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丕潛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關系黨執政興國,關系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必須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單獨把法治建設作為專章論述、專門部署,這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高度重視,昭示了全面依法治國步入新階段,錨定了全面依法治國新坐標,標志著全面依法治國總體格局基本形成。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優化營商環境亦作出了專門部署,指出要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人民法院要堅持把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深入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嚴格公正司法,牢記“國之大者”,履職盡責,為不斷優化黑龍江法治化營商環境提供有力司法服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對法治中國建設和高質量發展作出重大部署,我國的法治化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新發展格局加快建構,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在此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的重要論斷。從法治視角審視營商環境問題,法治化營商環境的精神意蘊在于實現市場主體經營活動的全面法治化,亦即為市場主體從事經濟活動、營利行為提供全方位的行為規制與法治保障。在建設法治黑龍江的時代背景下,《黑龍江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的適時出臺與及時修訂為黑龍江省優化營商環境提供了法律依據、優化路徑與制度保障。
一是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從發展層面而言,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必須依靠法治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牢固的基礎、持久的動力、公平公正的環境。法治環境是衡量一個地區營商環境優劣的關鍵指標,聚焦全力保護市場主體合法權益,提供更加優質法治保障,營造公開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才能更好支持市場主體平等競爭、蓬勃發展。如何在法律的框架下,讓廣大市場主體享受到最優質、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務,是近年來人民法院致力研究破解的實踐難題。
二是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人民法院的審判權是黨和人民賦予的,必須一切為了人民、緊緊依靠人民,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因此,人民法院要樹牢群眾觀點、站穩群眾立場,緊貼群眾多元司法需求,進一步加強民生權益司法保障,優化辦案模式、提升司法效率、追求司法公正,努力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實打實地改進提升工作質效,為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保駕護航,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我們要統籌好市場和法治的關系,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并發揮法治在調節各市場主體中的有效作用。人民法院要主動融入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大局,著力在完善制度保障、強化審判職能、創新服務舉措等方面下功夫,不斷推進營造穩定公開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公正司法作為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參與法治中國建設的過程中發揮著定分止爭、形成規則、引導社會等作用。同時,在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過程中承擔著踐行司法為民宗旨、護航經濟社會發展、守護公平正義等功能。
一是踐行司法為民體現嚴格公正司法的溫度。“法者,治之端也”。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嚴格公正司法、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提出了明確要求。嚴格司法不僅是法治的基本要求,更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保障。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不僅是落實全面依法治國的要求,更是踐行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形式。人民法院作為審判機關,是法律實施的重要主體,要堅持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樹立正確司法理念,堅持服務大局、司法為民、嚴格司法,規范司法權力運行,通過司法裁判助力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二是護航經濟發展反映嚴格公正司法的態度。近年來,為了促進公正司法的實現,黑龍江省法院系統相繼開展“打官司不求人”“為群眾辦實事示范法院創建”等活動,力求始終錨定嚴格公正司法的目標,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緊抓審判執行主責主業不放松,把主要時間和精力用在精心辦好案件上,用在公正審判、定分止爭上,確保每一起案件經得起法律和歷史的檢驗。在助力疫情后經濟復蘇,辦理涉企案件時,設身處地為企業著想,主動向企業提供法律服務,促進涉企糾紛實質性化解,也讓企業在遇到法律難題時能第一時間想到人民法院,使糾紛或潛在糾紛消除在萌芽狀態。
三是守護公平正義彰顯嚴格公正司法的力度。人民法院深耕主責主業,以永不松懈的拼勁不斷推進嚴格公正司法。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嚴格公正司法,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準確落實司法責任制,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公平正義是司法的靈魂和生命。營商環境的優化離不開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而公正的司法環境則是法治環境的重要基礎。人民法院更應注重實現執法辦案“案結、事了、人和”的政治效果、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機統一,在提升司法質效的同時注重提高司法公信力。
人民法院秉持服務大局、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的理念,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主動服務國家和黑龍江省重大戰略實施、重點項目建設,精準謀劃實施更多具有全局性、引領性、撬動性的創新舉措,緊扣高質量發展大局履職盡責,依法護航加快建設“六個龍江”、加力推進“八個振興”。
一是保護各類投資者合法權益,高標準暖商減壓。要堅持把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產權和合法權益貫徹到審判執行工作全過程,讓企業家專心創業、放心投資、安心經營。要聚焦知識產權保護。深化“分調裁審”機制改革,探索試行要素式審判模式。運用知識產權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審判運行模式,全面提升知識產權刑事與行政案件審理的深度與廣度。推進“府院互動”協同模式,推動司法審判與行政執法銜接機制,統籌行政執法標準與司法裁判標準的統一,構建知識產權保護新格局。
二是強化打造執行合同新模式,高質量安商惠企。要構建以“源頭預防為先、非訴機制挺前、法院裁判終局”為核心的訴源治理體系,深入探索立體化、集約化糾紛化解模式,推動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導和疏導端用力。要依法打擊違法犯罪,運用刑罰手段凈化企業融資環境,嚴格區分經濟糾紛與刑事犯罪,依法保護企業家人身財產等合法權益,切實維護市場秩序,積極營造安全穩定的法治環境。要嚴格依法對符合條件的失信被執行人采取信用懲戒措施,切實提升懲戒效果,增強執行威懾力。
三是推進破產審判審理專業化,高效能助企利民。要堅持以市場化、法治化、專業化為導向,助力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促進市場要素合理配置和營商環境優化升級。積極運用破產審判簡易審、快速審、繁簡分流工作機制,簡化工作流程、壓縮審理周期。要切實建立規范化、常態化的“府院破產統一協調機制”,有效提高破產工作協調力度和效率。要加強破產審判的信息化工作,利用好“全國企業破產重整工作平臺”,實現破產審判工作全程公開,通過信息化提高破產重整工作的效率。
四是實現善意文明執行常態化,高效率兌現權益。要深入破解執行難題,確保勝訴權益加速實現。扎實推進執行工作強制性、規范化、信息化建設,全力攻堅“切實解決執行難”。開展“雷霆執行行動”,公布失信被執行人信息,失信企業名單,采取限制高消費措施,依法嚴厲打擊拒執犯罪,保持高壓震懾態勢。強化善意文明執行理念,積極維護企業生產經營秩序,依法平等保護企業合法權益,精心呵護企業防范化解風險,以釘釘子精神嚴抓司法服務,讓守法企業一路綠燈,讓失信企業寸步難行,以司法力量為大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努力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
公平正義是法院工作的生命線。法治不僅要求完備的法律體系、完善的執法司法機制、普遍的法律遵守,更要求公平正義得到維護和實現。公正司法沒有止境,司法為民未有窮期。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因此,讓每一個群眾都能平等地享受到優質司法服務,是全省法院系統奮力推進法院工作現代化的前進目標,更是推動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關鍵。