獲得了全國名特優產品稱號,連續3年評為全國農技推廣示范基地,2017年獲得遼寧省巾幗科技培訓示范基地。
當前農村農戶普通年齡偏大,接受新事物能力弱,合作社便應該采用保姆式服務,讓得到實惠的帶頭人“現身說法”;懂技術的優秀的社員在田間地頭加強指導并積極聯系和溝通遼寧省現代農業生產基地建設工程中心,下派專業技術專家到溫香鎮達連村、東高村,在試點地區進行面對面的技術指導與支持。主要應用技術有,設施蔬菜連作障礙綠色消減集成技術、穴盤基質小齡苗標準化定植整枝灌溉施肥技術、綠色標準化補光助長技術、綠色標準化防控害技術、機械化輕簡化省工生產技術等。培訓采取集中與分散等多種形式,有針對性地對棚戶進行全面培訓,全年培訓22次,總人數達到1200余人次。舉辦現場觀摩活動25次,總人數達到900多人次。通過設施果蔬綠色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建設項目,使示范區日光溫室蔬菜平均優質果蔬產量較比非示范區提高10.5%,畝減少化肥投入量達18%,減少農藥投入量達24%。畝增效益3800元以上。輻射帶動全市果蔬生產向綠色標準化方向發展。
示范區全部種植合作社主推品種辣椒3170、和黃金珠小番茄。辣椒3170為中早熟品種,長勢中等偏強,易坐果,在低溫期有較強的連續坐果能力,產量高。果實為大羊角型,果實25~30厘米,直徑4厘米左右,單果重80~150克,果色黃綠,光亮順直,商品性好,易坐果,喜肥水。育苗期和定植后不建議使用激素控制生長,應根據地力情況選擇雙干整枝。開花坐果后,沖施高氮、中磷、中鉀提苗發根,進入低溫期以平衡肥為主,配合生根肥,促進花果和根系發育。氣溫回升后,根據植株長勢調整為平衡肥,施肥數量隨著產量增加而增加,畝產2萬~2.5萬公斤。黃金珠小番茄育苗期無限生長,中大型粉果番茄品種,抗逆性強,適應性廣,葉片密度大小適中,根系發達,長勢強壯,花量大,連續坐果能力強,果型圓正,顏色亮麗,抗裂果,口感好,單果重20~25克。果實自動退化能力強,不易感灰霉病、葉霉病、潰瘍病,綜合抗病能力強,畝定植2000~2200株,畝產6000~8000公斤。
畝用玉米秸稈與蔬菜廢棄秸稈1000公斤和改性石灰氮80公斤,在夏季高溫季節6~7月份進行高溫悶棚20天,達到殺滅土壤中的根結線蟲和土傳病害,解決作物障礙、調節土壤酸堿度、增加土壤有機質、提升作物產量等多重作用。
以大壟單行定植“拐子苗”、配設一條滴灌(微噴)帶,即“一行一帶”模式為主,安裝滴灌裝置,然后鋪設輸水管并在前部與吸肥器連接,做到水肥并施。通過注入水中的肥料,可以提供足夠的水分和養分,讓作物對肥料吸收快、肥效好、養分利用率高。減少了肥料的施用量,化肥畝均節約率達到18.5%以上。
每畝安裝30盞LED補光燈,正常晴天冬季日光溫室生產中,在掀開草簾和覆蓋草簾前后分別使用 2.5小時即可,也可根據不同植物對光照的需求不同進行補光。輻助推廣技術有棚膜外使用凈膜條、二氧化碳氣肥等,這些技術能有效解決因光照不足造成的開花延遲、落花、落果、畸形果等問題,能夠明顯提高蔬菜產量和商品性,畝增產優質果達1500公斤以上,優質果蔬增產率達15%。
重點推廣應用無滴膜,每畝張掛20厘米×30厘米黃板、藍板各20片。畝用捕食螨10瓶,可以取得良好的防效。畝減少防蟲藥劑施用3次、減少殺蟲農藥施用480毫升,畝均節藥20%以上。
主要推廣應用智能放風機50套,綁蔓器、定植器、田間運輸車等小型機械得到廣泛應用,2021示范推廣YD-1000S生物燃燒雙層管供熱智能設備,在冬天嚴寒的時候能夠讓作物正常生長,增加產量,大大提高了設施果蔬機械化水平。
根據示范區辣椒、番茄生長不同階段,采取集中與分散等多種形式,有針對性地對棚戶進行全面培訓,有針對性地對棚戶進行全面培訓,通過設施果蔬綠色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建設項目,使示范區日光溫室蔬菜平均優質果蔬產量較比非示范區提高10.5%,畝減少化肥投入量達18%,減少農藥投入量達24%。畝增效益3800元以上。輻射帶動全鎮果蔬生產向綠色標準化方向發展。輻射帶動全鎮20個村溫室果蔬綠色標準化生產。
合作本社與86戶社員簽訂了長期的回收合同,并與遼寧地利生鮮、吉林果婆婆、鞍山金滿倉生鮮超市、鐵西永愛發超市等8家單位簽訂采購合同,為了讓產業發展能夠更持久,合作社為社員提供工廠化優質種苗,2020年推廣了黃金珠小柿子、3170辣椒等新品種,并且制定了無公害茄子、辣椒、蕓豆、草莓、黃瓜、西紅柿等蔬菜的操作規程,為社員生產提供了一個技術支撐,并且每年根據蔬菜的茬口進行技術培訓和現場指導,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配備有檢測儀器,定期對蔬菜進行農殘檢測,申請了無公害認證,而且創建了自己的品牌,注冊了“弘馥清農”蔬菜商標,不但提高了市場的知名度,而且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與社員簽訂了收購合同,保證社員只要種好菜,不愁賣,解決了社員的后顧之憂。
海城市設施果蔬菜綠色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建設項目,為我鎮設施果蔬持續發展和效益提升發揮了重要作用。核心示范區年產優質設施果蔬產品95.8噸,產值38.28萬元,新增收3.74萬元。設施蔬菜連作障礙綠色消減集成技術。實現棚室消毒、減少土傳病害的發生,減少了根結線蟲的危害,根治了根腐病,設施果蔬其它根部病害也明顯減少,溫室內pH值由5.4提升到5.9以上,土壤EC值有所下降,說明土壤鹽漬化得到緩解。穴盤基質小苗齡標準化定植整枝與灌溉施肥技術。畝均節水率28%以上,化肥畝均節肥率達到19%以上。綠色標準化補光助長技術。通過冬季使用植物生長燈補光,清潔棚膜等措施,有效解決因光照不足(陰、雨、雪、霧、霾天氣)造成的開花延遲、落花、落果、畸形果等問題,提升了蔬菜品質和產量,蔬菜能增產10%以上。綠色標準化防控害技術。通過應用防蟲網和黃藍板撲蟲、麗蚜小蜂寄生白粉虱等顯著減少防病蟲藥劑施用次數、數量,每季可減少噴藥次數5次,畝均節藥21.5%以上。
通過果蔬綠色標準化生產,合作社蔬菜質量有一個明顯的提升,產量提高13%以上,農戶效益顯著提高。辣椒畝增產1550公斤,增收6000元;番茄可畝增產850公斤,增收4200元。同時節省農藥化肥投入成本500元左右。
通過基地示范建設,減少了農藥化肥等投入,降低了商品農藥殘留,有效提高蔬菜產品質量,使蔬菜達到綠色標準,進而獲得綠色高質高效的農產品;蔬菜秸稈還田可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破除土壤板結,改善棚室土壤理化性狀,克服連作障礙,大幅度提高產量,農民增產增收;同時提高了勞動效率,改善了設施農業生產條件。機械化輕簡化省工生產技術應用,大大提高了設施果蔬機械化水平。
通過設施果蔬菜綠色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建設項目的實施,充分說明先進的科學技術不僅能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還能省時省工、減少勞作、增加收入,實現1+1>2的效果。通過幾項配套技術的應用,合理利用設施栽培的有限時間和空間,實現日光溫室蔬菜生產的連續性,提高日光溫室蔬菜單位面積產量,提高土地利用率,最大限度的發揮新技術的增產潛力。希望進一步加大宣傳培訓和樹立典型,逐步引導棚戶自覺應用新技術、新的栽培模式。2021年示范推廣YD-1000S生物燃燒雙層管供熱智能設備,在冬天嚴寒的時候能夠讓作物正常生長,增加產量,大大提高了設施果蔬機械化水平。希望通過試點能夠得到廣大農戶認可,讓更多的農戶都能夠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