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秀云,張承家
(1.山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50000; 2.山東省交通規劃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50000)
城市對外交通聯系強度在城市群發展中發揮著方向性的作用。在所有的交通方式中,陸路對外交通聯系在一定范圍內依舊以公路聯系最為頻繁。公路客貨運量的聯系程度成為衡量地區間關聯度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影響區域公路間聯系流量的因素這一問題上卻眾說紛紜。
王海江提出城市公路客運與城市的人口、經濟規模總量相關性較強,而與經濟發展水平沒有相關性[1]。馬網兔指出城市對外交通發展與GDP增長之間存在一定關系[2]。李亞等(2007)指出省內城市之間交通聯系主要依靠公路完成,城際間的交通聯系應從宏觀經濟總量的角度來衡量[3]。由此可以看出,現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外交通聯系與經濟發展、對外交通與區域中心城市劃定等方面,而對于影響城市間公路交通聯系的影響因素等研究較少,也未能給出各因素之間的影響關系模型。該文將從影響因素選取及其與對外聯系的關系方面入手作深入研究。
盤錦市為遼寧省所轄地級市,位于遼寧省西南部,東北與鞍山市轄區毗鄰,東南與營口市隔大遼河相望,西鄰錦州市。盤錦市距離省會沈陽市155 km,距離錦州市102 km,距離鞍山市98 km,與省內最遠的大連港也僅相距302 km。在交通設施方面,盤錦市是遼寧省內高速公路最密集,公路網密度較大的城市。公路交通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對外聯系中起著重要作用。從區域層面來看,盤錦市位于沿海城鎮發展帶和哈大城鎮發展軸交匯處,與毗鄰的營口市構成了遼寧沿海經濟帶四大都市區之一的營盤都市區。盤錦市交通區位優勢明顯。境內共有四條鐵路干線經過,還有多條區域性公路干線。從交通聯系來看,盤錦市通過京撫線、大養線、丹東線與京津冀方向聯系,通過莊西線、丹東線、海歡線與大連、丹東方向聯系,通過京撫線、法盤線與沈陽方向聯系,通過莊西線、庫盤線與阜新、朝陽乃至蒙古方向聯系。總體來看,盤錦市與周邊省、市聯系的陸路交通較為便利,目前來說陸上交通仍是盤錦市對接外部大區域的第一通道。
針對影響城市間交通聯系強度的因素,如城市經濟水平、產業類型、城市之間距離等,難以直觀說明每種因素與強度之間的相關關系。基于此,該文將以遼寧省盤錦市公路交通聯系為例,以盤錦市內外地機動車數量作為對外聯系程度的衡量指標,以市域內國省道方向交通流量為依據,在大區域交通聯系的基礎上探尋城市之間的交通聯系規律,主要運用SPSS相關性分析及回歸分析驗證影響因素的相關性。
遼寧省各地市交通設施基礎數據來源于《盤錦市公路統計資料(2016年)》。經濟社會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2017)》《遼寧省統計年鑒(2016)》《中國城市統計年鑒(2016)》。盤錦市對外交通流量數據及外地車輛數據來源于盤錦市相關管理部門,部分流量數據為實地觀測記錄數據。
公路流量方面,盤錦市公路現狀觀測站總計25個,較全面地覆蓋了盤錦市各方位,分布于各級公路。根據研究需要,在實際觀測中增設遼河大橋觀測點。該位置為盤錦市進入營口市的最便利路徑,也承擔了由盤錦向南途經營口到達大連的交通,因此增設該觀測點,彌補盤錦市南向交通流量的空缺。
在數據整理中,選取盤錦市公路末端監測點,將其交通量作為盤錦市公路對外交通量,篩選后確定了阜新、蒙古方向(胡家道班),沈陽方向(大荒道班、鄭家、鄭家道班、七臺子道班),營口、大連方向(田莊臺大橋道班、平安道班、遼河大橋觀測點),錦州方向(東郭道班、新立鋼廠)等四方向、十個觀測點,其余點位由于經過的市域內交通量較大,予以排除。
外地車輛數據方面,由于相關部門數據統計口徑及數據完整性問題,該文的對外交通流量數據綜合了實地調研數據及現有統計數據。外地車輛數據以車輛牌照歸屬地為準,在分析各地市車輛注冊政策的背景下,對外地車輛數據進行了相應處理。如鐵嶺市2015年之前車輛注冊政策影響下的車輛數據調整,以鐵嶺市近十年機動車保有量為基礎,推測2017年實際發展水平下的機動車保有量數據,根據現狀機動車保有量與盤錦市內鐵嶺籍車輛數比值求得實際應有的鐵嶺籍車輛數。
北京市2005年汽車出行數據顯示,出租汽車日均行駛里程為300.9 km,該文以300 km為界,作為小型客車日行駛里程的極限值,同時依據遼寧省內13個地級市與盤錦市主要聯系通道的方位關系,將各市劃分為東部、西部、北部、南部四個組團,并保證盤錦市到達各組團邊緣城市的距離在300 km之內。劃分各城市組團的目的主要是以盤錦市各方向公路流量為依據,對不同方向交通吸引力作論證。
對盤錦市對外交通吸引力最大的是南部組團,即營口、大連方向,其次為東部組團,即沈陽方向。在遼寧省的城鎮體系規劃中,對于各城市的定位也基本與此契合,即沈陽市作為全省的中心城市,在各方面均有較強的吸引力。營口市與盤錦市存在地緣上的優勢,遼東灣片區與營口市之間客貨運交通量均較大。西組團與北部組團城市存在交叉,且北部組團主要是盤錦市北部進入錦州市溝幫子的通勤車輛,在不影響數據合理性的情況下可以看出,對盤錦市吸引力較大的西部、北部組團城市主要為錦州。
在客貨運輸方面,由于沈陽為東北地區物流中心,所以東部組團即沈陽方向客貨運輸均占有較大優勢。與南部組團的聯系主要發生在盤錦與營口之間的短途客運交通優勢方面,這也是現階段盤錦市遼濱片區與營口市主城區職住關系聯系密切的寫照。
在高速公路方面,由于盤錦市高速公路主要為南北向穿城聯系,由北部各城市經盤錦去往東、南方向的車輛均在此經過,所以導致南北向高速流量偏大,其余各方向高速流量較為均衡。
總之,通過分析可以發現產業類型相似的城市組團間吸引力較大,區域中心城市(沈陽、大連)組團對周邊吸引力較大,因此城市在區域內的總體地位是衡量城市對外交通吸引力的重要指標。
(1)盤錦市交通聯系影響因素選取分析。盤錦市與省內城市間交通聯系強度以盤錦市中心城區高峰小時外地機動車數量為標準。
在對外交通聯系方面,城市間距離也成為公路交通的重要影響因素。目前,GIS 在交通運輸中的應用多集中在智能交通系統、交通規劃管理、可達性分析等領域。筆者同樣運用GIS計算遼寧省內各城市與盤錦市空間直線距離,并依據各城市人口密度分布對城市中心點位置作相應調整,保證距離因素更具合理性。
遼寧省現已形成水陸空綜合運行的物流體系,在公路物流方面,遼寧省內各市物流綜合服務能力存在較大差異。陳煒(2015)運用熵值法求得遼寧省內各市的物流綜合服務能力,并給予賦值和排名,現將其作為一項主要影響因素進行分析[4]。
根據基礎數據的整理,為進一步驗證選擇盤錦市內外地機動車數量作為衡量與不同地市間交通聯系強度的指標的合理性,現將遼寧省內城市組團間高峰小時交通流量與盤錦市內外地機動車數量按組團劃分所得數據進行對比分析。
在大區域角度看,以盤錦市為出發點的公路方向流量與各方向城市組團所占機動車數量變化趨勢基本一致。即可驗證盤錦市與省內城市間公路交通聯系強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過盤錦市內外地機動車數量來反映。
(2)影響因素相關性分析。城市對外交通聯系強度受多因素影響,在經濟產業等方面均具有較多可能性,現選取包括總人口數、距離、是否為縣城、物流服務綜合能力、二三產業綜合生產總值五個影響因素做相關性分析。
(3)影響要素直接回歸分析。利用SPSS軟件的后退法對外地機動車數量與各因素進行多元回歸分析。這一方法可以逐步得到影響性較大的因子[5],最終所得R2為0.974,調整后R2為0.965。回歸模型如下:
外地機動車數量=722.383-8.959×與盤錦市距離+16 849.904×物流綜合服務能力+0.794×二、三產生產總值
按照此模型計算最終值,所得遼寧省13個地級市中,誤差率最大達到了300%,丹東市極其特殊的數值出現不足以全面驗證與外地車輛數有關的影響要素,現剔除丹東市數據,其余十一地級市進行回歸分析。
(4)影響要素因子分析。運用SPSS因子分析中的“降維”分析,將存在共線的復雜因子簡單化。該研究中將選取的五個因子進行降維。前兩個因子的累計值最大,一般選取起始特征值大于1的成分。為進一步深入研究對外交通聯系與相關因素的關系,該研究選取全部五個影響因子共同分析,并根據累計值變化將其分為兩組變量,分別為X1和X2。
具體公式如下:
X1=0.820×二、三產生產總值+0.070×與盤錦市距離+0.887×是否省城+0.935×全市總人口+0.935×物流服務綜合能力比值
X2=-0.434×二、三產生產總值+0.969×與盤錦市距離-0.131×是否省城+0.207×全市總人口+0.225×物流服務綜合能力比值
該次分析,KMO測量取樣適當性為0.712,滿足該值大于等于0.7的判斷標準,巴特利特球形度檢驗近似卡方41.029,自由度10,顯著性0.000,表明該研究的因子分析通過檢驗。
在SPSS中采用后退法對外地機動車數量與變量X1、X2進行多元回歸分析,最后得到變量與常數的回歸模型。
外地機動車數量=207.312-2.222×X2
調整前R2為0.958,調整后R2為0.955。常量、X2顯著性分別為0.346、0.000。
為進一步驗證上述關系的合理性,現以盤錦市省外車輛(以省市一級為統計單位)數據作為因變量,遵循上述統計分析方式,在更大范圍內分析外地機動車數量與各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模型(表1)。

表1 外地機動車數量與影響指標相關性分析表(省外)
現將省外相關數據進行直接回歸,結果如下(表2)。

表2 因子分析回歸模型摘要(省外)
上述研究結果顯示,論述中所提出的影響因素與城市間公路交通聯系具有密切關系。綜合來看,物流服務能力、二三產生產總值等經濟指標說明城市間交通聯系與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為正相關關系。距離因素說明與空間距離呈負相關,但會隨著距離增加而出現非線性的負相關關系,這與機動車單日合適的行駛里程及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相關。在一定距離范圍內,相近距離圈層的對象,其在盤錦的機動車數量會自身因經濟指標的加大而升高,但這一現象在超出一定距離范圍后便不明顯。是否為省城或首都這一影響因素證明,如果城市為區域性中心城市則會增加與周邊城市的聯系強度,因為這類城市在區域內擁有較好的資源條件,吸引及輻射能力極強。
由上述分析論證基本可得出以下幾個結論,作為城市對外交通規劃的參考。①在省內,盤錦市與距離較近的錦州、營口、阜新等交通聯系較為緊密,這與其距離較近和產業發展類型相互支撐有關。盤錦市與沈陽、大連等省內發展水平較高的城市有較強聯系,受其吸引較大,規劃中應在加強現階段聯系緊密城市之間交往前提下,進一步做足對外交通的薄弱方向。②在省外,盤錦市與距離較近的內蒙古、河北等聯系較為密切,一方面是地理距離較近,另一方面得益于較為便利的公路聯系。盤錦市現階段仍需加強與內蒙古等省市的交通聯系,抓住遼蒙歐發展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③現階段公路交通仍在各城市中占據主導地位,尤其是地市級城市。城市間交通聯系強度受兩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區位距離、交通發展程度等因素影響,其中與區位距離呈非線性的反比關系。④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地區更傾向于采用公路機動車交通與外界聯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區位距離的負相關影響。⑤加強城市間交通聯系,在區位距離難以改變的條件下應加強兩地之間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公路聯系。由于盤錦市屬沿海城市,存在相當數量的海運交通,且現階段發展水平有限,該文結論的適應性需在更大范圍及不同發展水平城市間進行有效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