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宏武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企業既有經濟責任、法律責任,也有社會責任、道德責任,任何企業存在于社會之中,都是社會的企業。”面對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新任務,中央企業高標準履行社會責任,是切實發揮國有經濟戰略支撐作用的重要保證,是自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完整準確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實際行動,是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客觀需要。中央企業在新時代如何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創造更大經濟、環境和社會綜合價值,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值得深思和探討。
2008 年以來,國務院國資委從制定指導文件、召開系列會議、舉辦系列活動、組織系列培訓,以及在重點領域不斷加強監督、考核等方面,持續提升中央企業對社會責任的認識水平和工作能力,整體取得了一定成效。
2008年,國務院國資委印發《關于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指導意見》(一號文),這是國務院國資委首次針對中央企業社會責任工作頒布專項文件,開啟了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新征程。
2016年,國務院國資委發布《關于國有企業更好履行社會責任的指導意見》。這是繼2008年《關于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指導意見》之后又一重要文件,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國有企業更好履行社會責任提出了明確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和重要方向,成為國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指導性和約束性文件。時至今日,國有企業依然沿著《意見》的思想、要求和路徑不斷探索前行。
2017 年和2018 年,國務院國資委分別啟動《中央企業社會責任藍皮書(2017)》和《中央企業海外社會責任藍皮書(2018)》研究課題,委托中國社科院、責任云研究院執行,系統研究中央企業社會責任工作階段性特征,推動中央企業社會責任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再寫新篇章。截至目前,兩項課題已分別連續6年和5年編制《藍皮書》。
2019年,國務院國資委委托中國社會責任百人論壇首次舉辦“中央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集中發布儀式”,搭建央企社會責任溝通交流平臺,共促責任發展。截至目前,已連續3年舉辦活動。
2022年3月,國務院國資委新設社會責任局,翻開了中央企業社會責任事業新的篇章。成立社會責任局,專司社會責任管理,成體系推進中央企業社會責任工作,進一步提升了社會責任專業監管力度,樹立了中央企業更好履行社會責任、創造更大社會價值的鮮明導向。
近年來,在國務院國資委的引領下,中央企業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砥礪奮進、攻堅克難,在擔當履責中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
一是在國民經濟中發揮了“壓艙石”作用。中央企業充分發揮國民經濟“穩定器”“壓艙石”作用,保持生產經營平穩有序,經濟效益穩步增長,為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貢獻了重要力量。
二是在科技創新中發揮了“國家隊”作用。中央企業著力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加快建設創新型領軍企業、大力推進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在關鍵材料、核心元器件、基礎軟件、基礎零部件等領域突破一批技術短板,在航空航天、能源、交通等領域取得一批重大成果。
三是在生態文明中發揮了“建設者”作用。中央企業嚴格落實環境政策,加強節能減排工作,全面調整能源產業結構,加快建設治污設施、推進生態保護和修復治理,切實發揮生態優先、清潔生產的表率作用。2022年中央企業萬元產值綜合能耗、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均超過年初既定目標。同時,中央企業創新綠色金融實踐,積極推進綠色低碳金融產品和服務開發,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底色。
四是在鄉村振興中發揮了“主力軍”作用。中央企業通過對定點幫扶縣直接投入幫扶資金、購買和幫助銷售脫貧地區農產品、培訓基層干部和各類技術人員、幫助脫貧人口轉移就業等途徑,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大力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五是在應急救援中發揮了“定心丸”作用。中央企業扎實做好防疫情、防風險、保安全、保穩定等工作。面對突發災害,中央企業緊急行動、勇擔重任,承擔起應急救援、物資保供、災后重建等急難險重工作。
六是在民生事業保障中發揮了“頂梁柱”作用。中央企業通過持續創新產品和服務供給,在基礎設施、能源供應、糧油食品、信息安全、通信、交通等民生領域,不斷提升保供能力和服務品質,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積極支持公益慈善事業,努力幫助殘疾人、農村留守兒童等特殊困難群體,竭誠回饋社會。
七是在推動區域發展中發揮了“主動輪”作用。中央企業堅決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高標準參與雄安新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積極促進形成區域經濟增長新引擎,大力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快速發展。
八是在海外履責中發揮了“排頭兵”作用。中央企業不斷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持之以恒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積極拓展合作新領域,服務全球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積極履行海外社會責任,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九是在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事業中發揮了“先行者”作用。中央企業主動適應、積極面對蓬勃發展、日益強勁的ESG浪潮與挑戰,推動控股上市公司完善治理和規范運作,主動加強ESG信息披露,增進市場認同和價值實現,在資本市場發揮了示范帶頭作用。
在積極開展社會責任實踐的同時,中央企業不斷探索和優化社會責任管理。2022年12月,由國務院國資委指導、責任云研究院執行的《中央企業社會責任藍皮書(2022)》發布,研究發現,中央企業在責任組織、責任融合、責任溝通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不斷深入,華潤集團、中國寶武、國家能源集團、中國石化、國家電網等31家中央企業社會責任管理工作成績顯著,入選“央企責任管理·先鋒30指數”,為各央企推進社會責任管理提供參考借鑒。
一是責任組織體系不斷健全。七成的中央企業設立了以社會責任工作領導小組或社會責任管理(工作)委員會為主要形式的社會責任領導機構,確定了社會責任工作執行部門和主管處室,推進社會責任工作落實落地。例如,國家能源集團搭建了覆蓋集團公司主要領導、各職能部門和各子(分)公司三級聯動的社會責任工作管治架構,將社會責任深度融入日常經營發展,以完善的社會責任管理體制推進社會責任工作高質量開展。
二是責任理念不斷明晰。超七成中央企業已確定社會責任理念或口號,并且以易識別、易記憶、易傳播的理念、口號統領社會責任各項工作的開展。例如,2013年,中國華電提出“中國華電 度度關愛”的社會責任口號,既體現了中國華電的業務特征,也深刻體現了企業的責任特征和責任溫度。2016年,中國華電將這個口號理念與公司戰略相融合,形成更加具體的“中國華電 度度關愛”責任品牌實施戰略和責任品牌“4C”計劃:璀璨你我、綠色家園、攜愛伙伴、聚善公益,真正做到了理念與實踐的深入轉化,具有很強的代表性。
三是規章制度不斷完善。超五成中央企業已經或正在制定“十四五”專項規劃;2021-2022年,超四成中央企業制定社會責任專項制度,讓社會責任工作有章可循、有規可依。例如,2021年,東風公司發布新一輪社會責任行動計劃——“潤”計劃3.0,這是東風公司“十四五”社會責任工作的行動指南。2022年,國家管網集團編制印發首份《社會責任工作管理辦法》,明晰了集團公司社會責任組織體系與職責、社會責任融合與溝通機制、工作保障機制等,推動全系統社會責任工作制度化、規范化。
四是責任融入不斷加強。2021-2022年,超九成的中央企業開展社會責任實質性議題分析,引導責任實踐開展。例如,國投集團積極遵循聯合國負責任投資原則(PRI)相關倡議,識別責任議題,將責任理念與投資組合業務全面融合,將ESG因素納入投資決策,發揮投資導向性作用,積極布局新材料、生物能源、生態環保、健康養老、醫藥醫療等產業,服務社會、服務民眾。同時,中央企業還積極推動社會責任融入公司戰略與日常運營、供應鏈、銷售鏈、業務合作等,并推進社會責任工作績效考核,組織或參與企業社會責任優秀評選,促進社會責任目標實現。
五是責任能力不斷提升。2021-2022年,超九成中央企業組織或參與社會責任培訓,開展社會責任專項研究,以增強管理層與員工的責任意識,提升工作技能。例如,國家電網參與研制社會責任管理體系等系列國家標準,并先試先行在集團內部進行貫標認證,把社會責任系列國家標準落地運用到企業的管理運營過程中,有力提升了集團社會責任工作整體水平。

中央企業積極面對蓬勃發展的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浪潮與挑戰,在高標準履行社會責任中發揮“先行者”作用。視覺中國 供圖
六是責任溝通不斷深化。截至2022年8月,超九成中央企業發布了2021年度社會責任報告或可持續發展報告,近兩成中央企業發布了社會責任專項議題報告,暢通企業與利益相關方的有效溝通。例如,中國石化建立“1+N+M”報告體系(“1”是指集團公司年度社會責任報告,“N”是指社會責任議題報告,如鄉村振興報告等,“M”是社會責任區域報告,如境外履責報告、區域發展報告等),充分發揮報告溝通價值。同時,中央企業邀請利益相關方參與企業社會責任項目占比為54.95%,邀請政府、專家學者、媒體、市民等利益相關方走進企業,以真誠、開放的態度,開誠布公地披露各方面的努力和成果,傾聽利益相關方意見,持續改進工作。
一、把握好中央企業社會責任工作的原則。要堅持黨的領導、把準方向;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把社會責任理念全面融入企業戰略和重大決策、日常經營和供應鏈管理,與企業發展有機融合;堅持結合自身實際,突出做好與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相關的重點工作;堅持示范帶動、典型引領;堅持在履行社會責任中凸顯央企特色、行業特色、自身特色,積極學習借鑒國際先進理念先進做法,在信息披露、規則規范等方面對接國際主流。

1月13日,集團公司發布《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綠色低碳發展白皮書(2022)》。圖為與會人員認真閱讀《白皮書》。章錚 攝
二、抓好中央企業社會責任工作的重點領域。一是堅持依法誠信經營,有效提升合規管理水平。二是樹立質量第一的強烈意識,有效增強優質供給,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三是筑牢安全防線,增強應急能力,堅決守護職工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四是持續推進節能減排,帶頭落實“雙碳”目標,開辟出一條央企綠色低碳轉型高質量發展之路。五是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好科技、創新、人才的引擎作用,有力支持國家科技自立自強。六是扎實開展幫扶工作,支持鄉村全面振興,積極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七是積極服務民生事業,在增進民生福祉上發揮基礎性、公益性、保障性的重要作用。八是關心關愛廣大職工,持續構建共生共榮的和諧企業。九是有效開展海外履責,合力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十是自覺踐行ESG理念,完善ESG治理體系和制度建設,不斷增強ESG專業治理能力和風險防控能力。十一是發揮更大帶動作用,積極參與行業溝通交流,與社會各界一道,共同推動我國社會責任和ESG事業不斷邁上新臺階。
三、強化中央企業社會責任工作體系建設。要健全強化組織領導體系,加強專門人才隊伍建設及其教育培訓。不斷健全政策制度體系,加快形成科學管理體系。要深化拓展特色實踐體系,逐步形成一批影響力大、參與面廣、辨識度高、可持續性強的社會責任品牌項目、品牌工作。要豐富完善溝通傳播體系,做實做優各類信息平臺,講好履責故事,樹立負責任的企業形象。要探索建立考核評價體系,通過評優表彰等形式,增強廣大職工參與社會責任工作的事業心、榮譽感,激發社會責任工作的動力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