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關工委副主任 李華友

攝影 周康利
他是一名鄉村教師
教書育人40 多年
助學關愛30 余載
他叫黃金龍
是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九壩鎮
關工委副主任
當地人都叫他“乞丐教師”
不善言辭的他
為了幫助孩子們上學而奔走呼號
點亮了
1500 多個孩子繼續上學的希望
74 歲的他
志愿服務時長達1614 小時
從未停下關心下一代的腳步
以己為燈 微光成炬
真心作引 關愛延續
“黃老師,你這是要上哪兒呀?”
“黃老師,你又要去走訪啊?”
“黃老師,是不是有愛心人士來考察?”
走在九壩鎮水河村街上,街坊鄰居不停地和這位黃老師打招呼,格外親切。
這位黃老師叫黃金龍。40 多年教學生涯,他傳授知識,送一批批的學子走出大山,改變命運。30多年助學幫困,他為貧困學子當“乞丐”,四處奔走、尋求幫助。
如今,被黃金龍幫助過的孩子們都已經能幫助家鄉的困難學生了。
“黃老師,您幫幫我,讓我的孩子上學吧!”
1987年的一個秋夜,程兵的母親李瑞琴淚眼婆娑地敲開了桐梓縣九壩鎮蒲家小學教師黃金龍的家門。丈夫因得癌癥去世,家里剩下兩個讀書的孩子。由于沒借到錢供孩子讀書,李瑞琴不得已請黃金龍施以援手。“孩子讀書是大事,我這邊先墊起。”黃金龍當即用自己的工資給兩個孩子交了學費。“那是我第一次幫助家庭困難學生。”往事再提,74 歲的黃金龍仍然記憶猶新。“閉塞的村落里,孩子讀不起書的家庭原因各異。我常常為此夜不能寐,腦海里不斷閃現著一雙雙渴望讀書的眼睛。”
黃金龍做了決定:竭盡所能資助家庭困難學生,讓他們完成學業。從那時起,黃金龍每個學期都要資助幾名學生,每個學期都要為交不起學費的學生“喊賬”(墊錢)。
回想“喊賬”的日子,黃金龍坦言:“這條路走得不容易。”他自己當時也是在溫飽線上掙扎。一家7 口人,老伴務農,5 個孩子嗷嗷待哺,當時他每月微薄的工資就是全家人的指望。
他用自己的工資給娃娃們墊學費,有個學期為學生“喊賬”墊付了4978 元,工資都不夠。老伴務農都沒錢買肥料。黃金龍就去做老伴的思想工作,力求老伴理解。

黃金龍幫助過的學生回到家鄉看望他
有一年,黃金龍生病,連買藥的錢都拿不出來。他家娃背上一袋苞谷,走了5 公里的山路,跑了好幾家小酒作坊,才換回來幾十塊錢給他看病。
在幫扶困難孩子的過程中,黃金龍深深感到,憑一己之力很難幫助更多孩子。他想到借助外力。于是,一向不善交際、不善言辭的他,為了孩子們,硬著頭皮當起了“乞丐”。
他先是通過倡議書和書信的方式向社會發出呼吁。不會騎車的他,利用寒暑假、雙休日,靠雙腳走遍崎嶇山路,對大山里的貧困學生家庭進行摸底調查,將資料整理成冊,并將情況制成光碟發送到全國各地。
后來,他又來到縣城,走街串巷,聯系相關單位部門和個人,請愛心人士到村里考察。“無論是熟悉的、初識的,或者根本不相識的人,我都‘厚著臉皮’求助,吃了不少閉門羹,更有人把我當成騙子。”黃金龍心酸的話語里透著一股子韌勁。
“看,這些都是我調查整理的資料。”黃金龍拿出厚厚一沓被塑料袋包裹著的紙張,打開一看,紙張有的已泛黃,有的還很新。這是黃金龍老師多年來走村串戶,收集整理的貧困學生資料。
黃老師的執著感動了許多好心人。
2014年,九壩鎮黨委書記帶領黨政班子來到水河村、聯合村,根據黃老師調查提供的貧困學生名單“認親”。每人現場捐資1000 元,認領一名貧困學生進行“一對一”幫扶。
2019年起,黃金龍每年向上海春華秋實基金會提供困境家庭大一新生情況,并陪同走訪。2019 至2020年,桐梓縣每年有50 個學生受助,每人每年能獲得資助5000 元;2021年,桐梓縣有40 個學生受助,每人每年獲資助4000 元,一直到大學畢業。
2020年暑假,黃金龍帶著十幾位愛心人士到水河村對困境兒童進行走訪。一個叫小蕊的孩子,伏天穿一雙棉鞋,衣服破舊。好心人問她:“你需要什么?叔叔阿姨給你買。”小蕊哭著說:“我要媽媽!我要讀書!”當時黃老師哭了,滿屋的人都哭了。愛心人士現場就捐了3000 元。
省內外20 余家單位、團體及200 多名愛心人士,伸出援手,形成“一對一”幫扶,累計為桐梓貧困學生募集了200 多萬元愛心款,幫助1500 余名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2007年12月,黃老師退休了。當時蒲家小學的教師嚴重缺編,全片區僅有11 個公辦教師,才畢業分配的老師都不愿到偏遠的蒲家小學教書,當地的人又看不起一個月200 元的代課費。在這種情況下,黃金龍毅然選擇回到學校繼續上課。
2010年,黃金龍擔任水河村關工委常務副主任。他常到小學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法治教育,印發《致全村留守兒童父母的一封信》發給留守兒童父母,與學校聯手組建了校外輔導員隊伍,負責學生的思想教育、安全及寒暑假的輔導,擔任全村留守兒童的代理家長。2014年11月,桐梓縣關心下一代工作現場會在九壩鎮召開,專程到蒲家小學參觀學習。2020年,他擔任九壩鎮關工委副主任。這些年來,鎮里沒有一名留守兒童輟學,也沒有涉及留守兒童的惡性事件發生。
黃金龍加入桐梓春暉志愿者協會。春節前夕,他到火車站為返鄉農民工倒茶水、搬行李,到敬老院慰問老人。他還動員桐梓在外讀書的大學生,參與寒暑假志愿服務活動。他組織了一支12 人的志愿服務小分隊,長期為當地幾所學校的學生義務理發,上門為殘疾青少年理發,為生活不便的殘疾人運煤、送水、打掃衛生、換洗衣服,甚至倒便桶,并籌資為他們買生活用品等。
他牽頭負責的“攜手同行、愛心助學幫困 一對一幫扶困境學生家庭”志愿扶貧項目,入選國務院扶貧辦(現國家鄉村振興局)2020年中國志愿者扶貧50 佳案例。他的志愿服務時長達1614 小時,是“五星級志愿者”。
之前提到的黃金龍第一個幫助的孩子,程兵,現在是遵義海螺盤江水泥有限責任公司的技術員。2021年,他從黃金龍整理的困難孩子資料里看到了一個叫燃燃的孩子的信息,就決定每個學期都資助她一些生活費。這是程兵資助的第二個學生。他之前資助的一名大學生已經畢業。
“黃老師當年也是這樣幫我的。”程兵說。
黃老師幫助過的程青江和姚正超大學畢業后,都找到了工作、組建了家庭。他們也資助了家鄉的困難孩子讀書。
“我和黃老師素不相識,他從旁人口中得知我的家庭情況,就協調愛心人士每月資助我300 元生活費。我靠著這份資助才完成了學業,他就像一顆閃亮的星星,照亮了我的前程。”在桐梓縣花秋鎮盆水小學任教的老師張紅芬,曾在黃金龍的幫助下繼續學業。從閩南師范大學畢業后,她毅然選擇回到家鄉,幫助更多孩子實現夢想。
看到孩子們已有能力回饋社會、傳遞愛心,黃老師很高興。他說:“我現在身體還比較結實,還想積極參加志愿服務活動,盡最大努力發動身邊人做好事、傳遞愛心,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用實際行動關心,關愛、關注青少年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