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東籬
2022年初隨著新冠疫情好轉,歐盟各國都陸續放開疫情管控,各項經濟活動逐步恢復。歐洲原本期待在疫情形勢趨緩后實現經濟“報復性”增長,卻遭受意外打擊。一是俄烏沖突爆發,導致歐盟的政策目標從促進經濟復蘇轉變為應對地緣政治危機,各國在財政投入和資源分配上更傾斜于安全領域,打亂了歐洲經濟復蘇的進程和規劃。二是歐俄之間的制裁與反制裁斗爭,觸及能源供給這一歐洲經濟的核心命題。能源供應緊缺及價格上漲對經濟復蘇產生負面沖擊,如通脹高企、民眾生活水平降低、工業生產成本抬高、企業競爭力下降。此外,歐元匯率下跌,作為經濟“三駕馬車”的外貿、投資、消費都呈現疲軟態勢。
在如此復雜的國際形勢和經濟環境下,2022年歐元區主要銀行喜憂參半。受益于歐元加息,銀行業的凈資產收益率(ROE)2022年整體處于上升態勢,似乎走出了此前新冠疫情所帶來的負面沖擊。但由于俄烏沖突的不確定性,國際投資的波動和貨幣政策的轉向給歐盟的經濟復蘇帶來較大的沖擊,歐元區銀行將長期面臨復雜的經營環境。

在2022年短短半年時間內四次大幅加息的支撐下,歐洲各銀行進入了一段罕見的表現優異時期。
歐洲銀行利潤呈增長態勢。市場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受歐元加息影響,歐元區主要銀行利息收入較2021年同比增長8.3%。歐元區主要銀行平均凈資產收益率恢復至9.3%,這一數據在2021年和2020年分別只有6.4%和1.5%。據市場數據預測,2022年歐洲地區大型銀行的貸款收入將達到十多年來的最高水平。
2022年初,歐元區對公貸款平均利率僅為1.1%。受歐元加息影響,這一數據在2022年9月已達到2.4%,增幅達118%。同期,5—10年期房屋平均貸款利率也已翻倍,從年初的1.3%上漲至2.8%。相比貸款利率,存款利率的增速緩慢。目前居民活期存款利率幾乎仍為零,而其他存款產品的利率增速也遠低于貸款利率增速,從而增加了銀行的凈利息收入。
主要銀行對歐洲市場信心提升。長期的負利率環境使歐洲銀行體系喪失了盈利空間,從而影響其在未來進行投資的能力。過去近十年間,受制于歐洲的負利率環境,歐洲多家銀行集團都在積極拓展海外市場,以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西班牙對外銀行曾試圖通過在新興市場擴張來逃避歐洲負利率環境,如今其又開始考慮在西班牙境內擴大業務范圍。法國巴黎銀行集團正計劃未來出售一家美國子公司再投資于歐洲,以擴大其在歐業務。德意志銀行固定收益類交易、貸款業務也蓄勢待發,摩根大通和花旗集團等美國巨頭也在進行規劃,探索擴張其在歐私人銀行和對公業務。
歐洲央行在2022年5月發布的《金融穩定評估報告》指出,鑒于俄烏沖突導致能源和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歐元區通脹高企、風險增加,金融穩定狀況隨之惡化。由于許多歐洲大企業退出俄羅斯和烏克蘭市場及兩國投資項目,造成了企業的嚴重損失,歐洲銀行撥備也顯著上升。
俄烏沖突引起的能源危機對歐盟各國經濟產生了深遠沖擊。俄烏沖突的爆發預計將使歐盟2022年的經濟增長減少1.5個百分點,同時通貨膨脹將大幅增加,俄烏沖突引起的歐盟能源危機將對歐盟經濟產生深遠的沖擊。歐盟能源短缺且價格高企,導致工業出現停工潮,并限制服務業復蘇,進而使本就處于加息壓力之下的歐洲經濟雪上加霜,可能會令其更早陷入衰退的境地。例如,法國最大的鋁業公司敦刻爾克鋁業公司已宣布在10月1日前減產22%,關閉54個電解槽來實現能源節約,歐洲的鋁產量已經降低至近5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歐洲最大的鋼鐵集團,總部位于盧森堡的阿賽樂米塔爾集團,已經宣布其位于德國漢堡市的鋼鐵廠停工;德國著名生產尿素的化工廠因為能源價格高漲已經停工,導致車用尿素供應緊張。
根據歐洲投資銀行的估計,俄烏沖突造成的能源價格上漲將使歐盟虧損的企業增加7%,特別是化工、制藥、原材料生產等行業的企業將受到較大沖擊,2022年虧損的企業可能增加15%左右。根據歐盟委員會2022年11月發布的最新經濟預測,預計2022年歐元區GDP將增長3.2%,2023年則降至0.3%。在此背景下,歐元區金融業穩定狀況將面臨較大挑戰。
俄烏沖突迫使歐洲銀行在俄經營進退兩難。花費數十年時間逐步建立了俄羅斯分支機構的西方銀行面臨著一個嚴峻的選擇:是迅速出售業務并承受巨大損失,還是繼續堅持并逐漸關閉。
一是迅速退出并承擔巨額損失。俄烏沖突近一年來,只有少數西方銀行成功地離開俄羅斯,但也付出了高額代價。法國興業銀行是對俄羅斯敞口最大的西方銀行之一,2022年初在俄羅斯擁有186億歐元資產,其俄羅斯子公司Rosbank雇傭了1.2萬員工。俄烏沖突爆發后,法國興業銀行迅速作出退出俄羅斯市場的決定,于2022年4月將其子公司Rosbank和俄羅斯保險業務出售給了俄羅斯的一家投資公司,直接損失超過33億歐元。
二是新法令出臺導致歐洲銀行進退兩難。為維持市場穩定,俄羅斯出臺臨時法令對資產出售進行嚴格審查,部分銀行迅速退出的希望就此破滅,其中涉及的公司名單包括45家在俄羅斯有子公司的銀行。西方的制裁和俄羅斯的反制裁使得外國銀行在俄羅斯開展業務極其困難,部分歐洲銀行在俄羅斯目前面臨進退兩難的局面。奧地利瑞福森銀行(Raiffeisen Bank International)是在俄羅斯和烏克蘭擁有最多業務的西方銀行之一,該銀行在俄羅斯增加了流動性儲備作為應急措施。意大利裕信銀行(UniCredit)在俄羅斯的業務包括200萬客戶和4000名員工,俄羅斯市場也是裕信銀行重要的利潤來源。
能源危機、通脹高企、制造業萎縮等多重壓力,給歐洲經濟復蘇前景投下陰影。歐盟委員會預測,2023年歐盟和歐元區國內生產總值(GDP)均僅增長0.3%,遠低于春季經濟展望報告中增長2.3%的預測。
進入2023年,預計歐洲仍將面臨經濟寒冬。能源危機、通脹高企、制造業萎縮等多重壓力,給歐洲經濟復蘇前景投下陰影。歐盟委員會預測,2023年歐盟和歐元區國內生產總值(GDP)均僅增長0.3%,遠低于春季經濟展望報告中增長2.3%的預測。不少分析機構則給出了更為悲觀的判斷,甚至認為2023年歐元區經濟將陷入負增長。考慮到歐盟復雜的經濟和金融環境,未來幾年歐盟銀行業的經營環境不容樂觀。
歲末年初,各大機構公布的數據顯示,歐洲經濟面臨多方面的復雜挑戰。
能源方面,國際能源署最新發布的《歐盟在2023年如何避免天然氣短缺》報告,對歐洲能源供應形勢敲響警鐘。報告指出,歐盟在2023年仍面臨近27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潛在短缺,約占歐盟天然氣基準總需求的6.8%。
通脹方面,2022年11月,歐盟平均通脹率達11.1%,其中匈牙利、波羅的海三國通脹率超過20%。根據歐盟委員會預測,2023年通脹率將有所下降,但仍將處于高位,歐盟通脹率或為7.0%,歐元區或為6.1%。歐洲央行公布的通脹預測將2023年歐元區通脹率由5.5%上調至6.3%。高通脹給各類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帶來的沖擊不容忽視,歐洲央行的調查顯示,歐元區90%的企業報告了原材料、能源成本以及勞動力成本的顯著增加;與大公司相比,中小微企業中有更多的企業報告了凈利潤將會下降。隨著通貨膨脹水平的不斷升高,歐洲央行和非歐元區各國央行為落實其穩定物價的職責,不得不開始收緊貨幣政策。
匯率方面,歐元對美元貶值也給通脹攀升“火上澆油”。2022年以來,歐元對美元匯率持續下行,創下近20年來歐元對美元首次跌破平價的紀錄。歐元對美元貶值使歐洲處境更加艱難,歐洲以更高價格從美國進口,為能源等以美元計價的原料和半成品支付更高金額,推升歐洲原料成本。受歐元加息等因素影響,2022年9月起,歐元對美元匯率迎來一波反彈行情,對美元上漲超過10%。鑒于2023年歐洲經濟形勢較為嚴峻,歐元對美元匯率繼續回落仍存在較大可能性。
制造業方面,2022年12月,歐元區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終值為47.8,法國、德國分別為49.2和47.1,均處于50榮枯線之下,處于萎縮狀態。歐洲輿論認為,2023年1月1日生效的美國《通脹削減法案》推出歧視性巨額補貼政策,將進一步吸引歐洲制造業特別是電動汽車企業將供應鏈轉移到北美,加劇歐洲的“去工業化”,造成制造業就業崗位的流失,危及歐洲的社會穩定和經濟長期發展。
面對高企的通貨膨脹,歐洲央行在2022年下半年不得不收緊其貨幣政策,三季度,歐洲央行兩次上調基準利率,在2022年7月加息50個基點,結束歐元區負利率時代。9月8日,歐洲央行歷史性的一次加息75個基點。除了提高基準利率外,歐洲央行也在逐步退出其前期非常規的寬松貨幣政策工具。
2011年,歐洲央行曾因兩次加息“引燃”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并通過“危機循環”①“危機循環”傳導機制是指當主權債務風險暴露時,大量持有這些債務的歐洲銀行資產端受損,資產負債表的萎縮削弱銀行的放貸能力,實體經濟缺乏貸款支持而更趨疲弱,財政平衡更受威脅,從而加劇主權債務違約風險,形成一套負反饋。且商業銀行可能持有他國主權債務,產生“交叉傳染”風險。此外,歐洲銀行資產受損,也會增加歐洲央行實施救助的難度,形成另一套負反饋。 “危機循環”的風險程度也可能成為歐元資產定價的重要考量,繼而影響歐債市場的波動程度。傳導機制引發了歐盟銀行業危機和經濟衰退。相比10年前,雖然歐元區的銀行業更加穩健,歐洲央行對于債務負擔較高國家的債券進行支持的決心猶在,短期內迅速爆發系統性危機的可能性比較小,但考慮到意大利等國政府債務水平較10年前進一步提高,以及歐洲民粹主義正在抬頭,歐洲主權債務風險因素正在積聚。
新冠疫情期間,為落實金融監管政策的逆周期功能,歐盟銀行業監管機構放松了對銀行的監管要求,并且推遲了《巴塞爾協議Ⅲ》的實施計劃,給了銀行業更大的自主空間。隨著新冠疫情好轉,歐盟銀行業監管機構陸續收回了這些放松措施。2021年10月,歐盟委員會發布了包含《資本監管條例第三版》(CRR3)和《資本監管指引第四版》(CRD4)的銀行監管改革法案,擬在2025年1月1日起全面實施《巴塞爾協議Ⅲ》。
與此同時,2022年歐盟在對第三國(歐盟成員國以外的國家)銀行集團引入了銀行中間控股公司(IPU)的要求基礎上,擬進一步提高對第三國銀行集團在歐分行的監管,其監管政策征求意見稿中對第三國銀行分行提出了如下幾點要求。
一是限制第三國分行的跨境業務,除“反向招攬”(reverse solicitation)規則外,在歐第三國銀行集團如果要在歐盟某成員國內開展業務,必須在該成員國有分行。
二是對第三國分行牌照的授予和監管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要求歐盟相關監管機構確保與第三國銀行母國監管機構有充分、暢通的信息交互渠道。
三是對第三國分行增加最低資本要求。對于規模較大的第1類分行(class 1),最低資本金要求為其負債規模的1%,且最低不少于1000萬歐元;對于第2類分行(class 2),最低資本要求為500萬歐元。
四是上述第1類分行需滿足和歐洲銀行子行同樣的流動性監管要求。
五是明確第三國分行也需要按照歐盟銀行監管指引(CRD)進行報告的要求。
六是提出了內部治理和風險控制要求以及實施記賬安排的要求,以跟蹤與第三國分行在成員國開展的業務相關的資產和負債。
七是明確歐盟各國銀行監管機構對于第三國分行監管的職責,強調對于第1類分行各國監管機構要加強信息共享,對于來自同一銀行集團的第三國分行應建立工作組機制,以實施統一監管。
八是明確歐盟銀行監管機構有權要求有系統性影響的第三國分行轉變成子行。
于歐洲經濟而言,2022年是失意的一年。在此基礎上起步,2023年的歐洲仍面臨一定的衰退風險。但同時,歐元區銀行在疫情及俄烏沖突期間都展現出了良好的韌性。歐元在2022年大幅加息,走出長達近10年的負利率時代,為銀行盈利水平短期提升帶來利好。
歐元區銀行盈利水平有望持續提升。2022年,受益于歐洲央行的加息政策,歐元區主要銀行盈利能力顯著提升。進入2023年,為控制歐元區持續高企的通貨膨脹,歐央行將繼續進行加息操作,預計一季度將再次加息0.5%。歐元區銀行將繼續受益于歐元加息,盈利水平有望繼續提升。
歐元區銀行資產質量預計將有所下滑。2023年,歐元區整體經濟增長前景黯淡,通貨膨脹仍處于較高水平,歐元區內企業經營狀況將承受較大壓力,特別是中小企業經營可能面臨較大困難。在此宏觀經濟背景下,歐元區銀行資產質量預計將有所下滑,銀行撥備將進一步上升,但預計不會高于2020年疫情暴發后的撥備水平。如俄烏沖突不進一步擴散,歐洲經濟不出現大幅衰退的情況,預計2023年歐元區銀行資產質量將處于可控水平。
低成本資金將成為銀行的比較優勢。歐元加息不僅將提升貸款收益率,銀行的籌資成本同時也在上升。目前市場上貸款利率增速高于存款利率增速,所以2022年銀行的凈息差比率不斷提升,銀行整體經營收入呈上升趨勢。但是對于主要將同業拆借、發債等方式作為籌資手段的銀行,2022年已面臨籌資成本上漲的壓力。2023年,如何獲得低成本資金將成為銀行的比較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