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河

2023年2月15日,美國前駐聯合國大使妮基·黑莉正式宣布參加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消息宣布后,黑莉當天在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的游客中心舉行集會,與支持者見面。
2023年2月14日,美國前駐聯合國大使、南卡羅來納州州長妮基·黑莉宣布參加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成為繼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之后正式參選的“第二人”。在個人競選網站發布公告視頻后,黑莉便馬不停蹄地開始了競選活動,接連造訪了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初選的幾個前哨州。先是“老家”南卡羅來納,后又去了艾奧瓦和新罕布什爾。之所以稱南卡羅來納為“老家”,其一是因為黑莉出生于該州的班貝格,是一個來自旁遮普的錫克教印度裔移民家庭的女兒;其二則是因為南卡羅來納也是黑莉的政治根基。2004年她在該州的眾議院選舉中上演了“下克上”,在共和黨初選中擊敗了當時州眾議院資歷最深的拉里·庫恩,當選該州眾議員且連任三屆;2010年當選南卡羅來納州的第一位女性和非白人州長,并連選連任,直到2017年被時任總統特朗普任命為駐聯合國大使,才將政治足跡邁出本州。
不過,要想邁好這一步,對于黑莉而言并不輕松。
一方面,黑莉的“優勢”在共和黨初選中難以發揮。印度裔美國人與女性是黑莉如影隨形的政治標簽。然而,在共和黨內,由于意識形態的不斷右轉和保守主義的日趨極化,凡屬提及上述兩點就似乎等于認同民主黨主張的“身份政治”,成為特朗普主義者“文化戰爭”的敵人。因此,在共和黨初選中這兩個標簽都算不上黑莉的資產,甚至成為她需要刻意回避的潛在包袱。
另一方面,在“老上級”、極端保守派領袖特朗普已然參選的情況下,黑莉的競選策略必須掌握好分寸。如果她對特朗普過于“尊重”乃至亦步亦趨,自然不會有區別度和競爭力;如果在與特朗普拉開距離時用力過猛,又將引起共和黨選民的反感。畢竟黑莉曾經是特朗普的閣僚,也公開對特朗普說過不少好話,甚至一度表態——只要特朗普參選就不會與其同臺競技。如果“前恭后倨”太過,難免會被視為表里不一、見利忘義。
理解了黑莉目前的處境,就理解了她的競選綱領。
首先,為了向黨內極端保守主義主流證明自己在意識形態上與其一致,卸下“身份政治”的包袱,黑莉在綱領中猛烈批評了所謂“警醒文化”,她將美國國內一些對美國歷史中不平等和不光彩一面的反思稱為“自我丑化”和“失敗主義”,將少數族裔對自身族群身份的“覺醒”等同于分裂和虛弱,將矯正種族不平等的做法稱為“社會主義”,要求在學校停止教授與“警醒文化”沾邊的課程,同時停止教授性別課程。此前,黑莉雖然諱言身份,重在展示自身漂亮的“政治履歷”,但也較少投身國內“文化戰爭”的戰壕,此番下場顯然是刻意而為。
其次,為了既與特朗普拉開距離,但又不至于惹惱他及其鐵桿支持者,黑莉選擇將共和黨和美國領導權的“代際更替”作為主打議題,甚至不惜“冒犯”老年人群體,提出要對75歲以上的政治家做強制性心理測試,以突出50歲的自己與76歲的特朗普之間的差異。這一提議的妙處在于,主打“代際更替”并非專門針對特朗普,也包括80歲的拜登和其他高齡政治對手。例如,現年81歲的民主黨人桑德斯就遭到黑莉的無情嘲諷——其不僅被質疑是否懂得“健康”,還被建議“不妨花個十分鐘去測試一下有足夠的智力校準鐘表或者識別動物”。黑莉用這些“過火”的言論模糊了焦點,回避了與特朗普的沖突。
最后,黑莉還繼承了特朗普以及早前茶黨的衣缽,擺出一副“局外人”的樣子,誓言要吸干“華盛頓的沼澤”,贊成為國會議員設置任期,打破長期盤踞政壇的“建制派”對黨內的“管控”,以便于更加保守、更加極端的草根共和黨人“狂飆”。
在諸多精心設計的加持下,黑莉確實也部分達到了目的,但卻難言完美。對于她的參選,雖然有媒體爆料特朗普在私下里非常惱火,認為黑莉背棄了諾言,但在公開場合,特朗普還是大體上保持住了風度。這位前總統在社交媒體上表示,黑莉應該順從內心,去做想做的事,也算是為黑莉的參選打開了“綠燈”。當然,特朗普的風度是有限的,沒有“明嘲”也少不了“暗諷”。在黑莉正式啟動競選后不久,特朗普“幽默”地聲稱,曾經任命黑莉為駐聯合國大使是為了給他所鐘愛的南卡羅來納州人民“行個方便”。這無疑是暗示黑莉算不上好州長。在特朗普的鐵桿支持者中,有不少人不為各種設計所動,仍然將黑莉視為“叛徒”和絕對不會支持的人。盡管目前黑莉維持住了和特朗普的表面關系,但由于兩人立場的對立,如果接下來沒有其他重量級的共和黨人參選,黑莉仍將不可避免地承受越來越多的特朗普陣營的“火力”,甚至被后來參選者當成“掩體”,而這也正是包括德桑蒂斯在內的其他潛在候選人遲遲不愿入局的原因。
此前從未選舉告負、善于政治營銷的黑莉對于成為共和黨內“第二人”的風險理應心知肚明,兵行險招可能有其不得已的理由。在過去約半年來的各類民調中,黑莉在共和黨選民中的人氣始終徘徊在第四名,落后于特朗普、德桑蒂斯和彭斯。更要命的是,其上限不超過6%的支持率遠遠低于近期支持率在40%以上的特朗普和支持率大體在30%以上的德桑蒂斯。
與自帶超高熱度的特朗普和正在州長任上的德桑蒂斯不同,黑莉當前沒有公職作為彰顯自身存在感的平臺。因此,對于黑莉而言,以共和黨“第二人”的身份吸引關注、避免“坐以待斃”也就成了沒有辦法的辦法。對此,特朗普也是一清二楚。其之所以對黑莉保持相對友好的態度,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對她的輕視,根本沒把她當作真正同場競技的對手。在某種意義上,特朗普甚至應該歡迎黑莉的積極參選。黑莉試圖塑造的是“沒有特朗普的特朗普主義”,亦即一種更加溫和、更能夠爭取中間選民的政治形象,然而,在黨派政治高度極化的當下,這種溫和形象固然可能有助于在大選中與民主黨對決,但對于贏得黨內初選并無太大意義,這已經在中期選舉中得到了證明。換言之,試圖打“溫和牌”的黑莉不僅絕難在黨內對特朗普構成威脅,反而可能分化共和黨內反對特朗普的陣營,讓其他挑戰者無法爭取到足夠選票。當然,在初選剛剛啟動的當下,并不能斷言黑莉或者其他候選人就一定沒有出線的可能,但美國政壇正在發生的一切似乎又在說明,不論是共和黨還是整個美國,仍然沒有做好走出政治極化、擺脫特朗普們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