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科,賈愛英,梁光普,李德奎
(1山西中農樂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山西運城 044000; 2濟寧市土地儲備和規劃事務中心 山東濟寧 272000; 3新泰市羊流鎮農業綜合服務科 山東新泰 271208; 4萊陽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山東萊陽 265200)
山西萬榮縣是一個果業大縣。據統計,萬榮縣共有102 萬畝耕地,種植水果50 萬畝,其中蘋果35萬畝,主栽品種有紅富士、瑞雪、維納斯黃金、新紅星、嘎拉等;桃、葡萄、櫻桃、冬棗、柿子等水果15 萬畝。近年來,全縣共發展新品種水果3 萬余畝,建成13 個特優水果標準化園區。
2022 年以來,萬榮縣緊緊圍繞山西省委、省政府“南果”發展戰略,按照“全域化布局、高端化示范、片區化開發、融合化發展”理念,扎實推進中低產果園改造,優化品種結構,不斷加大示范園區建設力度,建設未來果園、新品種新模式示范園、老果園改造示范園等一批特優水果標準化示范園,有力推動了全縣水果產業高質量發展。
萬榮縣政府積極組織果農外出參觀,通過比較分析,現場觀摩,解決了果農的思想問題,果農的蘋果間伐、高接換優意識不斷增強。圍繞“老果園改造、重茬果園試驗示范”等類型,分別制定技術方案,組織抽調專業技術人員,深入示范園區進行技術指導,確保整修果園標準統一,樹形基本達標。縣政府強化補助政策撬動,專門印發《萬榮縣今冬明春果業生產獎勵補助工作方案的通知》,開展“老果園間伐+高接換優”行動,加快品種優化步伐,間伐一株果樹補助技術服務費5 元;高接換優按照“果農申報、村組統計、鄉鎮上報、縣上安排”的原則,由縣政府統一購買蘋果、桃新品種接穗,組織專業技術員進行統一實施;對栽植蘋果、杏、梨、獼猴桃等其他新優品種苗木給予每株補助30%,對2 年以上成品櫻桃幼苗每株補助15 元。全縣共間伐果樹32 807 株,高接換優蘋果17 416 株,高接換優桃2915 株,栽植新品種蘋果145 099 株。
萬榮縣政府積極加快水果產業發展,建成一批新品種、新模式、新技術高標準示范園。2022 年以來,全縣建設蘋果矮砧新品種新模式栽植示范園2240 畝(圖1),建設桃新模式栽植示范園820 畝。新技術,即園區實行重茬矮化密植的方式,全面應用果園生草、立架支柱,實施果樹矮化、水肥一體化、機械化、生態有機化。新品種,即栽植新品種果樹瑞雪、維納斯黃金、魯麗、華碩、眾城三號、煙富8 號、煙富10 號等。新模式,即積極探索農村土地經營模式改革,按“以株定畝、以地入股、統分結合、聯產聯營、規模適度、利益聚享”的原則,把土地組織起來,把農民組織起來,實行果農土地入股式新型合作經營。新主體,即果園由果業專業技術人員統一經營、統一管理,果農采取“宜工則工,宜農則農”(既能獲得土地增值收益,又能獲得外出務工的收益)的方式,實現果農利益最大化。在葡萄設施大棚示范園區建設上,裴莊鎮岔門口村將土地經營權通過租賃形式集中到集體,通過統一規劃布局,同步配套水肥一體化系統,以3~5 年為一個周期,承包給農戶管理受益的形式,建設高標準葡萄大棚100 座,栽植陽光玫瑰8300 株,預計百畝大棚年產值可達600 萬元,達到了農民和集體經濟雙增收的目的。

圖1 萬榮現代果業科技創新服務中心推廣示范基地
強化科技服務體系建設,推動特優品種引進、試驗、栽植,為特優水果標準化園區建設打下良好基礎。持續深化與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西北農業大學、山西農業大學、鄭州果樹研究所(圖2)等知名院校和研究所的技術合作,邀請國家蘋果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馬鋒旺老師,鄭州果樹研究所朱更瑞、劉崇懷、劉聰麗等各品類專家到高村、賈村、王顯、漢薛、皇甫、萬泉、通化、南張、里望、光華、裴莊、榮河等11 個鄉鎮開展技術指導和現場培訓。實施園區高素質技術人才培育,組織有關人員赴鹽湖、永濟、平陸、稷山參觀學習蘋果、桃、葡萄示范園管理技術,通過參觀學習,掌握了刻芽、轉枝、扭枝、拉枝、農藥品種、藥劑含量、滴灌頻次等最先進的管理技術,為特優水果示范園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圖2 萬榮縣與鄭州果樹研究所簽訂合作建立桃專家工作站協議
示范園的創建過程,也是不斷構建農業與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的過程。近年來,全縣通過發展特優水果標準化示范園,形成了多類型的產業融合方式,推動了農業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重構和演化升級。一是農旅融合走出了新路。持續舉辦南景桃花節、袁家村杏花節(圖3)、通化櫻桃采摘節以及賈村蘋果采摘節等果業特色節會活動,建成以“蘋果博覽館”為龍頭、3 個水果主題公園和13 個精品水果示范園區為支撐的休閑觀光果業格局;二是促推果業鏈條延伸。發展華榮果業、中魯果汁、方源果酒等企業及果品貯藏企業130 余家,機制冷藏能力30 萬噸,產、貯、加、銷一體化的產業配套日趨完善,形成以果業為中心的三產融合品牌,在果業轉型發展上探索出了新路。三是不斷拓展利益聯結模式。特優水果標準化示范園通過建立“企業+合作社+村集體+農戶”、“集體經濟合作組織+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經濟(產業)聯合體+合作社+農戶”等多種方式的利益聯接模式,壯大了集體經濟,拓展了果農增收渠道,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圖3 袁家村杏花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