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昱文
所謂傳統音樂,就是在傳統文化背景中形成、發展和傳承下來的音樂。這一概念所涉及的音樂形式十分廣泛,可以是音樂的種類,其中包含宮廷音樂、民間音樂、戲曲音樂、宗教音樂等;可以是某一種器樂作品或者由某種民族樂器配樂,如琵琶、揚琴、古箏、二胡、笛子、嗩吶等樂器演繹而成的;可以是某種曲調特色,如傳統音律中的五聲調式等音樂形式。這些都是傳統音樂文化的要素,它們均承載了豐厚的文化內涵與歷史積淀,又常受傳統文化因素的影響。傳統音樂的音樂表達方式多種多樣,或優雅華麗,或委婉感人,皆表現了豐富的感情及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體驗。
古風音樂是將傳統文學、歷史元素與現代音樂元素相結合的音樂樣式,一般都是從古代文學作品、歷史故事或者傳統文化中得到啟發,再結合現下審美和大眾情緒需求進行改編和創造。這種音樂風格意在以音樂的形式傳遞古代文學、歷史與文化的氣息,所以往往具有古典懷舊之情,常引入電子音樂元素如合成器和電子節拍以及虛擬合成音色等,使得古風音樂更具有現代化特征。曲式結構一般用流行曲,其中歌曲結構簡單,旋律和歌詞的感染力強,既保留傳統元素,又融合較多現代音樂元素,使這種音樂風格更具創新性和共鳴力。這一音樂形式以其特有的藝術表達方式吸引著廣大觀眾,是當代音樂圈內備受矚目的一個流派。
審美價值就是人們對藝術、文學、音樂、審美等方面美的感受與評價而形成的一種價值體驗。這一價值關系到藝術作品的表現力和形式美。審美價值之所以具有主觀性,就在于它關涉個人對美的主觀情感與喜好。審美價值蘊含著對美的知覺、認識與鑒賞,不只限于外表,更重要的是對內心深層藝術表現的體悟。審美價值既可表現為感情的歡愉,又可表現為對藝術作品中傳達出的觀念、感情、文化內涵等方面的領悟與認同。在美學領域,學者常常就審美價值進行深入研究,試圖理解美的本質、審美的標準以及不同文化、時代對于美的看法。
傳統音樂作為一種內涵豐富且具有獨特審美價值的藝術形式,凝聚著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的內涵。音樂作為一種情感藝術,傳統音樂在音調、音色和節奏上都經過了巧妙的加工,對各種感情進行了深刻細膩的刻畫。每段音樂中都負載了大量的情感體驗,讓聽者身臨其境,體會深層情感共鳴。傳統音樂反映了人們對于自然與生活的反思,往往取材于自然元素——四季景象,并借助音樂來抒發人們對大自然的崇敬之情以及對人生的熱愛。這種審美關懷既使音樂更具詩情畫意,又引領人們重新思考自身在這宏大宇宙里的生存與意義。熱愛傳統音樂的人會懷著對傳統文化的敬畏之心,以質樸和虔誠的態度投入音樂的海洋。傳統音樂文化愛好者通常會表現出對藝術的敏感和對創新的包容。他們懂得尊重傳統,但不僵化于舊有的形式,愿意接納現代音樂語言與傳統元素相結合的新作品。傳統音樂是一座豐富多彩的寶庫,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被賦予新的生命,與當代文化相融合,會形成一種新的音樂風格。欣賞傳統音樂文化的人也會擁有開放的心態、深刻的文化認知以及對音樂的真摯熱愛。傳統音樂的美學價值在于它對情感、自然、生命的表現,對技巧的追求以及與其他藝術形式的結合。這一審美價值使傳統音樂成為中國文化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是傳承幾千年的文化瑰寶,與古風音樂并不是對立的形式。
近幾年古風音樂的熱度一直居高不下,也備受爭議。有人認為古風音樂是“亞文化”和“不入流”的文化,不禁讓筆者深思,古風何以被扣上這種“帽子”?筆者曾在網上閱讀過一篇文章,其對古風音樂做出了一些評價,也收集了許多群眾的、權威的聲音,甚至做了深入的調查,認為古風音樂愛好者是“圈地自萌”,但這種看法似乎有些片面。
現代古風音樂的創作者覆蓋了各個年齡段、各種文化背景,其多元化的創作風格滿足了不同聽眾的需求,這樣的多元化使古風音樂能夠更好地適應不同群體的審美趣味。這一切都是源于受眾的開放心態,現代社會對于不同文化、不同音樂風格的開放心態促進了古風音樂的流行。年輕一代更愿意接受創新的、獨特的音樂形式,而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音樂流派,于某種程度而言,古風音樂就是一種流行音樂,也是一種變相的復古。但“通俗”并不等于“低俗”,其只是一個時代群體的自然選擇,大部分喜歡古風音樂的人都是比較年輕的,此階段正值既注重情感表達和自我思考又多一些柔情善感的時期,現代古風音樂的一些創作手法以及編曲配樂正好契合了這一群體的心境。
傳統音樂所承載的豐富文化價值使其成為民族、社會或者區域文化中的寶貴遺產,并經過世代傳承,繼承了深厚的文明內涵。這一傳承價值表現在諸多方面,并深刻影響了社會、個體以及文化等方面的發展。
第一,繼承傳統音樂就是繼承文化傳統。傳統音樂包含著歷史、文學、宗教、哲學等諸多層面的文化內涵。通過繼承,可以了解以往的生活方式、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體驗和社會價值的發展變化。這種延續既使人們對自身文化根源有更深入的了解,又為今后的文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第二,繼承傳統音樂就是珍惜歷史記憶。音樂作為記憶的介質,可以用特殊的形式記錄并表達人們以往的體驗、感受與智慧。透過繼承,可以感受那些曾經輝煌的時刻、聆聽那些歷史的呢喃,讓歷史不只是音樂里的一大堆記錄,而是鮮活深刻的經歷。另外,繼承傳統音樂對構建身份認同也至關重要。
第三,音樂象征著社會共同體,通過音樂可以使人體會到文化上的共通性并產生認同感。它有利于培育社會成員文化身份認同的自豪感,增強社會凝聚力。除此之外,繼承傳統音樂就是保持文化多樣性。各民族和地區的傳統音樂均有其特殊的表現方式,這種多樣性可以通過繼承而保存下來。當今全球化背景下,傳統音樂傳承為保持文化多元性、使世界范圍內的文化得以溝通提供了強大支撐。
傳統音樂傳承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致敬,更是對未來文明的啟蒙。它以音符來傳達感情,以旋律來傳達思想,以傳承來延續文明。這一傳承價值是文化傳統中的寶貴財富,需要大家共同繼承和弘揚。
古風音樂這種將傳統元素與現代審美相結合的音樂形式給繼承傳統音樂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其在延續傳統中又以現代演繹方式吸引了更多的聽眾,對傳統音樂傳承具有獨特價值,給傳統音樂的傳承帶來時代生機。通過傳統樂器和現代音樂制作技術的結合,古風音樂開創了一種新穎別致的音樂形態,使傳統音樂更具現代可感性與魅力。這一革新刺激了年輕一代學習傳統音樂的熱情,促使年輕一代更加積極地投入繼承與弘揚中去。
古風音樂的價值在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作為一種傳承工具,其本身的音樂價值還有待考究。其作用是以古風音樂為先導,使傳統音樂在當代獲得新生。這對于傳承所做出的貢獻,不僅僅是將古老音樂傳統繼續傳承下去,更是為了給傳統音樂尋找到與當代社會相適應的表現方式,使其在當今社會更加充滿活力與魅力。這一傳承價值為傳統音樂的保護與發揚提供了更寬廣的空間。
社會價值是指對社會整體所產生的某種積極作用與貢獻。社會價值注重促進社會可持續性與和諧發展,主要體現在社會公正團結以及遵守道德規范,重視人權、環境和社會福祉。社會價值是個寬泛的綜合概念,它包含文化和倫理、社會制度和法律、教育和公共服務幾個層次。音樂是一門無聲的語言,卻在社會中傳遞著深刻的情感和文化價值。傳統音樂文化和古風音樂文化皆是如此,其社會價值體現在多個方面。音樂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媒介,通過旋律和歌詞傳遞著社會的歷史、信仰和價值觀。
傳統音樂作為社會寶貴的遺產,包含著深厚的社會價值,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以及社會凝聚力培育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傳統音樂在文化傳承中居于重要地位,其承載著社群的價值觀以及生活方式。通過繼承傳統音樂,可以使人體會到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對本民族的文化傳統產生認同。它有利于保持文化多樣性、發揚傳統藝術表達方式、賦予社會特殊文化身份。傳統音樂就是珍惜與保留歷史記憶,以旋律為中介,以歌詞為載體,傳遞深厚的文化信息與歷史情感。其可以幫助社會成員更加深入地了解自身的文化淵源,并對歷史產生崇敬和感懷之情。傳統音樂中也承載著一些道德、倫理觀念,人們可以從音樂中感悟社會價值取向、人生哲理等,對社會建設、提高公民素養有著積極作用。
就社會凝聚力而言,傳統音樂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通過音樂活動、傳統節慶,讓社會成員參與其中并進行創作,有利于提升社群凝聚力與團結感。傳統音樂是人與人之間溝通感情的紐帶,推動著社會向和諧和共融的方向發展。傳統音樂是審美教育的重要資源,通過鑒賞傳統音樂,可以培養人的審美情操,提升人的藝術理解能力與鑒賞力,有利于社會成員文化素養的提高,使全社會在文化內涵上更具深度與廣度。
從整體上看,傳統音樂所具有的社會價值主要體現在它作為一種文化傳承載體所具有的保存歷史記憶、傳達道德觀念、提升社會凝聚力和推動審美教育等作用。這些價值既對當前有現實意義,也為今后的社會發展打下牢固的文化基礎。
古風音樂作為傳統元素與現代審美相結合的一種獨特音樂形式,有著深遠的社會價值,其對社會文化傳承、情感表達以及審美教育等方面都產生了積極影響。古風音樂在文化傳承方面也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其通過在現代音樂制作中加入傳統樂器和古典音樂來展現自己獨特的韻味,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這樣既有利于繼承傳統文化,又能吸引年輕一代,促進其重視與認同。
古風音樂主要是將古典文學題材融入音樂作品之中,比如唐詩、宋詞等,既能吸引聽眾,又能激發聽眾的文學興趣。古風音樂給審美教育開辟了一條特殊的通道,使文學與音樂合二為一的創造成為文化表達的重要方式。古風音樂在互聯網平臺上的傳播使其成為溝通不同地區和文化的一座橋梁,這一全球性傳播有利于推動文化的交流,使不同語境的人都能享受古風音樂之精彩,推動文化多元性提升。同時,古風音樂興起也附帶一些經濟效應,比如掀起穿漢服的潮流。網上有漢服專屬定制以及漢服定制實體店等,還有漫展、漢服展演、唐裝跟拍和古裝電視劇背景音樂策劃等,產生了一定的社會經濟效益。
古風音樂所具有的社會價值主要體現在它給文化傳承帶來新生機,促進了審美教育的開展,促進了全球性的文化交流。這些價值為古風音樂對當代社會所起到的巨大文化引領作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通過將古風音樂與傳統音樂進行藝術價值對比,不難看出二者在繼承與創新上皆有可取之處,情感表達以及審美教育上也各有其獨特之處。從情感表達上看,傳統音樂注重深沉、含蓄的感情,借助傳統音階與樂器表現一種久遠的感情體驗。相比較而言,古風音樂更加強調感情的直抒胸臆,借助現代演繹方式使感情更加接近當代人的內心體驗。這一區別使二者既滿足了不同聽眾的審美需求,又給音樂表達帶來了更多可能。在審美教育中,傳統音樂以深厚的文學底蘊與傳統音律為載體,有利于培養民眾對傳統文化的認知與鑒賞。
綜上所述,優秀的、積極的音樂文化,雖然風格不同,但在審美價值、傳承價值和社會價值上都有其獨具一格的一面。各種音樂沒有一個具體的評判標準,只是在音樂歷史潮流中“分工”不同,所以當下古風音樂與傳統音樂的藝術價值呈現出一種融合與共生的態勢,兩者之間的相互影響和交流不僅豐富了音樂的形式,還為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