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納
隨著鋼琴作品民族化進程的逐漸加快,中國鋼琴作品演奏中民族風格元素在題材、主題、手法、形象、情感等方面有所體現,以此增強鋼琴音樂表現力,更好地迎合人們的審美需求。基于此,掌握民族風格元素在鋼琴作品演奏中的應用要點,對中國鋼琴音樂持續發展、民族音樂文化弘揚有促進意義。
中國鋼琴作品最初出現在教育行業,其傳播方式以手動寫譜為主,因傳播渠道狹窄、傳播手段陳舊,所以鋼琴作品流傳數量較少[1]。萌芽期的鋼琴作品主要有《和平進行曲》,其作者為趙元任;《鋸大缸》,其作者為李榮壽。即便這類鋼琴作品的結構單一,但為后續鋼琴作品發展起到了鋪墊作用。
20 世紀30 年代,鋼琴作品由萌芽期進入發展期,無論是曲式結構還是表演手法,均發生了較大變化。這一時期由賀綠汀創作的《牧童短笛》鋼琴曲極具代表性,作者將中西方音樂元素相結合,彰顯民族風格,并傳遞中華民族音樂理念。從民族風格元素應用的角度來看,《牧童短笛》鋼琴作品演奏拉開了中國鋼琴作品演奏民族化的序幕。除此之外,《搖籃曲》(作者江定仙)鋼琴作品演奏的民族風格較濃郁,為中國鋼琴作品的發展夯實基礎。
1949 年前后,鋼琴作曲家、演奏家側重民族風格元素在作品中的滲透,從美學、藝術等多角度出發,探索鋼琴旋律、鋼琴曲調的民族風格化表達。這一時期鋼琴作品演奏具有多量性、優質性特征,并且不同地區民歌曲調與鋼琴作品逐漸融合,使鋼琴作品演奏中的民族風格十分鮮明、多彩。例如,利用鋼琴樂器演奏安徽《鳳陽花鼓》民歌,意味著鋼琴藝術與民歌曲調有機結合。這一時期還可以通過改編曲來實現民族風格在鋼琴作品演奏中的滲透,如魏子猷原創漢族民間樂曲《百鳥朝鳳》經王建中改編曲,則具有鮮明的中國民族特色,因此王建中版本的《百鳥朝鳳》被稱為真正中國化的鋼琴作品。1978 年之后,中國鋼琴作品由模仿改編進入多角度改編,意味著在鋼琴作品體裁、題材、形式風格、技術技巧、意境等方面滲透民族風格元素,真正實現了民族風格元素的多樣化表達,這為我國鋼琴演奏事業的穩健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民族風格元素與鋼琴作品演奏的有機融合,既能增強民族音樂的影響力,又能加快鋼琴音樂中國化的發展步伐,通過中西方音樂文化交織,真正彰顯音樂藝術魅力。對此從兩方面進行意義闡述,為民族風格元素向鋼琴作品演奏滲透提供助推劑。
我國民族音樂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其藝術效果會有不同程度的減弱。當鋼琴演奏融入民族音樂作品,極易調動創作者的積極性,增強民族音樂作品的活力,使其散發音樂魅力[2]。實際上,鋼琴音色獨特,其音樂元素呈現線性結構,將其用于民族音樂作品中,能夠顯現美學性、藝術性的音樂效果,使民族音樂重獲生機,潛移默化地增強吸引力,逐漸提高聽者的審美水平。例如,古典民樂《春江花月夜》在鋼琴演奏下創新發展,既增添了藝術韻味,又豐富了聽者的精神世界。由此可見,鋼琴作品演奏風格民族化,延續了民族音樂生命力。
鋼琴樂器源自西方,其走進中國需經歷一段過程,在這過程中要得到國民認可與接納,從而推動鋼琴音樂中國化發展。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鋼琴作品演奏要在所在民族音樂肯定之上繼承、創新,在此期間大量吸收并借鑒民族民間音樂素材,形成內涵豐富、藝術魅力多樣的鋼琴作品。例如,《梁山伯與祝英臺》是鋼琴作品演奏風格民族化的體現,展現中國審美及獨特的表達方式。實際上,要想實現鋼琴作品演奏風格的民族化,需要順利走進大眾的審美領域,只有大眾理解并包容蘊含中國民族風格的鋼琴作品,才能使鋼琴音樂中國化取得突破性進步。對于鋼琴作曲家來說,要廣泛且深度挖掘民族風格濃厚的音樂元素,創新音樂思維、豐富音樂題材、改變音樂表現方式,創作極具民族風格的中國化鋼琴作品。
題材選擇、題材處理受多種因素影響,一般來說,創作者的性格和文藝素養、創作者學習經歷和人生體會等影響著思想理念、創作情感、藝術追求等。題材選取質量對創作效果有關鍵性影響。對于鋼琴作品演奏創作實踐來說,創作者要適當選材,其關乎鋼琴作品演奏的整體風格及傳播效果。據經驗可知,鋼琴作品的民族風格大多從民族歷史生活、民俗、現實生活、傳統藝術、地方文藝、經典音樂、古典文學等選材,并有相應的演奏作品。
鋼琴作品演奏中民族風格元素還體現在主題方面,具體體現在題材思想、藝術形象兩方面。作曲家的經歷、創作手法、藝術修養、創作目的等存在差異,所以鋼琴文藝作品即便題材相同,但傳達的基本思想不盡相同,使得作品主題在廣度、深度兩個維度存在區別[3]。對中國鋼琴作品主題歸納可知,其主題大多圍繞民族情感、民族精神、民族趣味等。其中《黃河》鋼琴作品演奏的主題以愛國主義民族精神為主,受眾通過欣賞這部作品,逐漸內化民族精神,強化愛國行動力。
從創作手法來看,作曲家在鋼琴演奏技法與民族曲調結合方面深入分析、多次嘗試,創作出民族風格元素濃厚的鋼琴作品演奏。例如,桑桐的《友情》鋼琴作品中,羽音為主旋律、三度音程為伴奏,同時,搭配五聲調式,能體現民族音樂風格,傳遞民族精神,還能加速中國化鋼琴音樂發展進程。從演奏手法來看,民族樂器種類豐富,不同樂器的音色、藝術韻味獨具特色,這為鋼琴作曲家改編提供豐富素材。
從形象視角分析鋼琴作品演奏中民族風格元素,指的是鋼琴音樂中人物形象的中國化,烘托藝術風格的同時,支撐作品架構。例如,《牧童短笛》鋼琴作品塑造的牛背牧童形象十分俏皮、質樸,從他們身上能夠看到童真、童趣,具備民族特點,據此傳遞民族風情。又如《黃河》鋼琴作品將勇敢無畏的船夫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這與中華民族勇往直前的民族性格相契合,真正為鋼琴作品演奏中的民族風格奠基。
鋼琴作品演奏的民族風格元素還體現在情感方面,這賦予鋼琴藝術生命力以及獨特的文化韻味。創作者以作品中民族風格為載體,真摯表達內心情感,與聽眾產生情感共鳴,為作品二度創作及傳播提供可靠支持。例如,鋼琴曲《二泉映月》的情感表達十分精準、全面,它所傳達的民族情感具有較強的共情能力,并不遜色于二胡曲《二泉映月》的情感意蘊。從中能夠看出,鋼琴作品演奏中民族風格元素情感化,貫穿到整個作品,浸潤到作品靈魂,讓聽眾得到精神慰藉。
民族風格元素用于鋼琴作品演奏的現實意義不言而喻,要想真正把民族風格元素滲透到鋼琴作品演奏中,并取得良好的演奏效果,促進中西方音樂文化繁榮發展,要掌握應用要點。基于此,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無論是鋼琴作品創作還是演奏,都要注重樂曲分析,從意識層面關注樂曲風格,這是民族風格元素運用的關鍵,也能借此方式深入理解鋼琴作品。確切來說,客觀分析作品創作來源,并追求旋律美。民族風格濃厚的鋼琴作品從創作到演奏,都蘊含著濃厚的民族色彩,其中特色化器樂是傳遞音樂語言的有力載體。此外,創作者結合中國音樂單線表達和鋼琴多聲表達,鋼琴作品旋律因民族元素融入而優美,且音樂表現力良好。其中,我國鋼琴音樂的旋律中單音的音高動態變化,意味著旋律音曲折多變,展現獨特的音樂韻味。因此,演奏鋼琴作品時,要突出旋律線條,靈活掌控觸鍵方法,以體現聲音的層次性以及樂音的虛實變化和濃淡變化,借此方式烘托中國音樂的文化韻味。實際上,旋律是民族音樂風格存在的形式,也是情感傳遞的載體,聽眾在旋律帶動下,能夠盡情享受意境美,充分感受鋼琴音樂作品中民族風格的藝術魅力,逐漸提高自身的文化境界。可以看出,鋼琴作品創作者和演奏者要具備旋律思維,據此創新式傳承音樂文化。需注意的是,鋼琴演奏者要全面、具體地掌握地方音調、語言聲韻以及樂器的特點,確保民族風格準確展現。
我國傳統音樂與西方傳統音樂的不同點之一,即音樂思維感性化與理性化的區別,進而影響樂曲結構。其中,中國傳統音樂的感性思維較強,樂曲結構往往依據內容進行表現。西方的音樂思維、樂曲結構與之不同,均衡性、統一性是樂曲結構和段落布局的基本特點。中國音樂曲式結構的形成,既是文化沉淀的結果,也是民族風格影響的表現。如今多數中國鋼琴作品具備中國傳統音樂結構特點,因此演奏作品時要將結構把握視為風格形成的基本內容。例如,鋼琴曲《皮黃》音樂結構延續傳統音樂語言,憑借戲曲板式結構吸引聽眾,但從西方音樂視角來看,這如同分界明顯、整體性強的變奏曲,其聯系性和整體性是音樂結構的基本特征。
鋼琴作品演奏風格的變化,意味著鋼琴樂器音色音響效果的改變,這體現了民族風格元素在鋼琴作品演奏中的具體應用。音色影響鋼琴音樂意境表達和作品文化韻味,音色關乎鋼琴作品內在藝術魅力以及音樂形象。要想實現民族風格元素的有效運用,促進中華民族精神傳承,演奏者要掌握鋼琴音色處理技巧,充分發揮音色應有的作用[4]。例如,鋼琴曲《二泉映月》改編時,儲望華用心分析二胡音色和鋼琴音色,在把握主題風格的基礎上,靈動變換音色,通過合理調整變奏手法,深化發展最大限度地接近二胡樂器的音色,尤其是在二胡滑奏手法模仿方面,憑借各種倚音和顫音去借鑒二胡滑奏音色,延續鋼琴作品的意境和文化韻味。具體來說,旋律在音區內動態變化,呈現多樣化音色。在鋼琴彈奏過程中,彈奏者保持手臂、手指的一體性,連奏式表演,呈現圓潤纏綿的演奏效果。彈奏鋼琴曲《箏簫吟》時,為準確模擬出音樂簫聲,演奏者注意手臂、手指間力量自如過渡,通過適度力量碰觸按鍵,從而發出悠長、婉轉的聲音,精準模擬音色。對于箏聲模擬,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將手掌持平,指尖帶有一定力量,用手柔軟地把聲音“拂”出來,實現成功演奏。
要想實現民族風格元素在鋼琴作品演奏中的有效應用,除了強化意識、把握結構、處理音色之外,還要合理運用鋼琴踏板,因為踏板在作品演奏中影響音樂風格[5]。對于鋼琴作品演奏中民族風格的完美展現,需要借助踏板力量實現民族風格元素的合理化運用,更好地契合鋼琴作品風格。鋼琴踏板在聲音延長、音色變化方面起著關鍵性作用,當演奏者靈活操控鋼琴踏板,能夠演奏出不同音響,并在一定程度上豐富文化韻味,增強音樂魅力。例如,演奏鋼琴作品《箏簫吟》時,演奏者通過控制連音踏板、弱音踏板,呈現悠揚、空靈的音響效果。對于音流強化表演,演奏者需要協配左、右腳踏板,如緩慢松開左腳弱音踏板,右腳連音踏板隨之抖動,使《箏簫吟》演奏達到高潮。對于音流悠長化表演,仍需要連音踏板、弱音踏板協調配合,聲音由弱變強,最后聲音消失,打造悠揚、舒緩的聲音效果,進而傳遞飄逸悠遠的意境以及綿長韻味。基于中國鋼琴音樂五聲性特點,鋼琴演奏者要靈活操控踏板,豐富演奏風格。
綜上所述,在鋼琴作品演奏中應用民族風格元素,既能豐富鋼琴演奏方式,又能促進民族文化的創新式傳承,呈現獨特的演奏效果。要想實現民族風格元素在鋼琴作品題材、主題、手法、形象、情感五方面的應用,既要培養中國化鋼琴民族風格意識,又要全面把握音樂結構,掌握音色處理技巧,合理運用鋼琴踏板。將鋼琴作品演奏與民族風格元素有機結合,有利于促進中國鋼琴音樂文化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